何辰东不解地问:“通海铁路是专线,我也听说了,不和现行的铁路通行,修成之后,也只有利于单刚一家企业,对于沿线城市,好处不是很大。你说说看,怎么又对整个燕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有促成作用了?”
何副总理果然对燕省的事情格外关心,夏想一提通海铁路,他竟然了解得十分详细,可见也上了心。总理的目光放眼全国,一条通海铁路在他眼中不算什么大事,也难得他记得这么清楚。
夏想恭敬地答道:“从表面上看,通海铁路只有利于单城市一家,就算在沿线城市建一些停靠的小站,对当地经济的促成作用也不大。不过从长远来看,通海铁路却是燕省中南部六市的希望,也是黄骅港借此东风成为燕省重要港口的重大机遇。”
如果在座的都是燕省的领导,对夏想的话就能深有同感,但在座几人都是京城高官,目光可不是只落在燕省一省,所以对夏想的说法还一时想不明白,尤其是吴才江更是纳闷,问道:“一条通海铁路,对单城市来说是大项目,对燕省来说也不算什么大事,怎么又被你说成中南部六市的希望了?夏想,在总理面前,说话要注意分寸,不要说大话空话。”
吴才江是善意的提醒,邹儒听了微有不满地说道:“夏想是我的学生,我了解他,他向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吴部长的结论不要下得太早了。”
吴才江才不会和邹儒一般见识,在他眼中,邹儒就是又臭又硬的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易向师对夏想还是有信心的,就说:“夏想办事一向稳妥,他是燕省人,对燕省的关注比我们要都深入,不妨听他继续说下去。”
何辰东微一点头,也示意夏想继续说下去。
夏想微微一弯腰,适当地表现出对在座领导的尊敬,又说:“通海铁路一旦建成,将会对黄骅港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不用说单城钢厂肯定要在港口建造码头,单钢的投资将会让黄骅港口焕然一新。而且单钢因为通海铁路得了便利条件之后,燕省中南部六市都会看中黄骅港的港口优势,六市离黄骅港都很近,反而单城市是最远的一个,既然最远的单城市都能修建铁路借助港口优势大获成功,其他市也会闻风而动,都会想方设法将交通延伸到港口城市,而黄骅港就是最近的一个。只需要修建一条一两百公里的专用铁路,就等于多了一个出海的港口,对于燕省中南部六市来说,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如果几个城市都有专用铁路到黄骅港,对各市的经济发展的好处自然不用说,在短时间内就能将黄骅港打造成燕省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一件了不起的盛事。”
燕省中南部城市,离黄骅港最近。北部几市,离天津港较近。黄骅是县级市,港口规模很小。如果因为通海铁路的建成,因为单钢的介入,而给黄骅港带来新气象,由此引发出来一个黄骅热也不是不可能。
何辰东眼中流露出赞赏之意。
夏想的想法确实切实可行,而且目标也不遥远,不难实现。可以说他的眼光很准,对黄骅港的定位也很准确,再想到他不到28岁的年纪,何辰东就不免生发出一丝感慨,真是后生可畏,夏想现在的大局观和能力,已经可以胜任任何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一职了。
PS:今天第二更送上,还有第三更。
第448章 吴家有事
第448章 吴家有事(大声求月票!)
何辰东微一点头说道:“想法不错。有一定的可行性……”然后他又话题一转,说道,“刚才你反驳程曦学的几句话说得很不错,尤其是对垄断集团的分析,呵呵,举了一个什么空气公司的例子,虽然有些夸张,不过还是十分形象生动的,有意思,有趣。你好象对程曦学的理论也有不同意见,是不是也可以写一篇文章,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
夏想不免一愣,总理的意思是要他站队了?
其实从他选择进入领导小组的一刻起,就已经表明了立场,要坚定地支持并推行产业结构调整。程曦学的文章的发表,预示着上层的矛盾开始激化,他既然已经选择了前进,不可能再放弃原有立场,因为一篇文章而后退。况且他也答应了邹儒要写一篇反驳文章出来,总理又特意提出,夏想就明白过来。自己站出来发表文章反击程曦学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
因为自己是产业结构调整小组的成员,又成功地促成了柯达和达富之间的谈判,等于现身说法,想必比程曦学的纸上谈兵更有力度。
夏想就笑着看了邹儒一眼,说道:“总理,邹老已经写好了一篇反驳的文章,他也让我也写一篇,我还没有动笔。正好您也吩咐下来,我就明天交稿,不过我既非经济学家,又不是记者出身,未必反击犀利,只能尽可能写好。”
何辰东就对邹儒又说:“好,邹老和夏想师徒一同反驳程曦学,在学术界也是一桩美谈。”他又看了易向师一眼,交待说道,“向师,邹老和夏想的文章出来后,你先过目一下,然后再安排发表。”
何辰东说完,借口有事,就先行离开了。
夏想也知道何辰东不可能对他提出的通海铁路等问题,给出什么答复。何辰东是副总理,事务繁忙,他能够上心就不错了,只等铁道部上报的时候。他说上一句关键的话,就管了大用了。
何副总理一走,夏想就和邹儒一起告别易向师和吴才江,返回了社科院。临走的时候,吴才江握着夏想的手,说道:“夏想,晚上等我电话,我有话要和你谈。”
易向师没有再对夏想多说,只是交待他务必写好稿件,及时交给他。夏想自然知道事件轻重,他的文章相当于投名状,能过了何副总理这一关的话,就等于正式入了何副总理的眼。不过他更清楚的是,他此后的政治前途就和何副总理息息相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