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

第2490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
两天后,一系列的事件发生了,让人眼花缭乱的同时,有人震惊,有人不解,有人痛恨,还有人庆幸外加幸灾乐祸。
先是花苑出事了。
花苑的台柱子花三奇突然得了重病,不得不紧急送往京城医院。送到京城医院之后,意外失踪了,就让花苑乱成了一团,四处发动力量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花三奇,大活人就如平空消失了一样,下落不明。
如果说花三奇的意外失踪只是小范围内的惊奇事件的话,京城几家国家级重量级报纸同时刊登影射燕省整合大计的文章,就是轰动天泽的大事件了。
几乎同一时间,四五家国家级大报,同时刊发一些经济专家的文章,抨击和反对国内一些省份的资源整合、吞并和兼并热潮,指出贪大求全并非好事,容易引发动荡不安的后果,反而不利于经济发展,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几名专家教授的文章,目的很明显,就是要制造舆论声势,对燕省的整合大计进行牵制和打击。
夏想清楚,是吴家的正面攻势。
在反对的声音之中,有一个夏想格外熟悉的名字也赫然在列€€€€程曦学。
不得不说,吴家的舆论攻势果然奏效,因为燕省各地市向来喜欢紧跟中央的脚步,一见报纸上连篇累牍地唱衰燕省的钢铁资源整合大计,除了单钢和秦钢、水钢之外,其他几家地市立刻就又放慢了整合的步伐,开始观望起来。
水钢是因为李丁山接任了书记之后,迅速一改以前消极应对的做法,坚决而果断地推进了水钢的内部整合。刘一琳到任之后,也十分配合李丁山的工作,没有节外生枝。一来毕竟她初来乍到,根基未稳,想出手阻挠也暂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她也知道李丁山和夏想之间的关系,就看算在夏想的面子上,她也不会去为难李丁山。
与其他几家的观望态度不同的是,燕市最为积极配合国家报纸的舆论声势,在整合燕钢的问题上,大会开完开小会,次次会议争吵成一团,一直没有达成共识,气得胡增周拍了几次桌子,差点和于繁然翻脸,还是没有通过整合燕钢的提议。
毕竟于繁然是市长,市长才是主抓经济事务的行政领导,胡增周不好直接插手,否则很容易落人口实。主要也是燕市的一干市委常委之中,和于繁然同一立场的为数不少,而且全是重量级人物,比如市委副书记褚卫、组织部长邱绪峰、市委秘书长岳明以及副市长于四,坚定支持整合的常委有常务副市长高海、公安局长孙定国、市北区委书记孙爱勇等,其余都是中间派,立场不明。
难度不小,胡增周和高海商谈几次,也难以撼动于繁然,于繁然毕竟是吴家的嫡系,而且吴家在燕省和燕市经营时间又长,势力根深蒂固。
或许是为了配合舆论上的声势,于繁然又高调视察了燕钢,在燕钢发表讲话,声称一切以燕钢人的利益为优势考虑的重点……他的讲话得到了燕钢人的欢呼和响应,让他在燕钢人的心目中,获得了崇高的威望。
随后,范睿恒在一次全省中层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燕省的步子不是迈得太小,而是有点太大了,要适当注意工作方式,做大做强是好事,也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要多方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偏听则暗兼听则明,专家学者毕竟是经济方面的权威,身为党政领导,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
范睿恒的讲话自然有所暗指,暗中表达了对整合大计的不满,可能也是因为整合大计被国家大报不点名批评,让他担忧燕省会成为众矢之的。也是他心中没有底气,担心万一整合大计失败,他身为省委书记,也要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
宋朝度有弄险的勇气,他没有,他想要的是守成,是求稳。但宋朝度是省长,他又不好公开反对,以免让外界认为书记和省长不和,但还是在特定场合含蓄表达了看法。
然而,事情才刚刚开始激发波澜……
两天后,从齐省传来消息,省长邢端台在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盛赞燕省的钢铁资源整合计划,提出齐省也应该未雨绸缪,也要整合齐省的钢铁资源,才能在以后的激烈的钢铁产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只是一次提议,并没有正式提交到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但齐省的政府班子反应热烈,基本上一面倒地支持邢端台的提议,可以预见的是,正式提议并且顺利通过,不过是时间问题。邢端台此举,是先放出风声,投石问路。
至此,不少人才恍然大悟,才明白为什么要调邢端台到齐省,原来用心深远,是为整合大计的长远计。
邱仁礼是什么态度,外界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邱仁礼并没有在任何正式场合发表任何看法,齐省的局势,扑朔迷离。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随后不久,西省省长曹永国正式点燃上任后的第一把火€€€€整合全省的煤炭行业,关停所有的中小煤矿并且给了限期整顿的期限,限三个月之内,所有中小煤矿自行向当地政府申报关停,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偿。凡是不申报并且不接受整改的,一律强制关停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