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离真正地公布结论还有一段时间,但此次和老古会面,和吴老爷子会面,以及亲耳听到吴才洋的证实,他就知道,恐怕事情要到了最后决战的时刻了。
哪怕是一次猛烈的碰撞,也总归要到来了,毕竟,燕省的特大安全事故,现在全国闹得沸沸扬扬,已经成了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因为安县最初上报的人数是15人,后来省政府核定的是人数是35人,但迫于媒体压力最后公布的真实死亡人数是302人,前后反差之大,引来全国一片骂声。
在此次事故的处理上,孙习民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当然也不能怪他一个人,应该是省委的集体决定,但最后要找承担责任的最高行政领导,孙习民就得当仁不让了。
他想让,也没人肯接这个烫手山芋。
恐怕现在的孙习民,连哭的心思都有了。
现在的网上的骂声,说什么的都有。也不知道是谁翻出了山水路扩建的缘由,就直截了当地说孙习民就是罪魁祸首,如果不是孙大省长被堵了路发了怒,下面的人怎么会为拍马屁而修路?
就有人编了一首打油诗€€€€山水路,断头路,孙省长,没前路€€€€虽然文采不佳,但却形象地嘲讽了孙习民。
夏想从京城回到秦唐的时候,诸葛霸道和吕振洋已经赶赴了安县,而此时,孙习民也接到了京城的电话。
接完电话之后的孙习民,一脸沮丧,颓然坐在椅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政治局会议召开在即,决定他命运的时刻来临了,但事先听到的消息却是,前景不妙。
山水路,真是一条断头路不成?孙习民不无悲哀地想。
……京城,决定燕省重量级人物命运的政治局会议,正式召开
第1200章 山高水长,小人伎俩
第1200章 山高水长,小人伎俩
会议一开始,就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吴才洋还是和上次一样,坚定地要求将孙习民就地免职,还拿出《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来堵反对者之口。
委员长依然是坚决反对的态度,总理也是反对,但态度不如委员长坚决。
不过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的是,此次会议,赞成罢免孙习民的政治局委员,在第一次发言时就已经过了半数,而且还大有增多的趋势,就让反对的阵营感到了不小的压力。
委员长和总理对视一眼,心想恐怕难以过关了。
更大的意外还有后面,本来一直中立并且偏向孙习民立场的军方,突然态度坚定地支持问责孙习民。
关远曲出人意料地没有表态,相当于弃权了。
最后总书记一语定音:“安县的事故,影响特别恶劣,情节非常严重,中央必须要拿出决心,要给全国各省以警示作用。但就地免职对孙习民同志来说也有失公平,我的意见是,引咎辞职,不知道同志们还有没什么好补充的?”
会议最后一致通过决议,孙习民引咎辞职
随后,关于孙习民之后的继任人选,以及燕省的省委班子的下一步调整,在休会之后,下午继续进行讨论。
燕省大局将定,安县特大安全事故引连的锁反应,即将全部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