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神

第3726章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燕市有两大连锁超市,一是控股冯旭光佳家超市的跨国集团€€€€家乐福超市,一是燕市土生土长的本地超市南家超市。
家乐福超市走的是大规模集团化的路线,在全市一共有六家超市,每家都是大型仓储式超市,个别甚至是大型购物广场的形式,在燕市独树一帜,一直是最大的龙头超市。
而南家超市一直走小而全的路线,作为本土超市的代表,南家超市采取的是遍地开花的策略,每家超市营业面积不大,但胜在数量多,几乎每隔不远就有一家,甚至一两个居民小区就能分到一家。在全市遍布大街小巷,少说也有三四十家。
家乐福超市和南家超市是燕市竞争最激烈的两大超市集团,经常举行各种促销活动,以吸引顾客。
肖昆在为南家超市供菜的同时,也为家乐福供菜。超市的蔬菜销售薄利多销,但胜在量大,如果渠道畅通的话,也是拓展市场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渠道。
本来肖昆同时和家乐福超市、南家超市的合作都十分顺利,虽然家乐福超市有跨国集团常见的傲慢,比如结帐慢,扣费名目多,等等,但肖昆凭借实力和为人,一直和家乐福方面合作得还算愉快,和南家超市的合作就更不用说了,本地超市,方方面面的关系都好打点。
但……突然就出事了,事情不是出在肖昆身上,而是出在家乐福身上。或者更确切地讲,根源出于燕市新开张的一家专营蔬菜、生鲜的外来超市€€€€远光超市身上。
远光超市来自南方,以经营质优价廉的蔬菜和生鲜而闻名全国,在燕市开张了第一家连锁超市之后,肖昆发现了商机,迅速和远光超市签定了供货关系,结果却惹怒了家乐福超市,从而引发了贸易纠纷。
……夏想意外介入了家乐福超市的贸易纠纷,却不知道,无意中打开了另一扇政治和经济双重内幕的大门
PS:再来20票,今天就再来一更
第1597章 经济领域之内的政治狙击战
第1597章 经济领域之内的政治狙击战
其实家乐福超市在进军燕市收购佳家超市之后,前进的步伐一直迈得很是沉重,既有法国人固有的思维模式的保守,无法适应国人的过于活跃和开放性的消费观念,也有跨国集团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傲慢因素在内。
总之一句话,冯旭光的佳家超市被家乐福收购之后的三五年,市场份额大降,与此同时,正是南家超市崛起的三五年。
此消彼长,家乐福在燕市的日子并不好过。
也正是因为家乐福的前车之鉴,一直有意在燕市投资第一家超市的沃尔玛,协议签定了三年,迟迟没有动工兴建,就是对前景不太乐观。
如果非要实话实说的话,跨国超市在燕市的遭遇€€€€燕市的情况未必就具有普遍意义,但也不是特例,至少可以说明一部分问题€€€€是咎由自取,是自食其果。
怎么说呢?如果单从经济的角度分析,国内对所有零售商店征收税收,并出动城管大军围剿零散摊点,城市在涂脂抹粉的美容的背后,似乎是干净整洁了€€€€好吧,一些靠摆摊的屁民如何生存暂时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由此为大型超市的生存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条件。
然后,各大跨国超市就纷纷登陆各中小城市,蚕食最终端的零售市场。因为大型超市有经济师,可以拥有合理的避税方法,再加上掌握了终端零售市场的话语权,因此可以将厂家的价格压低,所以,跨国超市入驻之后,在初期都会打出价格优势。
有一句话怎么说来着€€€€好景不长€€€€对,等众多中小商店纷纷倒闭,被自己国家的税收加上大型超市的挤压剥夺了生存之后,大型超市就完全掌握了零售市场。谁掌握了零售市场,谁就拥有了定价权,也就是说,对源头,压厂家的价格,对终端,提高销售价格。
作为跨国集团,占领了市场之后,就露出了狰狞的一面,除了大口吞食上游厂家的利润之外,还毫不客气地从最终消费者手中抢夺利润,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允许下,骑着厂家的脖子打消费者的脸。
再换句话说,外国人在市场经济之中,翻云覆雨,将上游的厂家和下游的消费者玩弄于股掌之间。
当然,说句更难听的话,许多地方政府也被玩得团团转€€€€不过没有一个地方政府会承认,就和明星已经结婚十几年仍然不肯承认结婚是一样的道理。
还好,家乐福在燕市的策略一开始还算成功,只不过后来被南家超市的麻雀战术打得大败,又在经历几次虚假促销被揭穿报道之后,声誉一落千丈,走上了下坡路。
如今家乐福超市在燕市的日子是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不过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还能勉强维持,强撑着不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