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没空,今天有一个故人从京城过来,走不开。”夏想倒没说假话,当然,究竟谁前来,就没必要让周鸿基知道了。
“我就是有一句话想问一下夏书记……”周鸿基的声音更加低落了几分,“当年在湘省,在夏书记推行不下去反腐风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收手?”
周鸿基问计于他,夏想还真不好回答周鸿基的问题,从齐省大局上讲,当然是周鸿基越早收手越好,但从他所知的衙内的反应以及京城高层对崔百姓受伤事件暂无回应来看,反对一系并没有认输的打算。
崔百姓破了头,中纪委丢了脸,而且说不定还有人会认为背后有他的影子。再说了,衙内的事情还没有完结,却又相继出现了朱振波自杀、汤世诚和解少海翻供,以及崔百姓被打等一系列事件,显然,反击的手段一波紧接一波,很犀利,很强悍,相当于将中纪委的攻势全部化解。
而且,中纪委明显还吃了哑巴亏,朱振波再是自杀,也落了一个致死人命的过失,总归不是什么好事。其实现在从齐省到京城,都一致认为,中纪委已经落败了。
现在从齐省到京城,关于中纪委办案期间逼人致死的传闻,已经传开了,虽然只是在圈子内小范围传播,但已经让隆家城面上无光了。
至于隆家城是否怀疑真有夏想参预其中,就不得而知了,相信隆家城也好,反对一系也好,现在都很不高兴,因为他们都很清楚,躲在背后偷笑并且得意洋洋的人,是他们奈何不了的何江海
但也有理由相信,反对一系还没有在下一步如何走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崔百姓在齐省的滞留,周鸿基现在的茫然,以及孙习民在京城的停留,都表明了反对一系内部出现了不小的分岐。
夏想更愿意相信的一点是,崔百姓在齐省滞留,更大程度是出于个人的原因,并非受命于反对一系的指示。
现阶段,夏想宁愿和崔百姓多一些合作,也不会再和周鸿基握手,因为他担心,周鸿基已经得罪死了齐省本土势力,谁都不会放过他。
“鸿基,在湘省反腐的过程中,因为符合中央的指示精神,因为有郑书记的大力支持,一直推行得十分顺利,没有遇到难以为继的情况。我在反腐之中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
周鸿基默然挂断了电话,相信他听明白了夏想的忠告。只是他是否会吸取经验教训就不得而知了,也不是夏想所要操心的问题了。
夏想又想,也不知齐省本土势力会不会及时收手,或许何江海也懂得见好就收的道理,但问题是,现在的本土势力还能一心听从何江海的指挥吗?
从新能源客车项目的债权纠纷之中散播出来的消息,显然是有人想打击何江海的威望,要趁他病要他命,要取而代之。本土势力和孙习民、周鸿基之闹的矛盾越尖锐,越加剧,对秦侃越有利,
特别是在孙习民现在已经身陷旋涡的情形之下。
……夏想猜中了,已经被激发了怒火的本土势力,确实失控了,不过他们针对的主要对象还是周鸿基,并非孙习民€€€€几名省纪委副书记的请假,显然是事先接到了什么暗示,因为随后发生的针对周鸿基的第二波冲击,力度之大,令人震惊。
PS:在官神页面上点开作者名“何常在”,可见年度作家投票的选项,相信陪伴了兄弟们两年的老何,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值得有情有义的兄弟投上几票,感谢。
第1673章 潮头
第1673章 潮头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何江海前去医院看望崔百姓的时候,除了提了花篮和水果€€€€天知道他的花篮和水果是不是别人送他的礼物,他用不完才随便提来送人€€€€之外,他还向崔百姓含蓄地反映了一个情况。
之所以说是含蓄,估计还是何江海觉得他和崔百姓之间隔了遥远的距离。但之所以还是当面提了出来问题,应该也是何江海察觉到了崔百姓的立场有了微妙的变化。
是谁暗示了何江海,还是他自己老谋深算,就不得而知了,反正不是夏想。
何江海的话很含蓄,问题提出的时机也很适时,只不过透露而出的内容却让崔百姓大吃一惊,因为尽管何江海再三强调,他只是无意中听谁一提,可能只是道听途说,不能当真,但在再三强调只是随口一说的前提之下,却是揭发周鸿基在盐务局反腐大案上,有严重的受贿行为,接受了部分盐务局中层领导的巨额贿赂,所以才会在盐务局反腐问题上,处置得一头轻一头重。
轻的一头,自然是指盐务局中层领导许多人安然无事,包括几名副局长。重的一点,肯定是指汤世诚和解少海了。
以上,还不算是何江海的黑手的话,随后,何江海又旧事重提,说是周鸿基决策失误,先后导致了牛处长和朱振波的死亡,应该负有严重的领导责任。但周鸿基没有一丝承担责任的觉悟,在朱振波死后,不和死者家属见面,不出面做安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