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从1983开始

第57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黄老爽朗的一笑:“何止,我都想搬到你这里来搞研究了。走,去看一眼你的弯板机。”
白昊没想到会是这东西,接口说道:“黄老,那东西连雏形都算不上,只是一种理论的实验品,差的远呢。”
“不,看看。”
黄老自己都没想到,来到九厂竟然还有意外之喜。
九厂的,号称二十米弯板机。
这东西,一个机器就占了一个整体车间,这个车间长度八十米,宽三十六米,高度十四米,单层。
肯定没有全部占完,但旁边都是用于研究的各种小办公室。
第四二四节 弯板机
那机器白昊已经清楚的说明,连个形都没出来呢。
进了车间,白昊指着机器:“您老看,这玩意就是一堆铁呢,想变成实物,我估摸着一年起步,两年不算长,三年不意外。”
黄老却说了一句:“五年,不算慢。”
这种东西,黄老心中明白,很难。
但,这个车间里有宝。
一台只有不足三米的小机器,最大只能压零点二的钢板,实际上这里压的全是白铁皮。
因为白铁皮够软。
封遇春就在这里。
他让黄启珐代替了自己在五轴研究核心小组的位置,说挤不过份,因为水平差的有差距。说是让,也合理,是封遇春带黄启珐去研究室的。
此时,封遇春专项研究这个弯板机。
一点四米的白铁皮放机器里,这机器就是白昊用粉笔堆的模型,横向二十四个可变压力点,纵向六十四个可变压力点。
上下都有。
白铁皮放进去,机器却没动。
白昊准备上前打招呼,黄老伸手一挡,他要看下去。
两个数学博士正在电脑前疯狂的输出。
一名电脑编程博士在调校程序。
就这样,那怕白昊和黄老就站在一旁,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们。
足足二十分钟过去了,一名博士举手:“演算结果,可以成功。”
站在机器站的一名工人举手:“液压正常,机器所有组件正常。”
负责程序的举手:“造型完成。”
一直盯着面前屏幕的封遇春一巴掌拍在启动按键上。
机器开始咬合,所有人都站了起来,紧紧的盯着机器。
黄老这才开口:“船用双曲,呈复杂的三维曲面形状,这个应该是帆形板。今天之前,几乎全是拼接的,今天之后,看你九厂了。”
很快,咬合松开。
好几个人上去检测。
封遇春看到数据摇了摇头:“不合格。”
所有人回到各位的位置,重新计算。几位老师傅开始检查机器,看刚才有没有那根压力柱没有起作用。
而编程的人也在检查的程序是不是有问题。
封遇春这才看到白昊了。
封遇春走过来的时候黄老开口了:“严格意义上,你们在原理上已经成功了,你所谓的不合格应该是数据没有达到要求。”
“黄老,没想到您老竟然来九厂了。”封遇春快走几步迎了上来。
此时,所有的研究人员依旧在忙自己的事情,根本就不管旁边有谁在,和他们没关系的事情,绝对不能影响他们的研究。
黄老与封遇春用力一握手:“封教授,了不起。这是一个伟大的机器,以往曲面船板的成形,靠的是操作人员的个人技术和经验。造这东西的都是工作条件很差的地方,而且全人工的效率很低,话说这几年优秀的大师傅没以前那么多了。”
“不敢在黄老您面前自称教授。”
“教授就是教授,二十年前就是教授,现在还是。聊聊这东西。”
封遇春一侧身:“这个,我们初步研究,主体是由多头压柱装置、液压系统、控制系统、计算机数据系统组成,后期考虑加上光栅三维板形测量系统。这个没有进料轨,靠人抬的。”
简单介绍了机器之后,封遇春又讲:“这个是一点四米,并不是可以无限扩大,从理论上讲,就算我们成功了,那边的正式实验机也只能压十四米,最大不超过十四米八。再往上增加,不是靠增加多头压柱这么简单,这是一个系统化的机器。”
都不是外行,这原因不用解释。
主臂一点四米,强度是多少,增加零点一米,要增加的强度不是百分之几,可能是几倍。
考虑到整机的协调性,封遇春也通过计算,定了十四米的这种设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