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五天时间,景珩才把所有的卷宗看完。从翻到第一个到看完最后一个,他的眉头就没有舒展过,心头也仿佛被什么东西死死的压住了。
直到这时,他似乎明白了秦笑笑的用意,提笔在每个案宗的空白处写下了心中所想。写完后,他亲手将两尺多厚的卷宗放入箱子里,让石头快马加鞭的送去了青山村。
眼下是五月中旬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燥热。田地和枣园都需要人手,这几天秦笑笑放下了书籍,同家人们忙活开了。
她力气不如大人,大家也舍不得让她顶着烈日干重活,只把烧饭洗衣喂牲畜的事交给了她。
即使这些活计相对轻省,她也忙的抽不开身,原本柔嫩的手起了一层细细的茧子,可把秦山林秋娘心疼坏了,竟然想买个小丫头回来帮她干活。
秦老爷子和苗老太也心疼孙女,直道家里的活计越来越多,早该买一个回来,大家都能轻省些。
“可别了,你们长辈都没有小丫头伺候,买一个放到我跟前,这让外人怎么看?”
秦笑笑哭笑不得,说什么也不同意:“家里的活儿不重,我应付得来,忙完这阵子就好了,买人回来得供她吃穿,多不划算啊。”
秦山看着她晒的发红的脸颊,心疼道:“不全是为了你,咱家的活计确实多了,你爷奶年纪也大了,家里添个人帮忙是好事,又不是养不起。”
秦老爷子和苗老太比起同龄人,倒是显得年轻多了,瞧着还是四十多不到五十岁的模样,身子骨也健朗的很,常年不见发热生病。
只是二老的年纪摆在这儿,确实不易太过操劳,秦笑笑连忙说道:“我不想家里多个外人,不如雇两个长工,农忙之时住老房子里,农闲时让他们回家,这样爷爷奶奶也能歇下来了。”
她有秘密在身,不宜让外人知道。就算是买回来的,捏着他们的卖身契也不妥当。
秦笑笑的话提醒了秦老爷子,见长子还是想买人,他一锤定音:“就雇长工,回头你跟村长说一声,让他帮忙找两个忠厚勤快的。”
第463章 知己
青山村大多数人家买了秦家的枣树苗,在枣树挂果后日子渐渐好过起来,不会跑到别人家当长工挣钱。
少数几家买了枣树苗却没有种活,过的依旧穷困潦倒,倒是很想到秦家当长工。只是这样的人要么懒惰,要么品行不佳,秦家不可能雇他们。
村长心知肚明,也不怕得罪这些人,干脆利落的推了,让其他村民找日子不好过、愿意当长工的亲朋好友,这样也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照顾自家人了。
秦家要雇长工的消息一出,村子里一下子沸腾了,连工钱都没打听,就拉着自家亲戚去了村长家。
在知道秦家给出一人一年八两银子的工钱后,被拉来的那些人也激动了,对村长说了一箩筐好话,希望自己能够被选中。
短短两天时间,村长那里有一百多人报名。经过一番筛选,村长带着二十个人来到秦家,让秦家人自己挑两个。
最终秦老爷子定下一对父子。
看着父子俩瘦削的背影,秦山纠结的说道:“爹,这父子俩太瘦巴了,瞧着不像是能干苦活儿的。”
秦老爷子瞥了他一眼,慢悠悠的说道:“长时间填不饱肚子才会这样,养一阵就有力气了。”
秦山无语,这活儿没开始干呢,他得先掏钱掏粮给人家养身子,这是不是太亏了?
“爹,这爷俩太可怜了,爷爷选他们也是行善积德。”秦笑笑猜到了爷爷选这对父子的原因,替爷爷解释道:“他们的房屋田地都没了,再找不到活儿干怕是真的要饿死了。”
为了给病重的妻子(母亲)治病,父子俩把能卖的都卖了,足见其重情重义。可惜的是,他们没能从阎王手里抢到人。
如今爷俩一无所有,只能离开村子到处谋生。幸好村里有户人家与他们是远亲,之前也接济了不少。这次秦家雇长工,第一时间想到了父子俩,于是就把他们带过来了。
“原来是这样……唉,是可怜人。”秦山回来的晚不知道前情,听闺女说完,对父子俩多了几分同情。
“确实可怜,总归家里不缺粮,待会儿你多送点过去。”林秋娘顺嘴交代了一声,怕明天忙活起来,把这件事给忘了。
秦山一口应下来:“成,先送一麻袋,吃的菜让他们自己到菜园里摘,费不了多少东西。”
秦老爷子没有意见,提醒道:“老枣树不能出差错,莫要让他们误伤了。”
秦山点头:“爹,我会交代他们的。”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下午众人又去地里忙活了。秦笑笑歇息了一会儿,正要出门给咩咩割一筐青草留着它夜里吃,石头就带着案宗到了。
这下青草顾不上了,跟石头打过招呼,她迫不及待的翻阅起案宗来。只是看着看着,她的脸上出现了与景珩一样的表情。
虽然这些案宗确实是她要找的,但是里面的内容着实让人不适,看的胸口沉的慌。
“笑笑姑娘,这里还有公子给您的书信。”石头从怀里掏出一个薄薄的信封,恭敬的交到秦笑笑手里:“您慢慢看,公子说不用急着回信。”
秦笑笑指尖微动,点头道:“石头叔叔,劳您给鲤哥哥带句话,过阵子得空了,我去京城看望公主殿下。”
石头应下来,喝完杯子里的水,就告辞离开了。
秦笑笑将案宗抱进书房里,安静的坐了一会儿,才撕开信封将舒心打开了。信很短,只有寥寥几句话,却给了她莫大的安慰和鼓励。
以前她一直把景珩当作可亲的哥哥,此时此刻,突然发现他还是她的知己!
第464章 意动
自己要做的事,秦笑笑没有把握一定会成功,只能竭尽全力试一试。
秦家人不知道她在做什么,见她得空就往书房里钻,夜里也是最后一个灭灯,就很担心她遇到了棘手的事。
直到秦笑笑再三保证她得到了几本好书,想快些把它们看完,秦家人才放心下来,叮嘱她不许熬夜后,就随她折腾了。
多了两个长工,大家都轻省了不少。观察了几天,发现这对父子是真的勤快能干,半点不偷懒,遂庆幸没有雇错人。
傍晚,干了一整天的父子俩满身疲惫的回到秦家老宅,准备烧火做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