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孟烦多没有沉沦下去,一直为领地安定南方甘蔗种植区,默默做着贡献,并在期间,为领地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朗姆酒厂。
甚至是南方地区,前荷兰人殖民势力范围之内,孟烦多靠着一匹骡子,几乎走了一个遍。
对于这些区域的基层官员治理、蔗糖工艺改进、各蔗糖工坊的整改措施的实行,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在南方的官民之中的名望,一时无两!
这也是陆领主欣赏他的地方。
这次领地决定大肆兴兵,驱逐泰西殖民势力,并且占有这些地方,又怎么可能离得开孟烦多这位能臣呢!
其余舰队指挥官向孟烦多表示祝贺,而他只是谦虚的道谢。
这次随同孟烦多一起出征的,是台南舰队副指挥官曾士凡和高雄舰队副指挥官王仲龙。
这次三人联手,以孟烦多为首,组建起一支一百艘战舰的舰队,陆军派出了刘兴邦和刘传宗两位悍将,总兵力达到了七千人,海军有四千人,陆军包括五百名基隆枪手在内的三千人。
而他们的目的地就是英吉利等国,在亚洲的最大殖民地,印度。
印度的人口众多,气候适宜,是重要的粮食、棉花、香料、矿石资源产地,每年为泰西诸国,源源不断的输送着各种资源、材料,被称为英吉利女王伊丽莎白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可见泰西人对于印度殖民地的重视程度。
陆林也没想过一下子就能把印度攻下来,反正领地里的将士都很年轻,而距离鞑虏大肆入侵,还有近三年的时间。
攻打印度,就当做是提前对领地战士们的锻炼和考验就是了。
而且,失去了所有的亚洲殖民地,必能让泰西诸国,损失一些元气,而领地却能增加数十倍的资源。
这样一来,衰弱了敌人的实力,增加了己方的实力,不止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等领地消化了这些地方,甚至能做到一加一等于三、四……
有陆林这个建设者为领地发展指明方向,指引道路,领地在获得、消化掉这些领地后,只会走的更快、更远。
值得一提的是,桑格大牙率领的五百铁胎弓营,也随军出征。
第113章 攻占东南亚的准备2
铁胎弓兵营,里面的战士,全部是来自桑格部落的精英战士,此时已经扩充到了一千五百人。
这次他们被派往了越南、老挝等地,追随周阳和蒋国寿,两国的茂密丛林,由他们做先锋。
还是那句话,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越南狭窄的地形和茂密的丛林,一直是泰西殖民者心中的噩梦,直到现在,仅仅被法国人,占领了沿海一个小小的海港,用作中转站使用。
所以铁胎弓兵营,在越南等地,就显得尤为重要,甚至超过了燧发枪手。
他们是天生的山地战、丛林战高手!
此时已经接近中午,陆林和领地中所有的内政高层,全部到基隆港码头,为将士们送行。
这一战的涉及范围之大,牵涉的势力之多,为领地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众人虽然对于领地军队的战斗力,充满信心,但是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谁又敢百分之百的保证下来?
殖民势力被驱逐出亚洲,其实影响最大的还是领地之中的奢侈品等商品贸易,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千万两系统白银之多。
不过这也是避免不了的阵痛,旧的格局不打破,新的规则正在制定之中,暂时忍受一些经济损失,也是值得的。
这次几乎出动了所有的领地可战兵力,但是领地也不是就相当于没有了防护力量。
其中原基隆舰队副指挥之一的刘伯清,率领包括十五艘主力战舰在内的,四十余艘战舰,驻守平户长崎港,而平户还有陆军的刘青云,率领一千人的燧发枪民兵,在福尚港驻守。
一旦有人,敢于在此时,冒出别的心思出来,等待他的就是残酷的血洗、镇压!
刘伯清和刘青云两人,都不是那种勇往直前、势如奔雷的个性,两人的指挥作战风格类似,都倾向于谋定而后动。
而这种人的可怕之处在于,一方面料敌先机,采取主动权;
另一方面,一旦作战计划执行,结果都是阴险、残酷无比的。
这也是陆林选择二人驻守平户的原因所在,有这两人在平户,相信左卫门也不敢有什么出格举动,而日本其余各藩,不动也就罢了,一旦生出不该有的心思,迎接他们的,不再是温和的驱逐,而是彻底的歼灭!
而台湾领沿海,除了数量众多的快船游弋,并没有布置战舰护卫。
数量众多的二十二口径仿制精铁海岸炮,随时都能把进犯的敌舰,送入海底。
何况现在在东海、南海区域,已经没有能够威胁到台湾领的舰队存在。
商务部为了挽回一些损失,就把目光转向了沿海地区,大明南方地区的大地主、作坊主、商人、官僚、士绅和各娱乐场所,这些都是奢侈品的消费大户。
现在的大明南方地区,自耕农几乎看不到了。
绝大部分的田地,都被以上势力吞没兼并了。
这些势力拥有的财富之多,简直无法计算!
单单一个林家,每年从台湾领批发走的奢侈品,单按批发价算,也有近五百万两白银之多,何况他们再进行分销,赚取的利润翻了数倍之多!
而土地的兼并,大量财富的集中,造成了两种人。
一种人整日享乐,不思进取;
另一种人积极海贸,并且建设工坊,生产初级商品,他们是大明资本主义的萌芽!
如果没有陆林的出现,这些还显得稚嫩的资本主义萌芽,会被鞑掳无情的摧毁,让华夏走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