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
最紧要的就是把公司架子搭起来。
能源局。
中石油。
中石化。
国家电网。
交通/部。
这五个都是巨无霸企业或者京城部委。好在能源局也很希望促成,加上被上头通过,政策上的阻力是没有了,最多过程上有争议。
比如利益分配。
相对来说。
交通方面问题最小,因为不管是汽油车还是电力车,上高速都得给钱,他们的利益不受到任何影响,无非是在高速服务区给块地而已。
国家电网也是。
用了电。
他们就可以赚钱,何乐而不为,无非是多拉几条线过去罢了。比较麻烦的就是剩下两个卖能源的,充电桩,肯定会影响到他们。
因此。
在新公司的股权上,自然会有所偏向。
不过。
这些都是小事,现在他唯一要担心的是,能不能拉倒那么多的民营资本进来,因为不管怎么看,这家公司都带着太重的国有特色。
第1422章 贷款落地
二月二十九日。
京城。
能源局。
为了推动高速公路充电桩的试点工作,能源局把这次的几个主要参与方给叫了过来,当然,还有唐凯这个项目的发起人。
一番寒暄。
大家都熟得很。
几个央企中,很多人之前就在能源系统内打转,不少人都是原同事或者原上下级关系,这也是这个试点能源局有信心做好的基础之一。
来的至少都是副总经理以上。
人到齐。
“这一次会议的目的,是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在首批试点收费站修建充电桩,为接下来的新能源汽车普及打下坚实的续航基础。”
“基本原则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把事情办好,办漂亮,让百姓出行无忧。”
“……”
经过激烈的讨论。
临近中午。
股权架构被确立下来。
各大央企和交通成为小股东,他们象征性的出一部分资金,占股总和百分之三十,主要资金靠民间融资,管理被董事会委托给了天眼。
能源局只负责监督。
此次拟融资三十亿人民币。
在全国六百五十个服务区修建充电桩,这是将近一半全国在运营的服务区,平均每个充电站投资在四百六十万人民币左右。
很贵。
但相比在城市修建。
同样的钱。
服务区修建的充电桩能多一倍,因为这些的地都是不要钱的。不然,他们几乎没出什么,却占百分之三十,不带这么欺负人的。
作为提出者。
唐凯认了其中三分之一。
也就是十亿人民币,成为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唐凯听了唐青的话,有钱也别装大爷,而是拉更多人进来,别一个人扛着。
下午。
消息就被媒体放了出去。
对于修充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