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忽略,都忽略不了。
渐渐的。
说话。
自然开始偏向于自己人,若是吊出点有用信息,有人破解,就不用等杜哈研究所的替代品,直接原样替代,兴许价格更低。
……
欧美舆论转向。
可是。
缅痶却一如既往。
“白痴。”
“爱给不给。”
“大不了不要了,谁缺你那个奖。”
“没劲。”
“出尔反尔。”
“无聊。”
“……”
对诺贝尔奖,众人实在是没有什么概念,他们的历史中,从未有过追寻,并迫切想要得到的心,每天种种地,一年就过去了。
一个农业国。
谁关心这个。
不给。
劳资还不要了呢,荣誉?要来做什么?有饭吃,有房住,有奔头,就够了,那点奖金,估计还不够三位科学家的一年年薪。
可笑。
真以为你的破奖有人在乎?
切!
这样的舆论环境,让在缅的他国游客很是无语,无论是东西方游客。西方游客觉得,这可是很大的荣誉,你们应该尽力争取。
东南亚各国一脸无语。
我也想要。
可就是没人给,只能羡慕,而且,被这样的舆论环境一影响,他们的思想也受到影响,一个外国奖来证明自己?真的有必要?
……
华夏。
网友们看着戏。
“有意思。”
“一个不想给,一个不在乎,哈哈。”
“打脸了。”
“忽然发现,诺贝尔奖也没那么金贵,看看人家,一个农业国,根本不把它当回事,我觉得,我们也该调整心态,做自己。”
“做自己?”
“不需要外国人认可。”
“自强,不息。”
“对。”
“我们虽然没有,但也不差这奖,得不得,西方还不是那样看我们,真正能让他们另眼相看的,只有实力,只有我们自强。”
“说得好。”
“我们不做给别人看,只做给自己看。”
“……”
不知何时,网上被一股‘弃奖’言论覆盖,如星星之火,有燎原之势,一个奖项,真的值得那么追求吗?很多人在反思中。
很快。
便有了答案。
不。
不值得。
看看岛国,得了多少诺贝尔奖,将近二十个,但在美国人眼中,还不是‘汪汪’一样的存在,获奖的作用,是表明有利用价值。
长脸?
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