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
送去华夏检验的只有净水剂和回收设备,这类二次处理技术,需要的是整个厂的设备一起,才能实现,不可能把厂打包寄过去。
一个院士激动不已。
循环利用。
这目标。
他们追寻多年,但成果一直不大,复杂混合物的精准提炼,太难,倒不是完全不可能,只是成本一直降不下来,这是最大困扰。
急问:
“成本如何?”
“不低。”
一听。
在场人心道:果然。
然而。
下一刻。
“第一成本,在设备,整个工厂的设备价格,在十亿人民币以上,如果论提取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一座五百万人口城市需求。”
“盈亏计算后。”
“每年的补贴费用,在三亿人民币上下。”
顿时。
大家心里算起了账,十亿,五百万,假如是京城,需要投入四十亿,每年的补贴,超过十亿人民币,好像……也不多嘛?
堂堂首都。
出得起。
“盈利的来源是?”
“当然是提取物,这些提取物,可以用于工业生产,甚至能作为净水剂的原料之一,我们的净水剂生产厂,完全可以包回收。”
“因此。”
“总体算下来,这个处理厂,是亏钱的。”
听到这。
大家再一次感慨,这循环利用也做得太好了吧,最后剩余废弃物,减少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程度,就是投入大,每年还要补贴。
补贴。
补贴?
猛地。
他们发现好像漏掉了什么。
“嘶~”
靠!
还真是漏掉了。
“你是说,只是这个二次处理厂亏钱?”带队的忙问。
“当然。”
“收居民的污水处理费算进去没有。”
“没。”
“……”
此刻。
众人一阵无语,我靠,还以为整个投资要倒贴,没想到你完全不考虑上一个工序是否有盈余。不考虑卖水,以及污水处理费。
好吧。
你真行。
“也就是说,污水处理厂和这些二次处理厂结合在一起,加上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的收费,整个项目,完全是可以盈利的。”
“这么算,当然。”
“……”
呵!
这误会有点大,还差以为要亏,没想到还能赚,赚多少他们并不在乎,城市供排水本就是公共服务,甚至亏一点都不是事。
现在。
还能赚,就太好了。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