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过滤溶液一年的销售额。
全球就不低于一千五百亿亚元,加上过滤器,以及现在被各国广泛接受,可以有效锁住化工原料有害气体挥发的那种溶液。
还有海上石油泄漏处理等业务。
今年全年。
其营收不下两千五百亿亚元。
市值一万亿。
按照营收估值法,都是大大的低估了,不过,考虑到缅股没有美股活跃,资本的流动没有美国那么放开,苏育觉得,一万亿,还能接受。
就是不知道零满不满意。
“尽快把全天数据给我整理一份,我研究研究。”为了适应时代需求,苏育自然要不断学习,不然,去开会,傻不愣登的说错话,给零丢人。
“是。”
第1273章 金融中心的雏形
距离交易所几条街外。
余涛的饭店内。
此时的他。
痛苦。
并着快乐。
之前。
本以为今后的主要顾客是旅游者。
可没想到。
这边给了他一个如此大的惊喜,发明出了能治疗癌症的转录原液。
而且,缅亚第一中心医院,就设立在新安市,就这样,在他们不可思议的目光中。短短一周时间,整个新安市就接近满负荷。
虽然。
新闻上不断提醒他们。
缅痶其他地方的治疗条件是差不多的,可这些人依旧被‘求生欲望’给驱使,想方设法,来到了新安市这座诞生奇迹的地方。
就这样。
他的生意……爆了。
从早到晚。
从晚到早。
就算一天二十四小时通宵营业。
顾客依旧是络绎不绝,为此,他还从国内招人,把厨师规模扩大了几倍,三班倒,甚至有时候四班倒,工资更是给出了国内大厨的两倍。
有些新来的厨师。
看到这边生意这么好。
顿时。
觉得我也能行。
心里萌发了开店的想法,但最后,却被现实一顿狠揍,想租新安市的店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必须得是有过良好的合作基础。
比如,这边商品的海外经销商。
比如,以前在新安镇以及其他缅亚经济特区做生意,且信用良好。
总之。
对老朋友。
是有优待的。
合作越久。
缅亚银行就更愿意让这些一直支持着当地经济的人,提供这种准入门槛,帮助他们赚取更多财富,加强对缅亚经济特区的认同。
至于新来的。
想要赚钱?
对不起。
慢慢去排队吧。
从成为缅亚系的‘支持者’再说,对于这个制度,余涛简直爱死了,这代表着,缅亚系认同他是这套体系中的一个螺丝钉。
而缅亚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