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2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今儿众王回藩,家眷都跟着,唯独朕那个四叔的世子没见到人,朕便心里有数了。”
朱允炆呵呵一笑,“看来这回,高炽是代母受过了。”
徐辉祖脸上更是尴尬,“臣这么做,也是为了保全仪华。”
却是上个月,徐辉祖趁着徐仪华回家省亲的时候,同后者说,“当今皇上胸有四海江山,非狭隘之君,又兼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燕王行径,陛下早有应对,汝乃吾妹,血亲也。徐家荣华,乃太祖厚爱、父王余荫,汝万不可自误,以致假日祸连满门,累及父王颜面。”
徐达死后追谥中山王,是此,称父王。
徐仪华痛苦流涕,“非欲自误,兄岂不知三从四德耶?”
徐辉祖怒斥,“汝欲为贤妻之誉,而担千古不孝骂名吗?”
徐仪华没法,只得将燕王府内之事尽数说出,徐辉祖随后入宫上禀。
朱允炆闻后言道,“朕乃天子,当行堂堂正正王者之道,卿日后无需如此行事,以致卿兄妹离隙。”
看到徐辉祖有些别扭,朱允炆知道定是徐仪华离京前嘴上没少轻饶,便开口岔开了话题,“卿今日来,是谓何事?”
徐辉祖这才说起正事,“回陛下,陛下前些日子要找的铁铉,臣找来了。”
若说朱允炆脑海里能记住的几个人,铁铉必是其中之一!
建文一朝,少有的忠义大将啊。
除了忠心,这也是唯一一个在靖难之役中,能给朱棣制造麻烦的领兵将领。
“是吗,哪里找到的。”
心里很开心,面上倒是不急。
“时任济南卫指挥佥事,为指挥使盛庸副。臣已将他召来,此时,还在午门外候着呢。”
朱允炆颔首,“卿辛苦了。”
徐辉祖心领神会,起身拱手,“此臣之本分,臣告退。”
等徐辉祖退下,朱允炆站起身,唤过一个小太监,“去,宣铁铉来武英殿见朕。”
“奴婢领命。”
心情大好的朱允炆甚至哼起了小调,然后在一堆奏本里找出了自己用时一个半月才编写出的大明国防计划。
军改!
新官上任三把火,朱允炆终于要烧头一把了。
这第一把火烧在哪里,朱允炆是仔细思考过的。要么是军队、要么是朝堂、要么是宗亲。
第三条想都不用想,烧宗亲那是走朱允炆原型的老路,先放弃。
烧朝堂,那倒是不急,国家现在一切都好,也没到弊政缠身的时候,没必要迫不及待的颁发新政,而且,朱允炆心里的新政,一旦颁发,势必引起波浪滔天,到时候手里没有兵可不行。
思来想去,还是先烧在军队身上吧。
兵权在手心不颤抖,等改完了军制,自然便是无上权力加身,到时候无论想推行什么新政,朱允炆也可以彰显自己帝王的权威了。
“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此诚古之良言。
第017章 京营改制
铁铉在进入武英殿之前的一路上,整个人都有些魂不守舍,他想不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济南卫指挥佥事,又不是开国武勋之后,怎么就能进入当今皇帝的眼睛里。
御前奏对,多大的殊荣啊,祖上三辈的坟都冒青烟了?
“你在这候着,咱进去禀报。”
领路的太监把铁铉扔在殿门外嘱托一声,后者忙不迭的点着脑袋,手心里早已是蓄满了汗水。
听之前魏国公那语气,自己这是好事将近了,听说之前几名受召的都得到了擢升,皇帝老子难道也要青睐自己了?
我铁铉才三十出头,荣誉是不是来的太早了一点?
就在铁铉还胡思乱想的时候,方前那个小太监走了出来,一脸的笑,“陛下传见,铁将军请。”
铁铉赶紧正了正衣冠,深吸一口气,低头便迈进了武英殿,一路上也不敢四下张望,就把脑袋低的深深的,用余光大致感觉到正上首的御案后面坐着一人,马上屈膝下跪,“臣,济南卫指挥佥事铁铉,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赐座,上茶。”
朱允炆正忙着重新校检手里的计划书,也没工夫抬头看他,就随口说了一句。
铁铉谢过,颤颤巍巍的找了个位子坐下小半拉屁股,整个人绷的死死的,哪里还敢喝茶。
“朕听说你对兵事颇为熟稔?”
“臣惭愧,仅略知一二。”
“朕的问题你要如实来答。”
“是。”
“我大明之军如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