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85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允炆就乐了。
这些藩王哪里知道太祖皇帝给朱允炆留下了多少皇产,除了朱棣和朱植是从皇帝那里得知的,他们哪里敢私查内帑每年入库多少银子。
“朕卖了五千六百万两,岷王叔那砸锅卖铁的家底子还是留着自己用吧。”
“五……”
朱楩好悬一口气没顶死,自己一年的年俸才五千两,加上就藩初时,太祖给了一笔创业银子没舍得花,加上自己吃自己的军饷,岷王卫五千人的编制他才招了一千人,这才扣下一二十万两来,朱允炆一张嘴,够自己奋斗几千年了。
当下就讪讪一笑,“臣开个玩笑。”
“知道朕为什么卖吗?”
朱允炆指着殿中十几个烧的正旺的炉子,“这炉子里烧的何物?”
“木炭啊。”
“这木炭可不便宜。”
朱允炆感慨,“皇宫大也有大的坏处,就说这省躬殿,朕安排吃顿饭,一个时辰就要烧掉十两银子,朕在乾清宫批政,一天更是要上百两的开支,双喜啊,去年一年宫里采办、宫女太监的工钱并各项开支,花了多少钱?”
双喜低着头报了个数字,“二十七万八千两。”
朱允炆就一阵牙疼,“听听,朕这个皇宫,一年的开支将近三十万两,朕觉着自己够省的了,吃不舍得吃,穿不舍得穿,连文奎这两年的衣服,都是皇后自己缝制的,就这么节省,一年都是几十万两的开支,够养三万大军!”
这年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大米,明初一石约合一百六十六斤,两石米三百二十斤算,换算成现代货币,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约在六百五十块钱,三十万两,就是两个亿左右。
“所谓开源节流,节流只能保证省下部分银子,只有开源才能增加收入的上限。”
朱允炆掰着手指头,“这一年多,朕开了盐铁的禁,又放开了粮食和纺织的贸易,国库营收喜人,说明经商是可以富国的。”
朱植扶住额头暗叹,他一点都没有看错,朱允炆除了当皇帝之外,干什么都是一把好手,这又要开始给藩王们安利做买卖的锦绣前程了。
大家伙平日里做藩王多自在,回到封国就是土皇帝,你为什么非要拉着他们做生意啊,我没出息,我就爱挣钱,你不如干脆把钱都给我,我一个人受累就好,挣点钱咱俩五五分账。
朱橞脑子赚得快,皇帝一会说卖皇产,一会说经商富国,脑子里就有点明悟过来,“陛下的意思,是想拿这笔银子做买卖?”
朱允炆向他报以鼓励的笑容,“谷王叔猜对了,朕确实有此意。”
顿了顿,又说道。
“不过朕毕竟是皇帝,哪有天子入市的道理,所以啊,朕将钱尽托于宗人府了,想劳烦诸位叔叔来帮朕做这个买卖。”
皇帝这又唱的哪出大戏?
不明就里的四个亲王互相看看,朱柏就站了出来,“陛下,臣等不会做买卖啊。”
你说咱老朱家啥人才没有,朱棣喜欢打仗,朱权看书问道,朱柏喜欢旅游,朱橞忙着吟诗作对,再不济如朱植,那也是逛青楼的一把好手,大家平日里的生活多滋润,你为啥非要赶鸭子上架呢?
“不会可以慢慢学嘛。”
朱允炆微微一笑,“朕这边可以给政策。”
做生意这玩意,哪怕到后世,再强的能力也永远赶不上政策扶持和把握风向,后两者才是发财致富的关键,有句话怎么说来着,站在风口上,猪都能上天。
现在眼前不就一群朱吗?
大明的商人喜欢割老百姓的羊毛,他们在朱允炆面前不也是一群待割的肥羊吗?
朱允炆有的是办法欺负他们。
“朕不能虢利于民,但朕对那些富得流油的地主大户很感兴趣。”
朱允炆呵呵一笑,“朕将这五千多万两可都托于宗人府了,而且朕又不是白让诸位叔叔帮忙,每年的盈利,可都是宗人府的,大家都是宗亲,自然是分给大家了。”
说到这,朱允炆向朱植使了个眼色,后者明悟,开口道。
“几位兄弟,我与陛下此前做过一次预算,这笔银钱每年的收益,最少可以达到六百万两,各支分润,起码也有一二十万两,可抵得上咱们四十年的年俸。”
殿内,顿时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第072章 以商易藩(下)
二十万两银子,四十年的年俸!
自古财帛动人心,这些亲王自幼没有接触过经商,自然对做买卖不感兴趣,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银子感兴趣。
都是各支的家主,当了家自然知道柴米贵,如那朱楩,在关西待了那么多年,不也才存下一二十万两的家底吗?
当朱植告诉他们,他们可以每年固定从宗人府里获得一二十万两银子的分润后,这些人可就坐不住了。
“陛下莫不是在拿臣等寻开心吧。”
朱柏有些不相信,去年轰轰烈烈的假钞案,涉及的宝钞面额总值都不到二十万两,即使如此他都一度觉得自己人头不保,一年六百万两的营收?
大明现在一年的纯现银收入能到这个数字吗?
皇帝老子这一年多已经展现出了宽仁、仗义、担当和爱护,现在又如此大方的将变卖皇产的财富,拿出来经商以分润各支,这种皇帝,历朝历代都没见过啊。
太祖皇帝选了个好圣孙啊。
“朕是天子,自然不可能言而无信。”
朱允炆笃定的应了下来,“朕说过尽充宗人府,自然不可能再截留丝毫,等商会运转起来,所得收益的三成朕会替文奎暂时保管,余下七成,所有的叔叔、朕的几个弟弟、朕的姑姑们平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