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10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宜缓不宜急,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也没有旦夕可吞之国。”
朱棣就是个急性子,五伐漠北,老盼着一战灭族,换北疆几百年和平,结果却是空耗国力,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打不过你还跑不过你吗?
人家的核心力量并没有受损,你朱棣会打仗我们认怂,但你能长生不老吗?
朱棣一死,人家就在土木堡报了仇。
“陛下教诲,臣谨记于心。”
朱允炆闻言呵呵一笑,自嘲两句,“朕哪里敢当这教诲二字,朕也有急躁的时候,就说去年文华殿上的事,朕不也是想当然了吗?那件事给了朕当头棒喝,让朕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朕什么身份,做一件事情之前,还是要谋定而后动。”
“陛下及冠之年,平西南、稳朝局、开大世,文治武功足以称一代雄主,还能戒骄戒躁、每日自省,这芸芸众生,谁不心悦诚服。”
朱棣感叹一句,“臣伴驾左右,自觉所学甚多,陛下莫要自谦了。”
朱允炆便哈哈一笑,好在他脸皮厚,生生受了下来。
“陛下言,天下无旦夕可吞之国,是不是寓指安南?”
南京城里有风言,其实多是五军都督府的武勋传出来的,他们觉得安南好不容易打了下来,就这么撤了军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留下一万人够干什么的?
安南的政治体系被完全的保留下来,甚至连一个王公大将都没有杀,安南这个国家,做主的不还是安南人吗?
大明呢?
一点便宜没有占到!
朱允炆颁了圣旨到安南,怎么说的?
“王师此番征伐,皆因胡逆季犁犯上作乱,以臣子忤逆君父,既以伏诛,余恶不纠。”
这算怎么一回事?
仗白打了?血白流了?人白死了?
也就是现在朱允炆已经开始有了威望加身,不然那些武勋又该上奏本请命。虽然他们不敢当着朱允炆的面质疑,但私下里也没少哀叹诸如“皇帝过于仁慈。”之类的话。
“四叔也不知朕之所想所虑?”
看到朱棣摇头,朱允炆便是眉头微蹙。
古人的能力或许有,但是眼界似乎,真的有些窄。
堂堂成祖永乐大帝,长于军略短于政治,看来确实如此。
历史上的朱棣灭安南,灭后便废国置省,安南就造了十几年的反,最后朱棣不得不恢复安南国,所有的官员和驻军全部撤回云南,所谓的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就像一颗流星般消失了。
这便证明了,用粗暴蛮横的办法是解决不了安南的。
“臣愚钝,实不知陛下心中所想。”
朱允炆待的累了,便喊着朱棣,两人起身走到一旁凉亭,左右给上了冰镇的绿豆汤。
“再回答四叔的问题前,朕想考四叔几个问题。”
朱允炆没有回答朱棣的话,而是反问道。
“知道朕为什么要跟鞑靼的阿鲁台开边贸吗?”
你不就是为了好腾出手来对付我吗?
朱棣心里腹诽,但这种话哪里敢说,只好硬着头皮自我调侃,“臣愚昧。”
朱允炆便玩味的看了朱棣一眼。
“朕刚登基的时候,朝局不稳,西南又生了战事,朕需要一个和平过渡的时期。”
得,就知道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说这话就是在点我朱棣啊。什么叫朝局不稳,你不就是想说,边地强藩,主少国疑吗?
“陛下英明。”
“但这只是其一。”
朱允炆润了润嗓子,“北元为什么内斗分裂?”
朱棣一时间有些跟不上朱允炆的脑回路,但还是如实禀告,“洪武二十年,金山之役我大明一战定乾坤,纳克楚投降,北元就此退入漠北,长城之外数千里、辽东并整个河套皆入我大明版图,漠北贫瘠,不足以养活北元如此多的部族,因此内斗。”
前文说过,土地兼并的核心是资源兼并,游牧民族同样存在兼并问题。
漠北也就是斡难河一带,在往北不远就到了现在的贝加尔湖,也就是西伯利亚,适合放牧的面积并不多。
而当年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体系并非只有蒙古一个种族,他们在扩张中吞并了很多的其他民族,包括现在俄罗斯的很多民族都在当时的蒙古体系中。向西,迫降了无数的中东国家,兵峰一度抵至非洲、中欧。
如此大的版图、如此繁杂的种族,随着蒙古帝国的崩盘,自然瞬间一盘散沙。
瓦剌部和鞑靼部早先自然是北元的狗腿子,金山之役后,北元帝国最后的军事力量被蓝玉打崩,这两个大部落也就开始想着独立了。
虽然名义上还是听北元黄金家族的话,但已经开始互相大打出手,争抢地盘和资源了。
实力上来说,瓦剌强于鞑靼,但瓦剌内部分裂,瓦剌实力最强的马哈木现在正忙着搞一统。
他们打不过大明,哪怕他们联合起来也差得远,当年让他们闻风丧胆的蓝玉死了,那个在他们心中比肩鬼神的朱元璋也死了,但朱棣还在。
他们交替着跟朱棣交手,就没有一次占到便宜,心气早就被打服了。
侵略不了大明抢不到食物、药品怎么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