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27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前,朱允炆曾经向太祖读过四句诗,那个时候,朱洪武是极其高兴的,甚至为此而比青史上早走了将近一个月。
他是皇帝,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孙子还没做过皇帝就已经有了皇帝的立场。
他相信自己的孙子朱允炆,可以做一个好皇帝了。
“还记得方孝孺被斩首后,他的家人收拾尸骸离开南京,回故乡老家的那天吗?”
不停的饮酒,朱允炆已经开始酩酊大醉起来。
“那天京城百官都去送了行,唯独杨士奇没有去,他难道不知道这里面的门道吗?
谁去送了行,青史未必记得住,但谁没有去送行,青史一定会记下来的!他是当朝的首辅大臣啊,更是铁板钉钉天下皆知的帝党。他不去送行,等有朝一日方孝孺平了反,在青史上他杨士奇的名声就臭了!
连自己的同僚都不愿意去送,人心揣测之下,政治阴暗论甚嚣尘上,后人会把他杨士奇想的多么不堪?多么恶心!
这个门道他杨士奇不懂吗?
他多聪明啊,他懂,但他还是没有去。
为什么不去?
方孝孺的死是他跟朕一起合谋的,他主管报业总局、通政司,所有的舆论舆情都是他一手调控的,地方的运动也是他暗中引导的,他在用这种方式来自我惩罚自己。
害死方孝孺,是他的首辅立场正确。自我忏悔赎罪,是他作为一个人的立场正确。
他都能做到,朕哪里还能不如他呢?
区区名声罢了。”
朱允炆走到凤榻旁,倒头就睡,嘴里还在嘟囔着。
“朕自爷爷手里接过江山,朕既然来到这个时空,朕会认真的演好这个角色,做一个好皇帝,做一个坏人。”
马恩慧突然泪目起来。
她这一刻,突然觉得如果当年朱允炆的父亲还活着,现在的朱允炆只是一个太子的话,那该多好。
第205章 废黜四圣
朱允炆醒来的时候,已是日上三竿。
前一晚喝了大酒的他,一睡醒便是扶着额头连连呻吟,好在这时候寝宫里早已候着了不少的宫女,见状都慌忙凑过来,递茶、端脸盆、拿着衣服候着等更衣。
好一通忙活之后,朱允炆总算是恢复了七分精神。
“皇后呢?”
“皇后带大皇子去苑林玩呢。”
这就把自己这个丈夫给扔了?
朱允炆心中好笑,也不在耽搁,迈步就离开这坤宁宫。
今天,可还有一件大事要处理呢。
看到朱允炆迈步出来,守在殿外的双喜便凑了过来,嘀咕着:“三家的人都到齐了,看这天色,也都晒的差不多了。”
双喜口中的三大家,就是除了已经被缉拿等候处置的孔家之余的孟、曾、颜三家,这三家的风评虽然也不见得多干净,但是比起丧心病狂的孔家来说,还没到满门抄斩的地步,所以朱允炆给了他们一个赎罪的机会。
说是四大家,实际上却是一家,因为四大家的家谱是共用的,号“通天谱”,连字序排辈都是共通,四大家已孔家为首,尊衍圣公为四家共主,各行其事罢了。
在这一次轰轰烈烈的士子运动之中,朱允炆下令要求杨文保下了这三大家,目的就是把儒学的种子保留下来。
祖先留下的很多东西已经毁灭了许多,能保全一些就保全一些吧。
而现在,他们三家都在太平门外玄武湖等着,在那里御前司搭了一个临时的台子,说是皇帝邀请他们观刑!
观什么刑?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
孔希范和孔鉴都在这南京都快半个月了,一直没有说过如何处理,这时候邀请他们观刑,毫无疑问是打算杀鸡给他们看得。
“让他们在晒一会吧。”
朱允炆上了肩辇,向着乾清宫的方向移动:“等朕吃好饭,自然去见他们。”
而在此时的玄武湖附近空地上,百十号老中青三代士子都苦着脸,忍受着仲夏骄阳的炙烤,不时还胆战心惊的瞄了一眼平台中心处的那两个骇人的物件。
一为铁铸,两尺见宽两丈有高的宛如烟囱状,另一个则是大家司空见惯,用于捆缚犯人的木质刑架。
他们从辰时就开始准点到这里候君,这一等足足等了一个多时辰,一些岁数大的眼看着就要中暑,却谁也不敢说起身离开。
附近的锦衣卫、京营兵可都攥着明晃晃的利刃啊。
这个节骨眼跟皇帝对着干,一个都活不了!
毕竟敢说一句反对,那就要被扣帽子,这谁来的了啊。
“哎哟。”
人群中,一个老头实在是身子骨受不得,闷哼一声委顿在地,周遭的子孙都慌手慌脚起来。有心想抬到阴凉地缓缓暑气,但还没等起身,就有一个小宦官森着脸走过来。
“陛下还没到。”
“公公开恩啊,我父亲他年老体衰,这中暑也不是小事,不抓紧救治,是会死人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