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30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杨士奇叹了口气,认真道:“陛下,臣是内阁首辅,人臣的身份臣已然做到了顶,所以臣没必要贪。
但是那些中下层的官吏,有的上了岁数快要致仕,有的升迁无望,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趁着手中还有权利的时候大肆贪腐,能捞多少捞多少,这种事情可谓是司空见惯。”
“是啊是啊。”
朱允炆连连附和:“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完善法律,让整个国家的制度健全起来,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就弥补什么问题。有问题并不可怕,我们要做的,是消灭官员心里的‘贼’,‘贼’不除,则这个国家永远办不好,‘贼’不除则这个国家迟早要跨掉。”
后世的时候,朱允炆见多了这些人光鲜亮丽的背后,哪里有什么沧桑,全是肮脏!
时间长了,清廉的官会越来越少,而贪官就越来越多,可谓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另一种表现。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强力反贪,老虎苍蝇一起打。
莫伸手、伸手必被抓!
“一个人贪不可怕,但一个人贪就会勾起其他人心中的贼,就会变成十个人贪、一百个人贪,最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朱允炆咬牙切齿,冷声道。
“所以朕要杀人!谁做第一个伸手的,朕就砍了他的脑袋。
一个人贪杀一个!十个人贪杀十个!一百个人贪朕就杀一百个!”
听着朱允炆语气中的坚定,杨士奇也是神情肃穆。
“请陛下放心,此番投田一事,臣一定会盯牢,任何在此案之中有利益牵连的一个都不会放过!”
朱允炆这才点点头。
“朕杀他们不是如苏绰与宇文泰说的那般,只是为了让百姓拥戴朕,朕杀他们就是告诉天下人,官场不是池塘,水至清则无鱼那一套不适用与做官。
别跟朕说什么清廉的官吏朕不好管,不好杀。
朕为什么要杀清吏?他们不听话、不做事,朕大不了换人来做便是,为什么要他的脑袋?”
杨士奇默默领了命,告退离开。
其实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杨士奇,两人心中都是清楚,杀或者说审判并不足遏制住贪腐,这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原因很简单,只要一个人心中有贪念,那么无论外界有多么完善的惩罚、监察的机制,又或者朝廷、朱允炆这个皇帝给他们多么优渥的俸禄待遇,他都会贪。
但不能因为贪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那对于已经发生的贪腐就视而不见。
朱允炆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的同时辅以其他的措施,不同于太祖的硬性堵截,改堵为疏,尽量使贪腐的现象减少。
第221章 一体纳粮、火耗归公
吉安府府衙。
杜槐水是吉安府的刑讼推官,掌一府刑案审断,职权类似于后世市中院刑事诉讼庭的庭长,属于法律从业官吏。
杜家在吉水县圈地不退的官司闹得大,早已不在吉安府的管辖范围之内,布政使司衙门也派了专员下到吉安府来督办,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却一直在拖着,既没有判杜家退还,也没有按照杜槐水的想法,依大明律弹压抓人。
事,就这么拖了一个多月。
随着时间的推移,江西本地类似杜槐水这般的操作自然是越来越多,其中又尤以吉泰平原为中心这一圈扩散开的土地侵占最为严重。
看到这般情景,杜槐水心里反而踏实了下来。
法不责众,小半个江西的如杜家这般的官宦世家都牵连进了这件事情之中,而且他们又占据了道理和法律上的正确性,朝廷就算想差,皇帝就算想断,又哪里清理的明白?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慢说江西,闽浙和南直隶、河南也一样是不干净的,你总不能把所有的乌鸦都杀光吧。
不过杜槐水也知道,事情牵扯了那么多的百姓,朝廷也不可能按照大明律的律法来追究百姓的责任,在杜槐水看来,这件事最后的处理应该朝廷还是要追求稳定的。
怎么追求稳定?当然是暂缓执行废除免税田、职俸田的国策呗。
但是杜槐水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最最底层,占据了士子阶级九成数量的基层秀才、举人公可没有像他们这些当官的那般无耻,攥着田产不愿意松手的只是极少数的人罢了。
这些秀才、举人名下的免税田来源大多都是邻里亲戚的挂靠田,有谁会厚着脸皮不退?
真正不愿意退的,不过是如杜家这般仕途门阀,既有权利且职俸田的上限也高罢了。
杜槐水以为他们这一群既得利益群体站在了统一阵线之上,力量足以迫使皇帝暂缓执行废除两田,天下均税的国策,所以每天进入署衙的时候都笑眯眯的,一副成竹在胸的姿态,但很快他就笑不出来了。
“陈大人。”
接到吉安知府陈一新的传令,杜槐水一踏足知府的署事大堂,眼皮就猛烈跳动起来。
他竟然在吉安府的知府衙门见到了吉安府锦衣卫千户所的千户!
这几年,地方锦衣卫千户所一直在进行职能转型,从监督地方变成了监察官员,剥夺了原地方省府科道言官和通判的部分监察职责。
而且锦衣卫直属与御前司统辖,骨子里就透露着一股子见不到光的阴暗,这几年从来不会跟地方主官有联系,而往往当这些活在阴影下的玩意露面的时候,总会带走几条人命!
“咱们吉安府的千户官杨谷。”
陈一新引荐了一下,随后便自顾自的看起了大案上最新一期的求是报。
“杨千户。”
身子微微颤抖着,杜槐水向着杨谷微微致意,还没等他开口询问,后者已经笑眯眯的站起身走了过来。
“杜槐水杜推官,洪武二十七年同进士出身,令尊早年是江西左参议,膝下四子,具为朝廷臣工,长子也就是你大哥现为江西右参政,督三府粮道,对吧。”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