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因为他真正的上过一线,想到了那个宁死不退的百户,想到了浊浪下无辜惨死的孩提幼儿,是以杀气腾腾。
“既然查出来了,那就法办吧。”
“法办?”
朱允炆抬起眼皮,反问道:“依法,物价的涨幅尊重市场的规律,南直隶和浙江那几位粮商的抬价并没有涨到违法的地步,法办两字站不住根脚。”
三人这下被弄得一头雾水起来,皇帝到底是想杀还是不想杀?
法律是你制定的,全天下人的生杀荣辱都在你一人手里面攥着,有什么好纠结的,干就完了。
三人还在蹙眉纠结,反倒是朱允炆背后的双喜听明白了,皇帝这个意思是又想弄死他们但一时找不到合理的借口,且不想破坏朝廷已经制定下来的现行法律,这是打算走歪门邪道了。
栽赃陷害,这是西厂的拿手好戏啊。
想到这,双喜便明悟,知道该怎么配合了,当下便迈了两步,跪在御案旁:“陛下,奴婢这边倒是从御前司听到了一些风言,有人传言谷王、代王图谋不轨,在南京这段时间里一直密谋些什么,而且私蓄家丁健儿……”
一语点醒梦中人,话说到这个份上,朱棣三人再听不懂那就真的白混了。
这群趁着汛情大发国难财,吸食朝廷国库鲜血的蝗虫,皇帝是不可能容忍他们的,但是当初立法的时候却又留下了漏洞,不能按照那条律法来开刀,想要法办怎么办?
那就只剩下罗织罪名了!
历朝历代,图谋不轨都是最容易拿来用的罪名,因为这玩意全凭捕风捉影,而且一拿一个准。
至于私蓄家丁健儿,谁家里没有下人?
下人要抬轿、要跑腿,加上吃得好,自然都是一些身体健康的青壮小子,这些玩意只要拿起刀来,可不就当的上一句兵了?
藏兵与府,图谋不轨。
人只要往锦衣卫的诏狱里一扔,不认也得认!
难怪皇帝要召见他们,这种栽赃陷害的事御前司能做,但不能让他们来提,因为这样的话就会让外人一眼看过去便知道是皇帝做的事了。
这口黑锅,皇帝在找人来背呢。
“臣是宗正,宗亲在这个节骨眼出现这般祸国殃民之人,责任自当由臣来背负。”
替皇帝背黑锅这种事朱棣第一个应了下来,他不想害死自己的手足兄弟,但他更不想害死他的儿孙。
这事如果不摆平,以自家侄子那个眼里只有国的性格,那毫无疑问会成为朱允炆心中的一根刺,依他的手段,早晚有一天是一定会处理回来的,到那个时候,杀的只会更狠。
“五军府里的事,臣没有看管好,责任自当由臣来背负。”
徐辉祖叹了口气,也是站了出来。
“臣这便回去展开自查,那些图谋不轨的叛臣逆子,臣一定以最快的速度查出来,交由三法司法办。”
“很好。”
站起身,朱允炆淡然道:“等你们自查结束后,将名单拟好,就直接在大朝会上说吧。”
内阁的检举,查出来的事由不属于违法,朱允炆也不会按照内阁的想法来处理,他宁愿用栽赃陷害的方式来惩罚朱橞等人,都不可能让外界,让文官集团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所以这一刀该砍还是要砍,只是砍下去的时候,要溅文官集团一身血!
第239章 国难财(下)
当朱橞跟朱柏来到朱棣面前的时候,这两个一身富态,早已鱼肉满腹的亲王还有说有笑的,全然没有感受到宗人府里这如森罗宝殿般的杀气腾腾。
“看来这几个月,两位兄弟小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嘛。”
朱棣挑开眼帘瞥了两人一眼,而后便将手里的茶碗扔到了两人面前,飞腾的碎片茶水让两人吓了一跳。
“四哥,您这是做什么?”
朱橞不满意的抖楞几下自己的袍摆,抬起头呛声道:“您这是哪里不痛快,非要找我们这些兄弟撒火。”
你朱老四在皇帝面前老实的跟鹌鹑一样,一来这宗人府就摆脸子,都在南京天子脚下,谁还怕你不成?
看到两人还敢还嘴,朱棣站起来就是一人一脚,把两人踹了一个仰面朝天,要不是朱桢拉着,朱棣还得上去揍他俩一顿。
“我用得着找你俩个撒气?真当你俩干的那些事,我跟皇上在江西就不知道,回了南京来也不知道吗?”
两人莫名其妙的挨了一脚,心里窝火正打算发飙,一听朱棣的话当时便吓的面色发白。
“我们做什么事了?”
“还瞒、还敢瞒!”
朱棣伸出手指虚点两下,气乐了:“好好好,你们就继续嘴硬下去吧,等进了诏狱,可就由不得你们了。”
说着话,自袍袖中取出一份丝帛,扔到了两人的面前:“自己看看吧。”
朱桂忙爬起身来去捡,这一看下去整个人都傻了,忙慌手慌脚的凑到朱棣脚下抱住后者的腿。
“四哥救我,四哥救我,这是诬陷,赤裸裸的诬陷啊,我等安乐王爷做的这般舒服,怎么可能图谋造反,这一看就是诬陷啊。”
造反?
朱橞还以为是他俩倒卖粮食,大发国难财的事被皇帝知道了呢,现在一听,这都什么玩意?
朱允炆的威望眼瞅着比他们那个开天辟地的爹都要更甚一筹了,造建文皇帝的反,那不是天下最可笑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