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34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第一劾还能狡辩,但第二劾,有一个关键的人物攥在徐辉祖手心里,什么见不得光的事能不知道?
这邵宗愚当年作为举报人为什么会变卦也很好理解。
他可能已经知道通过这种办法扳不倒胡让,所以他选择了闭嘴换了某些好处,而后,他拿着这些好处招募人手,想靠着自己的实力杀掉胡让。
还真让他打进了广州府!
别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冷兵器时代,被逼反的老百姓一大意真能给你一个刻骨铭心的惊喜。
“看来魏国公说的句句属实了。”
还以为是一场口水大战,结果发现徐辉祖这第一位擂台选手一上场就大获成功,这不仅让朱允炆大为不满,意兴阑珊的挥手道。
“将这些人也一并打入诏狱,让御前司来查吧。”
核实的事交给锦衣卫、西厂来做就行了。
细看,御前司倒是跟后世的纪委有了几分神似。
刑部、都察院、大理寺这所谓的三法司,好比是后世的公检法,他们查案、审讯、监察、复核天下的官吏,而御前司现在得到朱允炆的授权来负责监察他们。
那将来谁查御前司呢?
朱允炆还在想。
徐辉祖大功告成,志得意满的退回位置,紧跟着朱高炽又站了出来。
“臣也有本奏。”
武勋出了一口气,宗亲这边的气还没出呢。
“臣负责吏部,推行陛下定下的制度,自去岁《致仕、丁忧条例》颁行以来,这一年吏部清查地方,发现很多府县瞒报、虚报和弄虚作假,一应名单具在此,查有实据矣。”
虽然朱高炽才刚坐上吏部的主官位子时间不长,地方大查的事早都开始了,但要知道,前吏部尚书毛泰因坐山东孔家案被杖毙!
他查的东西真假上待商榷考证的地方太多了。
朱高炽复查一遍,能挑出毛病来倒也是理所当然。
宗亲这一刀捅的可比徐辉祖要狠的多的多了。
徐辉祖是点名道姓弄死几个杀鸡儆猴,而朱高炽这是借着自己吏部尚书的职务优势,要一口气撸掉几百甚至几千顶官帽子了。
不杀人,只拿帽子。
第243章 密信施政
朱高炽要拿帽子的行为遭到了殿内百官的集体抗议。
吏部大查,这殿内一品、二品的大员谁没有几个门生故吏,没有几个同乡同党?撤掉了这些帽子,势必要通过今年的省考来补齐,届时候补上来的官,那可就跟他们不是一条心了。
而最要命的,便是今年南直隶的省考,这一群宗亲家里的旁系庶子,也该参加了!
“胡嗣宗。”
按下此起彼伏的抗议,朱允炆却是先点了胡嗣宗的名字,吓得后者一激灵。
“你是通政司的左通政,各省政务大体情况你最了解,你来跟朕说说,朱高炽说的是否属实。”
胡嗣宗顿时心里发苦,他瞥了一眼杨士奇的方向,心中一团乱麻,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前些日子,杨士奇让他老实看戏,他一直记在心上,今天大家都在反对,就他们杨党的人一直闭嘴缄默,谁知道装鹌鹑还能让皇帝点名?
罢了,天大地大皇帝最大,既然皇帝点了自己的名字让自己开口,就算是哑巴也得开口说两句了。
“回陛下,确、确有此事。”
欺君是不可能欺君,那玩意风险太高,是要掉脑袋的。
“那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朱允炆有些意兴阑珊的,这些文官集团太不禁打了,还以为他们多牛气,想不到在宗勋面前如此不堪一击,这是一场战斗力不对等的党争啊。
他却是忽略了,此时的大明刚刚建国才几十年,这天下自然是宗亲和开国元勋集团的势力最大,那纵横政坛无敌手,臭名远扬的东林党可还连个种子都没有呢。
“陛下,臣请暂时搁置。”
这个节骨眼上,杨士奇突然站了出来,这一下可是给满堂群臣打了一记强心针,而他一露面反对,不仅朱高炽,便是已经开始闭目养神的朱棣和徐辉祖都不由自主的睁开眼,面色凝重起来。
早前宗勋聚会,讨论弹劾事宜的时候,就已经默契的避开了杨士奇这个大雷,举报三法司也是没打算动杨党的人,这是他们释放的善意信号,但这杨士奇似乎,不领情?
“哦?”
朱允炆也不着恼,反而是来了兴致,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兴致。
“既然杨阁老开了口,那就跟朕说说,为什么要提议搁置。”
满堂大臣抗议的说法左右无非就是什么地方省考还没开始,为了政务通畅不宜大动干戈,为了政令的通畅,可以往后拖一年,等新补充的胥吏熟悉地方的政务之后,再慢慢的撤汰掉这批瞒报了岁数的地方官僚。
这种话乍一听真有道理,细想想也就那么回事。
大明如此之大,几千个地方官吏平均分分,一个县还能剩下几个,而一个县有多少官员胥吏?
不敢说比后世,一个县四套班子连各科局挥洒洒几百上千号人,但二三十号正八经的官吏还是有的,加上那些算不上公务员的三班衙役、驿卒、课税的税目可就有三四百号人,少掉几个就转不过来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