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463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但依然不可以掉以轻心,因为科技的跃进这种事情总是在不经意间实现的。
虽说现在的欧洲是个弟弟,但可能只需要短短三十年、五十年,人家就能实现超车。
而在超车之前,就恰恰是这几十年当弟弟的过程中攻克的许多技术难关。
没有前边几十年当弟弟的积累,哪里会在一夜之间就站起来呢。
朱允炆不知道的是,在二十年不到的时间内,火绳枪就会在欧洲诞生并且疯狂的进化,胡斯战争中火绳枪便成为主流配置,又十年,火绳枪再次革新,半机械式通过扣动扳机自动点火击发的新式火绳枪就会诞生。
按照这个原理进行研发,类似于手枪的短式火绳枪问世。
随后欧洲人继续进行研发,火绳枪仅仅问世不到一百年就被淘汰,燧发枪诞生。
也就是说,当戚继光从日本人手里获得火绳枪技术的时候,欧洲人已经开始装备燧发枪了。
万历年间,大明糟糕的财政已经无力建造福船守卫海疆的时候,英格兰人已经击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影响世界格局的‘大陆均势’政策和政府托管授权的公司制、联合帝国制更是成为建造日不落帝国的地基。
这个时候,谁又是弟弟?
两百年,大明别说对抗整个欧洲,就算想单挑打赢英国、法国都够呛了。
所以不能因为人家现在是弟弟就觉得永远如此,可能人家现在已经拥有当老大站起来的储备,只是还没有来得及将纸上的东西变出来罢了。
“传令泉州港,等这批欧罗巴人到了,立刻送来南京。”
朱允炆嘱咐了一句:“备好翻译,朕要跟他们聊聊。”
大明会建造火枪、大炮,知道火药的配方,但一直没有成系统的知识库,没有相应的数理化体系知识传授,无法进行大批量的培养科学家,这一直都是朱允炆心焦的地方。
欧洲现在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朱允炆不知道,这方面的书籍有没有朱允炆也不知道。
所以他必须要弄清楚,然后将这些人才、书籍全部带回大明,并且倾尽全力的去支持他们完善!
第310章 杨士奇的首辅没了
被朱允炆所惦记的那一众欧洲人还没有从泉州抵达南京,顾语这个锦衣卫的指挥佥事,倒是先把一份密奏送进了御前司,而后由御前司转呈到了朱允炆这个皇帝的御案之上。
不出朱允炆的所料,在这份奏本中,顾语堪称是掘地三尺的在挖,海运司转运使耿江供出的跟他有利益输送关系的各级干部林林总总数十人,自中枢往福建,哪里都没有跑得了。
税部尚书李子容也确实在这份名单上,在建文七年的时候,海运司瞒报了超过一百三十万两的商贸清算,致使朝廷足足流失了二十余万两的商税,当时这份税收的报单,就是李子容签的字,送进的内阁。
在这件事情上,李子容就获得了一笔三万两的丰厚回报。
而更让人不齿的,便是这耿江在担任海运司转运使的这几年,那是把手里的权力利用到了极致。
福建当地出海的海商,货物在出关的时候,如果不给够好处费,耿江就把出关的申报手续卡住,哪怕放到烂,也是绝无批行的机会。
而番邦外国的游商想要进港,不给好处费,也一视同仁,稽查的差吏甚至能从这些海船上翻出‘违禁品’来,诸如火药、兵器之类。
然后就是一顿连打带吓,末了还得罚一笔天价的赎罪银。
在这种事情上,泉州水师衙门一直充当帮凶的身份,辅助耿江的‘严格执法’。
“疯了,简直就是疯了!”
朱允炆还没来得及就此事发表态度,一旁站着的朱文奎反倒先开了口。
眼下用完了晚膳,朱文奎一般会在这个时间拥有一个时辰的自由活动时间,他可以去西苑看长颈鹿、看熊猫,也可以跑后宫那个专门为他搭建的游乐园带着几个半大小宦官一起玩游戏。
但自打在湖畔学院上了学之后,朱文奎再也不愿意跑出去玩了,而是一直守在这乾清宫暖阁内陪朱允炆看奏本。
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在湖畔学院受到了刺激。
身边的小伙伴太优秀了。
“一个正二品的部堂尚书,年俸高达八百两银子外加两千石粮食,虽说这两年粮价持续下行,两千石只能值个六七百两,但加在一起也足足有一千多两的年俸。
新年、中秋,堂堂一个尚书,朝廷还有恩赏,这不够他养家糊口吗?不够他肆意挥霍吗?
他难道不知道贪三万两是多大的罪吗?
还有这陆大虎,水师衙门是咱们大明的水师衙门,那都是我大明的官兵,是海上的利剑,他竟然敢拿来随意施为,没有南军都督府的批条,随意往来动用,在海上捕抓外国海商。”
朱文奎说到这就看向朱允炆,倒是说了一句朱允炆没有想到的话:“父皇,证据确凿,把这些人通通拿进诏狱吧。”
大明的诏狱就是一张通往阴曹地府的门票,进了诏狱,基本就是板上钉钉的宣布死刑了。
朱文奎这小子,竟然还有了这份杀伐果断的心。
“唔~”
朱允炆手指在大案上敲了几下,并没有第一时间给朱文奎以回复,反而是扭头看向双喜:“派人去将杨士奇召来。”
见状,朱文奎就打算告退,反被朱允炆开口拦下。
“你先别回去,留下来执笔,替代起居注,朕今日跟杨阁老的对谈,你来记。”
大明皇帝和内阁首辅两人之间的对谈,那其中可供琢磨的地方可就堪称海了去的,让朱文奎留下随笔书记,这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政治的一种途径。
小家伙兴奋不已的跑到不远处一矮案处,赶走早已起身恭候在旁侧的宦官,兴致冲冲的研起墨,等着杨士奇的到来。
今天应该不是杨士奇在文华殿值守,所以传召的时间不短,朱允炆等了足有小半个时辰,耳畔才响起不急不缓的脚步声。
这杨士奇,倒还怪能沉得住气。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