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就写个差不多水平的拿过来,为父给你斧正一番便就成了。”
中庸这两个字蕴含的为人哲学,对于杨稷这个岁数来说属实是有些高深,所以难免拿不定主意,尤其是经过他爹这一顿嘚吧嘚的指点之后,甚至还出现了一些自我否定的意味。
“万一陛下没有那么多含义,确实是想要考校我们,到时候别的同学都写的锦绣文章,只有儿子写的不明不白,岂不是白白浪费这次难得的考校机会?”
小小的年纪,想法倒是挺多,瞻前顾后的。
杨士奇很是不满的哼了一声,训斥道:“既然你自己拿不定主意,还来问为父作甚,自己想好了再来找为父吧。”
挨了训斥的杨稷果真老实了不少,马上起身表态,要按照杨士奇的意思来写这篇课业,临出门时被喊住。
“难得你这次休了假回来,明天跟为父去一趟城郊。”
“城郊?去哪里做什么?您不去文华殿坐宫啦。”
“明天夏元吉当值,辽王不是在城郊搞了片地,要举办一场陛下赐名的足球比赛,让为父去消遣消遣。”
大明足球超级联赛是朱允炆亲自取得名字,目前只有两支队伍,还都是一群宗勋的少年郎。
“不单单这么简单吧。”
到了这般的身份,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杨稷心里一百个不相信朱植只是单纯邀请自家老爹去消遣的。
“嗯,皇商现在拆分了,朱植想要在工商联里争取几个位置,除了为父,还邀请了严震直。”
“嘁~”
不屑的一撇嘴,杨稷嘲讽一句:“堂堂的亲王,每天的心思都放在怎么赚钱上,委实是掉价的紧。”
官本位制的国家,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出息。
杨稷就想子承父业,最好把首辅也搞成父传子才好呢。
“就你话多,滚回房写你的课业去。”
挥手赶走杨稷,杨士奇把目光转回书案,看着那一摞摞的各省、部奏本,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么一大堆工作可怎么做啊。
孔明先生的压力现在杨士奇算是深有体触,没有五年计划之前,内阁首辅天天哪有那么多的正事要处理,更多的奏本都是口水废话,批个阅字就能回复了,现在倒好,光说正事的本子都比建文六年以前要多上好几倍。
相比起来,只治理巴蜀一隅之地的武侯,应该还要省心些吧。
真可谓是心力交瘁。
第362章 建文十年
当时间迈着势不可挡的步伐坚定的走进建文十年,当转年关时那洪亮的钟声响起,整个大明君臣上下都迎来了最至关重要的一年。
“当今陛下御极十年,又适逢一五收官,从中枢到地方,都要拿出心意和贺礼来。”
别的不说,光地方上报祥瑞的奏本,通政司就收了将近一百道!
更别说什么万民伞、万民书之类的东西了,毕竟只要是需要老百姓签名的,那都是最廉价、最不值钱的。
有多少是真心实意自发组织的?
这玩意跟街访幸福度一个道理,回答的好送袋大米,回答的不好直接剪掉。
“地方粮长组织的,每户送十斤糙米。”
锦衣卫的一封信报,就让朱允炆突然觉得眼前的所谓万民伞失去了价值。
跟这些比起来,反而是那些报祥瑞显得有些诚意了。
毕竟投资可不菲。
泉州报有渔民见了‘龙’,打捞上来还真是一条体积巨大,头尾近三尺长,周身橙红锃亮的龙鱼,便连夜派人送进南京,为了保证送到的时候还是活的,泉州府还打造一辆水车,每隔三个时辰换一次水。
奏本上写的是,渔民亲眼看着那条所谓的‘龙’落水时化的鱼形。
事实上,这是泉州海商花了几万两银子从南洋买回来的,为了整回这么一条鱼,他们在南洋雇佣了几百个有经验、水性好的渔民下海捕捞。
“这条鱼好漂亮啊。”
实事求是的说,这是朱允炆两世为人第一次见到这种所谓的红龙鱼,连他自己都看的目不转睛,也就怪不得小文圻大为赞叹了。
“漂亮,当然漂亮,几十条人命染红的鱼,能不漂亮吗?”
为了下海抓这条鱼,泉州海商开出了一笔天文数字般的悬红,有的是不怕死的南洋渔民铤而走险。
“鱼送到尚膳局杀掉,试试看能吃否,顺便走内帑出五万两,给泉州海商送过去。”
要提醒一下地方,别拿皇帝当傻子。
双喜应了下来,心里便明白,虽然皇帝没有挑明这件事,但这笔银子一到泉州,写这封祥瑞奏表的官员,就得畏罪自杀!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朕若是拿这‘祥瑞’当宝,地方必争先恐后的派人去深山挖掘那些天材地宝,现在死的是南洋人,将来就会死地方的山民猎户。”
五万两的鱼就这么杀掉吃,朱允炆那个心疼,动了两筷子之后,整张脸都纠结到了一起。
“奴婢回头差人给泉州海运司打声招呼,加那群海商一笔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