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奎到应天府当差之前,像皇帝要了于谦,那么于谦就是第一个帮手。
到了应天府之后,应天府尹是陈绍。
这是‘一个传统的旧官僚’。
旧官僚最突出的特性便是唯上。
陈绍这么些年的表现南京城里基本都知道,就是一墙头草,喜欢趋炎附势。
可以预料,当朱文奎这个大皇子驾临应天府之后,以陈绍的脾气秉性来说,会自然而然的绞尽脑汁伺候朱文奎,那么,他天然就是第二个帮手。
三个人,只差一个了!
许不忌!
许不忌觉得自己把握到了这个关键点,皇帝可能在期待着朱文奎能够来找他,因为朱允炆知道,自己是最懂皇帝的,那么朱文奎遇到了难题,只要来找他许不忌,就一定可以得到一个圆满的结果。
这不是作弊,相反,是朱允炆这个皇帝、一个父亲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皇帝不是要天下的事都懂,皇帝要会用人。
有能够帮助到自己的人才不去用,那这个皇帝绝不是好皇帝,因为他狭隘。
对朱文奎的锻炼或者说考验,皇帝真可谓煞费苦心了。
既然皇帝默许自己帮助朱文奎,许不忌现在就彻底放下了心,迎着朱文奎那充满期冀的眼神,释然的笑了起来。
“饮茶。”
朱文奎现在满心焦急,感觉屁股都快烧着了,哪里还有心情品茶啊,但许不忌的笑却给他了勇气,让他安下了心。
为丈夫者,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这些年,自己已经很难从父皇的脸上看到太多的喜怒悲欢了,现在,该轮到自己这个大皇子进行类似的训练。
念及至此,朱文奎便深吸两大口气,陡然笑了起来。
“部堂请。”
说罢,端起茶碗来,慢条斯理的吹了一口气,真就好整以暇的品尝起来,哈出一口气,还煞有介事的赞叹了一句。
“好茶!”
这番姿态,让许不忌大为满意。
到底是龙生龙、凤生凤啊。
两人就干脆这般聊起了不同地方品类茶的优劣特点,原本火烧眉毛的案情反而不再提及,直到一碗茶喝完,许不忌才放下茶碗说道。
“马小宝无罪,抓张东升!”
第379章 一场真正的大考(下)
“马小宝无罪,抓张东升!”
当这句话从许不忌的嘴里吐出来之后,朱文奎便愣住了。
他甚至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觉。
在朱文奎来之前的路上,朱文奎已经开始不停的催眠自己,父皇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具备曹操的魄力,不管对错,想要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那么以现有的证据链来看,所有的证词都是对马小宝不利的,后面就简单的多了。
捍卫律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依法办事,将马小宝明正典刑!
但现在,许不忌却给了自己一个完全截然相反的回答,他解读出来的内容,竟然是抓张东升。
“为什么。”
朱文奎的语调很平缓,甚至克制着自己不表露出疑惑的情绪,因此这不是反问,而是陈述句:“眼下的证据来说,罪责都在马小宝的身上,许部堂缘何建议本宫抓张东升呢。”
许不忌便笑了起来。
“真相到底是什么,殿下觉得重要吗?”
“难道不重要吗?”
面对朱文奎的询问,许不忌干脆起身,绕着这明亮贵气的中堂走了起来。
“这堂家具,用的都是甚好的木料,这里面摆放的瓷器物件,也都是两宋官窑出品的精品,下官何德何能,一个不第的举人而已,几年前,做梦都不敢想,有朝一日我能当吏部的尚书,这天下最显赫的天官啊。”
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却让朱文奎瞬间明悟。
许不忌的起家不光彩,当年那件事波及害了多少无辜的人,官方是讳莫如深不曾提及的。
其中的对错不比这次案件的干系要大上一万倍吗?
何曾重要过?
是非对错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许不忌现在贵为吏部尚书,是大明政坛最最炙手可热的政治新星!
这就够了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