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分封的目的就在于不希望前期有人置喙他的思路,搞地方与中央的阳奉阴违。
批孔和无限神化他的皇权,目的就是抓住所有的权力,无限制的贯彻独裁统治,整个国家从上到下,除了他这个皇帝之外,每个人都只是蓝图中被支配安排的棋子。
而省考建制,就是为了培养一大批未来可以外分封的种子。
每一个大明的贵族分子(即可以享受到军事、政治、商业三环知识培养,并在体系中成长的中流砥柱)都是将来外分封的储备人才。
这是平民百姓没法享受到的,他们的出身家庭环境无法支持他们从小就接受这些教育,这一点上,朱允炆无能为力,普及教育只是大浪淘沙,能保证一百个苦孩子中能出一个有希望的。
现在,轮到朱文奎这种自己的孩子了。
从小开始接受新式教育是其一,而后开始接触地方施政,亲身接触政治、军事、外交、经济等领域,并在这多种领域中获取知识后,就可以逐步拥有接班的资格了。
掌控一个在青史中从未出现过的超庞大帝国!
朱允炆自觉连他自己都没有这个能力去掌控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因为他每次看堪舆图的时候,那份由郑和带回来的海图加上他自己的记忆补充,描绘出来的世界地图时,都会被他自己亲手画下来的圆圈给震骇到头皮发麻。
所以,朱允炆自己在进步的同时,也要下大力去培养下一代。
任何一个无能的孩子,都注定会被他无情的抛弃掉。
朱允炆甚至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断情绝性、冷酷无情,但绝对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无能!
只要能够实现他心中的野心,就对的起这次穿越了。
孩子是他生命的延续,是朱允炆野心的继承人!
朱文奎显然还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从小到大就没有真正认知过朱允炆,到如今长大了,更加不敢主动靠近,虽然父子两人同住在乾清宫内。
“朕知道最近,你母后一直帮你物色媳妇,你呢也别当回事,更不要怎么太绝望的以为无法自由做主,挑媳妇这件事,等过两年你去了凤阳再回来之后,朕让你自己挑。”
这话说的朱文奎心里一百个不信,一向霸道惯了的朱允炆能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放权?
大皇子的政治婚姻,往大了说,事关国运。
“陛下,燕王来了,西北军情的事。”
这个时候,一个小宦官走进来打断了这次谈话。
“你去忙吧。”
第383章 不怀好意
最近一次收到朱桢征西北的军报都是一个多月前的事了,那个时候的朱桢才刚到原蒙八卫的位置,在哈密落下中军,时隔一个多月再次收到,朱允炆还是有些期待的。
“西北开打了?”
朱棣前脚跨过门槛,紧跟着就听到朱允炆的声音。
“是的,上月初六就打了起来,老六破了东察合台五万防军,直驱亦力把里本部,东察合台的大汗沙米查干汗往塔什库尔干跑了,军报跑了一个多月才送来。”
西北距离南京太远了。
朱棣把军报递给朱允炆,站在一旁念叨:“仗是打赢了,但大军在进入察合台后,遇到了地方上原住民的强烈敌对,不仅袭击之事层出不穷,还有就是斥候侦查到了帖木儿汗国军队的踪迹,内有袭扰、外有强敌。
沙米查干给老六派了使者,想议投降的事,表示愿意全额承担本次我大明征讨的军费,并且额外支付一百万两的黄金。”
西北素有金玉之邦的外号,亦是盛产金银等有价矿产的宝地,经过上千年的开采挖掘,拿出个百八十万两黄金一点不多。
“投降、停战?”
朱允炆嗤的一声笑了出来,随手就把军报扔到了御案上。
“回信给六叔,仗不能停,朕给他加援兵,继续打。”
一场战线跨越超过八千里的战役,靡费有多么大?
朱桢这次西征,前后征调的军队只有十五万人,但征集的民夫却超过了四十万,不算沿途的糜耗,光后勤部向陕西、山西两省购买的军备,就超过了两百万两,加上粮秣等物的开销,加之兵饷、民夫的工钱保守算下来一年都要达到五百万。
嗯,按照明朝一贯的计量单位来算,四个崇祯朝。
“内有暴民、外有帖木儿,要想保住西北局势在掌控之中,就又需要十到十五万人,军费有可能达到八百万之巨,远超今年年初内阁的预算了。”
“超预算,四叔去跟内阁谈就是了,不行就先欠着,先把仗打完再说。”
现在收兵,确实能赚个不少,百万两黄金是东察合台的出价,谈判的时候再加点,要到一百五六没有压力,换算下来,也有小两千万。
但,建文朝缺钱吗?
这场仗的目的又不是奔着赚钱去的。
“打多大、打多久都要打下去,不要去惦记停战的事。”
既定的目标中,伤亡和时间不在考虑内,要实现的目的才是根本。
灭亡察合台,统一西北,与大明的西南战场形成呼应姿态,环抱乌斯藏,而后便是吞并三藏地区,实现版图一统才是朱允炆的追求。
“当年铁木真西征,就是沿着河西走廊一路打,朕没那么大野心要一路打进欧罗巴,但灭掉察合台是必然的,朕要逼着帖木儿汗国迁都,离开撒马尔罕。”
以手指着地图上撒马尔罕的位置,朱允炆重重点了两下。
“他们不迁都,那就一直打下去,兵锋相对,打他个十年二十年的持久战,要不然,咱们大明的健儿就不会打仗了,刀枪放在府库里就得生锈,没有对手和敌人可不行。”
除了这个原因,朱棣知道,朱允炆这种安排也有净化国内血统的因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