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63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而马大军的儿女、妻子也会获得荫封。
嫡子可以继承爵位,但其他的儿子,会获得侯、伯等流爵,正妻加一品诰命、女儿也会获得最次县主的诰命。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将整个家族,都带进了大明的最上层圈子。
哪怕是徐辉祖、李景隆这两位开国大将的子嗣后人,也只是跟马大军平起平坐,而一般的藩王宗亲,那更是比不上马大军的了。
君臣两人都在为马大军高兴,这个时候正巧薛恪得到传召入宫,再得知后,那心里也是艳羡到发酸。
建文朝第一个国公,还是顶格的贵爵,就这么被马大军那个村野之人夺走了。
“薛恪啊,朕欲攻占锡兰、孟买两地,需要你的水师,在海面上为马大军接下来的南征提供帮助,有没有问题?”
薛恪甚至连想都没有想,一挺胸膛,打起了包票。
“请陛下和燕王放心,最多三个月,臣一定奏捷。”
好家伙,闽浙水师由福州出发往锡兰,连赶路加上攻城灭国,薛恪既然敢说只用三个月。
朱允炆跟朱棣对视一眼,两人都笑了起来。
看来,马大军的敕封,激起了薛恪心里的无穷斗志啊。
第415章 野望
虽然此刻的印度全境还没有完全一统,但剩下的问题只是留给时间来解决罢了。
就在朱允炆恩封的圣旨以及总参关于战死牺牲英烈的抚恤指示离京之后,朱允炆就召集了内阁,开始提前着手商讨如何处置印度的战后问题。
不过这个会议不是在谨身殿召开,而是在武英殿开的,到会的不仅是内阁成员,包括朱棣和工商大臣严震直都赶了过来。
“这是地图,你们先看看。”
朱允炆抄起一杆舔了朱砂的毛笔,自兴都库什山·伊斯绿堡开始向南,划下一大片巨大的区域,比起后世的印度本土,甚至还要大上不少。
“以后这片土地,就是咱们的了。”
看向众人,迎着这一片炽热的目光,朱允炆含笑道:“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一切。”
激动、兴奋、躁动,除了朱棣这个提前知情者之外,其他几人无不亢奋的起身围拢上来,对着这幅地图指指点点。
“地方,我大明的儿郎已经为咱们打下来了,后面的事,要咱们来处理。”
环抱双臂,朱允炆端详着这幅地图感慨:“如何保证这片土地上的长治久安,才是我大明将来万世基业的重中之重。
都说说,你们什么想法。”
几人彼此相视,强忍下激动的心情回到各自位置,但屁股一落座,杨士奇就开了口。
“臣建议,内阁牵头各部,抽调一批精干的官吏组成一支联合工作组,赶赴德里。”
“这是必行之事。”
朱允炆微微颔首,指示道:“但也没必要各部都去,朕点几个名字吧。
户部、税部、礼部和国有资源部四个部门去就可以了,工商联也要去些人,届时负责商业上的一些事情,同时在德里、孟买开办银行。”
几人拿出小本本开始做笔记。
“朕给你们提个醒,这片土地属于咱们,但又不只属于咱们,朕不是要置省,所以咱们的官吏过去后不是行使统治权的,朕也不需要统治权,明白吗?”
朱允炆有些担心内阁这群传统官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拎不清,开口提醒道。
“户部的职责是去清查田产数,丁口数不用查,同时,在那片土地上的婆罗门、刹帝利两个阶层的名下田产数数量不要去细查。
税部方面,朕给他们定下的是七成税,你们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同时要按照比例分给到时候的各邦总督,不能独吞。
礼部负责跟当地的苦行僧组织、婆罗门神官打交道,处理好我大明与他们之间的关系,配合他们拆除掉所有的绿教寺,同时要多建他们宗教的神庙。
至于国有资源部,不仅要派官吏,还要选拔一批有矿产勘测经验的能工巧匠过去,同时接管所有已探明的矿种开采工作,从当地雇佣矿工。
另外,德里已经被朕批准成为自由商贸区,除了我大明外,西南六国都拥有在这座城市的通商权,不设监管和税收,这是朕许给西南六国的报酬,税部去到之后,不要摆臭架子,更不要刁难这些国家的商人。
届时,总参会在伊斯绿堡、德里、阿拉哈巴德、孟买四座城市驻军,有外交方面的领事争端,让咱们的人去军营寻求帮助,都明白了吗?”
这一大段指令虽然让几人暂时没弄明白朱允炆的内心想法,但好在都是干货,只看字面意思也大致明白个七八,没什么太多晦涩难懂的内容,如果下面的官吏实在不懂,那就按纲施政呗。
不过几人心里还是一阵哆嗦,皇帝心也太黑了吧,七成的税?
那岂不是大明本土国内的二十多倍。
“陛下,其他方面臣等都无异议,但这税比。”
杨士奇禀着一颗为国朝操持的心劝道:“按七成收税,臣可谓是闻所未闻,如此重税,臣恐届时反民四起,与我大明不利啊。”
“反?”
朱允炆摇头轻笑,开口宽慰道“杨阁老且放宽心,他们不会反的。”
这问题没法跟杨士奇解释,难道说‘官逼民反’这四个字压根不适用那片土地上的百姓?
“哦对了。”
回头看着地图,朱允炆一拍额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