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官找你们来,可不是为了单纯的笑话你们,本官打算拉你们一把。”
笑话也看了,心情也舒畅了,邝奕和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本官知道你们手里还有不少的田亩,由布政使司衙门全部吃下,虽说政策是高于市场价两成,但作为惩罚,本官现在最多给你们提高一成,想必可以弥补一些你们各自的损失。
不过本官亦有要求,那就是你们现在各大米铺立刻放开收粮,不能使百姓因为焦急脱手出售而贱价兜卖的情况发生,谁要是祸害百姓,那可就别怪国法无情,本官要你们脑袋了。”
一众粮食相顾对视,便面向邝奕和疯狂点头。
眼下能赚一点是一点,万一这邝奕和反悔,转头从百姓手里买地,他们这些粮商,连最后一点回本的机会都失去了。
病急乱投医的一众粮商再不疑有他,纷纷脱手了自己手中的田契,而后神色匆匆的离开布政使司衙门,开始各自的收粮买卖。
等这群大腹便便的粮商离开后,邝奕和才开怀大笑起来,但其身旁的师爷却有些迟疑的开口说道。
“藩台,内阁行文是提高两成,咱们溢价一成来收,我怕届时户部清吏司的官员会多想啊。”
批两成发一成,保不齐户部怀疑四川在这其中中饱私囊。
“本官坦坦荡荡,有什么好怕的。”
邝奕和毫不在乎的摆手:“富裕出来的一成,咱们在其他地方补贴给老百姓,既然朝廷把钱批下来了,那就没打算要回去,这次拒收事件,百姓损失不小,应当酌情补偿一二。”
“大人真是爱民如子。”
师爷挑起了大拇指,邝奕和谦辞,拱手向东。
“要说爱民,也都是皇上的天恩浩荡,我等臣工,左右不过沾了些许微末之光罢了。
不说这些了,眼下内阁指导退耕工作的督办组也来了,你通知户房的主簿来一趟,咱们跟督办组一道,尽快拟个退耕的章程出来,民生大计,切不可久搁慢怠。”
就在成都城内各大粮商开始放开收粮之后,在成都府衙的门外,一块新的匾额挂了上去。
“大明户部四川退耕督办司。”
第421章 四川之变(上)
天色擦黑的傍晚,李三垂头丧气回到了自己的家。
一处由两间简陋石瓦房组成的蜗居。
家里的婆娘这会正坐炕头上做鞋,看到李三进屋,便问了一句。
“整饭没得。”
“吃锅咯。”
李三闷声应了下来,实际上他到现在还饿着肚子呢,但他懒得说,从怀里掏出一叠铜票扔到桌子上,翻身上床发起了呆来。
见了钱,女人也不管李三到底是不是真吃了饭,匆匆下床就拿起钱点了起来。
“一、二、三、……十五,才一千五百文?”
女人顿时不干了,拿着钱又数了一遍,确定是这个数后便跑到李三床前,揪着后者的耳朵不依不饶起来。
“赶车卖了大几百斤粮食,才卖了一千五百文,你是不是拿钱逛窑子去了。”
“神戳戳。”
李三一把打开媳妇的手,冷哼一声:“眼下粮价就这样,爱要不要,不信,我把裤子脱了给你你验一下。”
见李三还真打算脱衣服,媳妇气乐打了李三一下,然后又叹了口气。
“去年还能卖个小两千文呢,眼下一年比一年便宜咯。”
李三没接茬,两眼呆呆的看着房梁,突然一把坐了起来,把媳妇吓了一跳。
“这样下去可不行,本来还想买斤肉回来开开荤,哪里吃得起。”
人穷思变,李三负着手在不大的屋子内来回踱步。
“你不知道,今天背时的很,差点连这一千五百文都没拿到,城里的米铺都不收粮了,我看呐,明年估计更不值钱。
不行咱把地卖了吧,拿了钱进城,你会做鞋,我会点泥瓦活,给人做工修房子,也比种地挣得多。”
“不得行。”
听李三说要卖地,媳妇当然不愿意,摇起脑袋来。
“地得给娃留着,将来管他怎么着,有地在就有粮食吃,饿不死,没了地想娶个婆娘都难,不得行。”
见媳妇反对的态度坚定,李三没辙,干脆一摊手也来了气。
“那今年没得好日子过咯,就这一千五百文,你看着花吧。”
说完,自个气呼呼的坐到凳子上念叨:“茶馆里说书的就会冲壳子,说什么粮价越低说明日子就过的越好,咱们大明朝比贞观年的粮价还低,老百姓日子就都好过的很,好个屁,一口肉都吃不起。”
媳妇没了话,任由李三在那念叨,半晌才开口。
“家里不还养着几只鸡呢,要不明天杀一只?”
“不吃。”
李三摆手:“还指着下蛋给两个娃补身子呢,杀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