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五品品轶,领年俸两千两。
从五品品轶,领年俸一千七百两。
正六品品轶,领年俸一千四百两。
从六品品轶,领年俸一千一百两。
正七品品轶,领年俸八百两。
从七品品轶,领年俸五百两。
正八品品轶,领年俸三百两。
从八品品轶,领年俸二百五十两。
正九品品轶,领年俸二百两。
从九品品轶,领年俸一百八十两。
各中央直属部衙公员,未定级的年俸为一百两。各地方公员,未定级的年俸为五十到八十两。
应天府、广州、泉州、北平府、凤阳府明确定级为正三品,泉州、广州划属为内阁直辖府。
地方上知州、中知州、下知州及上县、中县、下县等按照丁口田亩多寡分而定级的一律取消,行政区域级别垂直为省、府、县、乡、村五级。
左布政使为正三品、右布政使为从三品;知府为正五品、同知为从五品;县令正六品、补录主簿等分管不同权属的县衙官员为县副,定从六品;乡正里官为正八品、副则从八品;村长、宗老等自选推荐的没有品轶,但可以根据村赋之多寡,给付比例的例银充做俸禄。
中央各部行政垂直管辖,职级为部、司、处、科。
内阁置部、各省至司、各府置处、各县置科。
主官职级对比前者领降一品,司正为四品、处正为六品、科正七品。”
大明的行政职级改制完成后,杨士奇也接了话,以明联皇帝委任的政务署理大臣的身份宣布,明联外交部、总参谋部、教育部及各集团军主官的新定职级俸禄。
一份差事,两份俸禄。
在这份新加俸禄的呈请中,获得最大利益的当然是内阁阁臣和同挂明联、大明两份差事的官员们,心里一算,哪个都笑开了花。
年俸万两可就是数万石粮。
不能拿大明的购买力对等换算成后世,这样的话计算的差错就大了太多。
万两现银在大明可以买将近三万石粮食,也就是五百万斤左右,一斤粮食两块钱,这就高达一千万。
但人不能光吃粮食不吃别的啊。
水果、茶叶、娱乐、出行等生活其他的开销,大明眼下可比后世贵的多。
一斤水果百十来文,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块钱左右,这可就贵了大好几十倍。
朱允炆多次跟内阁提及过,等什么时候,水果的价格能降到二三十文的时候,那就说明真的进入盛世了。
一个大明天下人在书里都没看到过,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盛世。
“东京梦华录里的汴梁城也就如此,与我大明今日之南京不过伯仲之间,甚至已有力颓不逮之势,而内阁的计划,就是要在三五、四五的十年内,户户的衣食住行完全廉价化,酒楼、茶肆等可以说书听曲、娱乐消遣的地方遍地开花,说书、歌舞、唱曲等服务业繁荣起来,成为南京财政收入的新支柱。”
许不忌在议定三五计划之前,先抛出了自己的狂想,如一个重磅炸弹般,惊得大会上下无一人不神情骇然。
第468章 疯狂进步的黎明前夕(下)
在议定三五计划之前的这段日子里,朱允炆自己都有一种不真切的感觉,甚至自己都一度怀疑。
比起许不忌来,到底谁是穿越者?
这也太激进了吧。
其实朱允炆自己知道,许不忌压根不是什么穿越者,因为像他这种思想激进和满脑子狂想的官员,在眼下的大明实在是太多了。
虽然大多数都集中在中下层,但这可都是在后备的储备干部梯队当中。
“既然眼下我大明的基础已经夯实好了,按部就班的发展就完全没有必要,如果按部就班又哪里来的今日的大明?”
许不忌为自己的想法据理力争:“多娇机一台顶的上传统三十个妇女的手工产量,现在科学院在考虑能否将蒸汽机与纺纱机相结合,如果可行,出纱的效率甚至还会提高五到八倍。
按部就班、按部就班,生产的速度已经注定,人力早晚会被机械力取代,社会的财富和获取财富的方式都在转移,继续固守眼前的一摊完全没有必要。
既然朝廷有钱也不怕花钱,那三五计划中部分计划不妨大胆点,五年计划也不全是光定大目标,也是一种阶段性的总结和调控,等下一个五年,对错合适还可以拨乱反正的微调。
错了搭点钱和资源,对了就是大发展、大进步。”
内阁向大会进行三五计划的前瞻汇报,随后就是各部各衙门纷纷上台发表各自的看法观点、支持否定的态度。
这里面支持力度最大的,便是刚刚履新大明银行总行行长的格里安奇。
扶正一个洋鬼子做经济领域的一把手,朱允炆那是顶着巨大压力的,即使后者现在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拿着大明的户碟,思想上完全精明化。
甚至多次公开宣扬。
“希望大明的王师抵进地中海,吊死威尼斯总督!”
格鲁吉亚的慈父都可以做苏联领袖,好比让一个交趾、乐浪人窃取了明联皇帝宝座,这种事情永远不会在大明出现,不过念在格里安奇确实为大明的经济改革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个任命,朱允炆还是力主定了下来。
而且现在他户碟上的名字叫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