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始末之后,朱允炆更是好奇了:“一百万两,你就是在南京,也能包一片产业,媳妇孩子接过来,在纳上几个妾,这日子不知道多潇洒,还敢骗几千万,你要那么多钱也没地花啊。”
在大明,除了朝廷有地能花完几千万这笔数字,换谁有这个本事?
花不出去的钱,它就是一串看起来吓人的数字。
而想要变现,几千万两是什么概念?
整个浙江的官库里加一起都没有那么多现银,都熔锭之后在南京太仓里躺着呢。
“草民这是成瘾了。”
对朱允炆的好奇,胡三苦笑一声,照实说道:“草民就是一农户出身,以前就觉得村长是了不得的大人物了,后来渐渐在行骗的过程中,草民认识了商人、官员,并且随着越骗越大,草民发现,就连一省布政,也对草民客气有加,草民就想继续骗下去。”
骗钱用于享受早已不是胡三的目的,胡三更享受的是自己虚构的身份给他带来的心里满足。
避难泉州也只是为了躲风头,桃姐的出现,算是他这位英雄没有度过的美人关罢了。
不过事态的发展还真如胡三所想的那般,一路行骗,真就让他骗到了皇宫,见到了朱允炆这个皇帝。
大明之大,顶了天的人物也算是让他见到了。
“若是你就这么死了,媳妇孩子的都撒手不管,你倒是实现了你的人生价值,她们娘俩怎么办?”
面对这个问题,胡三罕见的哽咽语顿起来,良久才抽抽鼻子。
“草民之愧欠,只能下辈子再还了。”
“朕会派人把你的故事写下来,传阅到全国各地。”
朱允炆宣判了胡三的结局:“你对大明是有功劳的,因为你,朕会命银行成立反诈骗衙门,也会让各省更加的惊醒将来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对于你一生行骗所用到的手段,朕以你的姓氏为冠,叫做胡氏骗局,虽然你成了反面典型,但也算是另一种方式将自己的名字刻进青史了。
国法无情,你虽然是个人才,朕也没有宽赦你的道理,不然对那些被你骗过的,血本无归的无辜百姓、倾家荡产的商人不公平,朕许你全尸,去吧。”
“草民,谢吾皇隆恩!”
胡三一头砸在金砖之上,虽血流如注却是感激不已。
解脱了。
锦衣卫将胡三拿了出去,迎接他的,或许是三尺白绫又或许是一杯鸩酒。
总是一个体面的死法。
胡三只是一个普通人,是大明这个时代、社会背景下形形色色万人中的一道掠影,他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
就这么一个人,通过学习、看书和自己后天的努力,一步步也走进了风云激荡的舞台中心。
或许将来几十年、几百年后,后世的骗子都会将他奉为祖师爷。
而他留下的胡氏骗局,也一定会一直存在下去。
“芸芸众生,不管好与坏、对与错走哪一条路,都在蜕变。”
朱允炆笑着看向双喜,由衷的欣慰道:“朕编修《建文大典》的目的实现了,将来随着大典的内容不停丰富,可能朝廷还会不停的遇到比胡三更棘手的罪犯,会给咱们这个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但猎物越来越聪明,朝廷这个猎人也会跟着而进步。”
说完朱允炆又想起了一件事,特别交代道:“浙江这次事跟内阁说一声,浙江布政使司和杭州知府衙们官员全部吏察评劣。”
评劣虽恶,但总比罢官杀头要强得多。
官与民斗的这一局,到底是胡三这个芸芸众生的一员赢了。
第476章 文奎成亲
过完年之后,朱文奎就留在了京城之内,并没有回凤阳上任,他的两年凤阳知府任期算是彻底结束。
两次吏察评定都是良,也算是合乎一个正字。
凤阳这两年的发展不算是太快,但底子打的还不错,朱文奎构想中的发展刚刚步入正轨就离任,朱文奎自身是不太乐意的。
再干三年,成绩一定斐然。
但是没办法,他该成亲了。
为他定正妃的名单中,最后这大皇子妃的殊荣落到了一个小小的县令之家。
所谓娶妻娶贤,御前司好一顿筛挑,才算选出了一个既贤秀,又俊俏的姑娘,虽然出身不算什么名门望族,但也算是三代根正,清白之家。
大婚的当天,朱允炆还很不适应,两世为人的他这也是第一次当公公,算的上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所以当面对着自己儿媳妇的叩首敬茶时,还很是有些手足无措呢。
而对于自己的亲家,朱允炆也并没有额外加恩,县令就是县令,踏踏实实的该怎么做工作就怎么工作,不能指望嫁一个闺女就飞黄腾达。
等把新娘子送走,华盖殿里的婚宴就算是正式开始了。
“殿下。”
在开怀畅饮的敬酒中,一身大红的朱文奎也是开心的不得了,虽说是没什么感情基础的包办婚姻,但到底媳妇还是很漂亮的,这一点上朱文奎已经很满足了。
故此在婚宴上,朱文奎的精神头各个方面都很不错,不停的在各桌窜动敬酒,而等到凤阳老同事这一桌的时候,于谦拉了一把朱文奎的衣袖,让后者坐了下来。
“陛下可说,如何安排下一步的工作吗?”
朱文奎轻轻摇了摇头,便听于谦小声说了一句:“当务之急,殿下不要想着工作了,先诞育子嗣才是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