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76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抓紧落实吧,通知工部,让他们尽快拿出一个合并建设的方案来。”
朱允炆又交代了一句,而一提到工部,朱高炽一拍脑门,想起了一件事来。
“陛下,工部前几日提了个想法,打算,把南京城给拆了。”
把南京城给拆了?
朱允炆和杨士奇几人都怔住了。
“工部脑子让驴踢了?”
杨士奇顿时失笑:“好端端的,拆南京城干什么,拆了之后,咱们到哪办公去。”
眼看杨士奇是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朱高炽也是苦笑,连连告罪:“我表达有误,工部的意思是把南京的城墙给拆了。”
始建于龙凤年,竣工于洪武十一年,前后历时十几年的南京城墙,已经不再是拱卫大明中央的守护者,而是限制南京发展的拦路虎。
“有城墙,就没有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这个提议是王雨森向工部提出来的,王雨森觉得,以我大明之今日,南京有没有城墙,都不重要。”
南京有没有城墙,都不重要!
能有资格做大明敌人的,除了大明自己内部的作乱。
“半机械击发式火绳枪在去年开始大规模生产装备现役,科学院火器司正在研制更新的,纯机械式火枪,改良火药也在高速发展,威力日新月异,城墙的庇护力在下降。”
这里提到的纯机械式火枪就是燧发枪,而所谓的改良火药,就是炸药。
在这一块的研发,大明的速度显然要远超原时空的西方。
西方用三十年实现了火绳枪到燧发枪,而大明的体量和资源支持,十年就足够了。
至于改良火药,眼下虽有眉目进展,但应用到大炮实战领域还远远不足,连实验阶段都还没到呢。
但这种看得见的进步,无不在提醒内阁和总参谋府。
中国几千年以来,赖以庇护自身安全的青石条木组成的城墙,已经失去了其核心作用,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
“拆就拆了吧。”
跟内阁的迟疑比起来,朱允炆倒是潇洒的很:“什么时候,朕的健儿要是靠着火器重炮,都能在南京之外的军事领域上被敌人打得节节败退,让敌人拿着刀枪剑戟这种传统兵器都能杀到南京城下,那就说明大明已经烂到了骨子里,合该亡国。”
虽然说清朝中后期,广西的地方标军曾经创下过靠着鸟铳、砍刀打败过法国军的辉煌战绩,但那又能代表什么。
清军有实力打到巴黎、打到伦敦吗?
一样的道理,假定帖木儿的军队能在撒马尔罕阻击马大军取得一两次局部胜利,这并不足以代表那群骆驼兵就能够长驱万里杀到南京来。
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沿途的大明官兵、地方百姓已经失去了对南京朝廷的信任,不抵抗甚至倒戈帮助帖木儿。
到那个时候,怎么都是亡国。
而一旦改良的蒸汽机装船,那大明对中东、西方的军事科技优势,就好比十九世纪时期的鸦片战争。
咋的,帖木儿还想靠着几把大马士革钢刀,十几里外,一刀劈碎无畏级战舰?
“这王雨森就剩个胆大了。”
朱允炆哈哈一笑,看向许不忌:“怪不得你俩当年能在常熟混到一起。”
殿中,君臣几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第498章 登陆日本(一)
碧波万里的大海上,海风静好。
海鸥飞掠在这蓝天碧海之间,享受着天高地远的宽广,海面下,偶尔会有几只雄心勃勃的鱼儿翻腾出海面,感受一番海阔凭鱼跃的自由。
还有一些零星的渔船行进在近海区进行着捕捞作业,想要打起一些鱼虾好填饱肚子,或带回城镇里换取些钱财。
“天色真好啊。”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人抬头看看日头,有些陶醉,身边还站着一个小伙子,那是他的儿子。
桂木太郎。
前段时间海风太盛没法出海,这家里的生活就紧张了许多,今天这天色一放好,自然成了这些渔民们出海捕捞的大好日子。
“弄两兜子鱼,回到大阪还能买件新衣服穿。”
男人的话引起身旁儿子的不满:“现在那些奸商,衣服卖的越来越贵了。”
“没办法啊,谁让大明国跟咱们的通商断了呢。”
通商中断可不是小事,这已经直接影响到了这些底层百姓的民生活计。
桂木太郎恨恨的骂了一句:“都怪那群该死的海盗。”
十几年前,大明沿海闹倭患,而此次大明跟日本通商中断,南京当局对足利幕府的回应也是海寇复起,不得不暂时禁海,待肃清海寇后重开。
但这种回应,足利幕府只要不是傻子都不可能相信。
日本征夷大将军,从一位内大臣、室町幕府第四任将军,日本当下的实际掌权者足利义持知道,这是大明准备对日动武了。
准确来说,当朝鲜亡国的时候,足利义持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