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门,其实就是四个缺口。
没有厚重的大门,也没有城卫兵把守,只有几个简易的路障。
在这些路障的一侧,还有一间小小的屋舍,里面影绰绰或站或坐的还有三四个人。
马车赶到其中一个缺口,这小屋子的窗户开着一扇,里面一个人探头出来。
“去哪?”
车夫冷哼一声,拿出一块令牌。
“泉州知府衙门公干。”
屋舍内顿时一阵火燎燎的动静,几个人冲出小屋,慌手慌脚的抬走路障,让道两旁看着马车经过。
倒也是奇怪,马车过了这简单的小卡口之后,路还是那条通途坦道,但路上的车辆却明显锐减了极多。
而在马车的身后,那处卡口的最顶端,还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写着。
“泉州东高速入口欢迎您。”
这种路,被称之为高速路。
因其交通便利、通车较少,马车、马匹在这路上可以快速通行,几乎没有太多拥堵,所以被称谓“快速路。”
但这个命名让工部交通运输司的官员觉得不太好听,就干脆改称为高速路。
取“高效便捷、快速通行”之意。
马车上了高速便通畅了许多,车夫赶着往泉州港的方向驶进,途中还有不少匝道路口,大多都写着指引的标示。
有向北的京泉高速,也有南下的京广高速。
只不过朱文圻现在可没心情去关心有多少马车北上去南京,也没有心情关心有多少广州往来泉州的商人。
他现在的眼里,全是不远处那隐隐约约可见的规模宏大的泉州港。
也看到了,在泉州港口的位置,一大群人正聚集在一起,对着几十艘远洋归来的海船搬卸的货物指指点点。
朱文圻的眼神中,愈发的激动起来。
第532章 真正的成熟
忙忙碌碌的泉州港码头,郑和是当先下的船,一边在靳江的陪同下观察着日新月异的泉州港,一边小心翼翼的盯着士兵和搬卸工们将海船上带回来的货物一箱箱搬卸下来。
本来按照郑和的身份,哪里用得着亲自在现场盯着,靳江也劝过郑和,但后者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
主要还是船上这一次带回来的货物实在是有些过于贵重了。
亩产几千斤的粮食听说过没有?
起码郑和是没听过的,这可是眼下大明亩产粮的小十倍。
这民以食为天,粮食就是老百姓的命,就是国家的根。
虽然除了这些高产的种植物之外,郑和还带回来了一大堆譬如辣椒、花生之类的美洲其他可食用农作物,以及可可、橡胶之类的,不管有用没用,郑和把所有能发现的土特产都带回来一大批。
包括连会种植培育的当地土著还特意抓了一批。
这些在郑和的眼里可都是至关重要的财富,哪里敢马虎一丝。
正监管的紧,身后便响起马蹄声,回首,疑惑的看着这辆驶来的马车。
还是身旁的靳江眼尖认了出来,给郑和念叨了一句。
“这是咱们泉州知府朱美坤的车。”
朱美坤?
郑和蹙起了眉头,没记错的话,自己离京前,晋王系的二子美坤没什么出众的地方啊,才三年都混到泉州这地界做知府了?
直到这靳江口中的朱美坤从车辂里走出来,郑和才愕然的睁大双眼,恍然大悟。
二皇子朱文圻。
“美坤。”
既然朱文圻是顶着他人的身份来履职,那显然又是皇帝的安排,郑和脑子便是明了,上前客气见礼,却没有唤破朱文圻的身份。
而后者却已是跨步上来,一把便是攥住了郑和的手。
“郑叔叔,你可算回来了。”
一句郑叔叔,真个就唤的郑和心头滚烫一片。
胸膛里那颗因为朱高燧的死而稍稍发冷的心暖和了不少。
“殿、美坤。”
郑和咧开嘴笑:“都长这么大了,还做上了泉州知府,真出息。”
“港口风大,郑叔叔咱们车里聊吧。”
朱文圻看都没看一旁的靳江一眼,兴冲冲拉着郑和就往车里走,郑和一脸苦笑的被拖拽着:“美坤,这批货物要紧的很,我得安排好心里才踏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