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永在

第98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文奎感慨了一句。
他是皇子,那么他从一落生开始,身上烙印下的阶级标签就是皇族贵胄,这个标签将会一直跟随朱文奎直到死亡或者他登基做皇帝那一天。
而如今在南京的朱文圻搞出来的事情,却是组织、召集一大帮工人阶级、学生(官员)阶级和朝廷做对。
这不是在搞阶级峙立、煽动阶级斗争又是什么?
“所以说,这就合乎了大是大非的问题,文圻做的,就是‘非’。”朱文奎咂摸起来,但自己心里却还在不停的嘀咕以及摇摆不定。
“也不对啊,如果说这么做属于‘非’,文圻这么聪明没道理还会这么做。”
从眼下自己已经获悉的消息来分析,朱文圻的所作所为一定是对的,所以父皇才打算将朱文圻扶持做未来的储君。
想到这,朱文奎再将目光转移到桌子上的《建文大典》,不禁头疼起来,双手插进头发里一通抓挠。
“这里面的话太难分析了吧。”
这还是朱文奎第一次感觉到《建文大典》的晦涩,之前观看通读还不觉如此难懂,今日沉心下来去读,反而分析出来一堆错误的想法。
“文圻是怎么靠这本书弄懂父皇心思的?”
想想,朱文奎陡然有一种颓废感升起。
“这天下,有谁能读懂《建文大典》。”
朱文奎就一点好,自己搞不懂的事情知道请教其他人,当年张东升的案子,他就去拜访过许不忌。
而此刻,朱文奎的心里又想到了许不忌。
后者那是一定可以读懂《建文大典》的,但偏生现在他没法问也不敢问。
可是除了许不忌,还有谁能读懂。
或许于谦也能懂一点?
这个年头刚刚升起就被朱文奎自己掐灭。
就算于谦懂他现在也不想问了。
有些赌气。
蹙眉想了片刻,朱文奎顿时双眸发亮。
在江西,可还有一位政治大牛。
执政长达十二年的杨士奇!
第641章 大风暴前夕(四)
没等到年底,调研组就在南京一分为二。
作为副组长的王与准带队留了下来,司职调研安徽、江苏两省的情况,而朱文奎则带另一队直接去了江西。
打得旗号是既调研江西工业情况,顺道也视察江西的防汛工作。
大明眼下的情况就是,一旦闹汛情的时候,江西基本就是最凶的省份。
所以打出了这一旗帜,朱文奎连留在南京过年的时间都没有,兴冲冲的便带队离开南京直扑九江。
而等到了九江之后也是没有多做耽搁,匆匆看了一天,次日就奔了吉安府。
这一刻,任谁都知道朱文奎来江西冲的是谁了。
吉安府辖境内,能值得大皇子如此上赶来见得,只有已致仕的前任首辅杨士奇。
后者对于朱文奎的到来很是惊诧,怎么都没有想明白这个节骨眼上,大皇子为什么要千里迢迢的专程跑来寻自己。
算算时间,自己可都是已经离开权力中心好几年,要说门生故旧、遗存的所谓政治力量那也早被许不忌给清理的所剩不多,唯一能拿出手摆出来的,还是自己那个做一省封疆的儿子杨稷。
可杨稷能身居今日高位,靠的也不全是杨士奇这位老爹的扶持,靠的是湖畔一期学员的金字招牌,靠的是确切真材实料。
“文奎见过杨阁老。”
两人见了面,朱文奎的一声招呼还是客气至极,让杨士奇一阵恍惚。
这声杨阁老,可有些年头没听人叫过了。
恍惚过后,杨士奇慌忙招呼起来:“殿下快坐,老夫当不得殿下的礼啊。”
将朱文奎让进自己的私塾后堂,有几个少年岁数的小书童正在苦读,见到两人进来,俱都起身问了杨士奇一句恩师好,而后看向朱文奎便闹了迷惑。
“这位是当今大皇子殿下,还不见礼。”
一句介绍,吓得几名小书童忙躬身问安,而朱文奎亦是亲和微笑,一个个亲手扶起:“尔等不用习这繁琐礼节,安心读书便可,还希望本宫的到来不会打扰到你们学业才是。”
“咳,你们都先离开吧。”
杨士奇在一旁轻咳一声,挥退了几名书童:“殿下请上座。”
“不敢,阁老先坐。”
这种客套话,朱文奎说起来早已是得心应手,即使杨士奇如今就是一山野闲散之人,有求来此的朱文奎那也要恭恭敬敬的给足后者面子。
百般推阻之下,杨士奇没柰何,只好落了主座,请了朱文奎坐在自己身旁。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