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无言以对,因为连他都不相信二师会装备歼-10。
最高上级已经提出了军改草案,正在全军广泛调查研究,实施起来也就是未来几年的事情了。作为四大军种中最先调整战略方向的军种,空军的嗅觉是最为敏锐的,空司已经有风声传出来,首当其冲的是指挥机构的改革。而部队编制改革是一定伴随着新装备列装的。
不过对一线飞行员来说,心理感受上一切都还很遥远。
至少李战基本肯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要长期与歼-7e为伴的。
“别扯了,洞拐洞,准备好可以降落。”传来塔台于成林的指令。
聂剑锋连忙回答,“明白,八公里好,我进降落航线了。”
一个拐弯,两个拐弯,放起落架,再来一个拐弯,再次确认姿态相对位置,再拐弯,对准跑道,航灯慢慢向跑道落下,战机呜呜呜的安全落地,减速伞都没放,直接从跑道尽头进滑行道回停机棚。
到了李战了,他和聂剑锋的距离保持得很好,既不拖沓也没有靠得很紧凑,乖乖孩子的模样。
“起落架放下。”李战报告着,随即最后一个转弯对准了跑道,跑道两侧的示宽灯很醒目。在夜航训练里,有个科目是场站无光标识状态下降落,模拟战时机场遭到攻击断电的情况,那才叫刺激。
037号机慢慢下降高度,李战已经微微拉起了机头,战机平稳下降,主轮准备擦向跑道。
李战慢慢收油门,发动机慢车状态,扫了一眼高度仪,扫了一眼外面的参照物,准确判断出主轮距离跑道面在两米之内,准备着地的时候,无线电里一阵暴喝:“洞三拐拉起!快拉起!你前轮没放下来!”
“是吗?”
李战没有慌张,尽管于成林的声音跟鬼叫一样。他不知道于成林和张威刚刚就他的霉运进行过讨论,果然应验,不鬼叫才怪。
换个没经验的飞行员,八成会着急忙活的拉杆推油门,这么做是有失速危险的。当前的飞机姿态已经在飞行包线边缘,突然改变的情况下,比如迎角过大,比如动力没跟上迎角的改变速度,失速几乎是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战机一屁股坐到地上去,也许还会来个芭蕾转圈圈然后机毁人亡。
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双一等功臣并非浪得虚名的。
李战依然顺着战机的姿态让主轮着地,只是没有进一步操作罢了。在这个时候,他才改变襟翼角度,慢慢推油门,等待发动机转速上来、速度上来。换言之,他顺着战机的姿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二十几个操作,使得战机从减速降落姿态自然地向起飞状态过渡。
跑道足够长,他不担心距离不够。
战机就这么半昂着机头,主轮着地,保持着姿态沿着跑道向前滑跑,速度越来越快。
“塔台,我拉起复飞,再通场一次,看看起落架。”
李战报告着,确定战机姿态稳定了,随即果断地打开加力,战机发出咆哮,像是被人踹了一脚,李战整个人也猛地被压在了座椅上,拉杆,战机暴躁地离开了地面。
他这一次不是耍帅了,而是如果不这么做,战机就要一头扎到县城的建筑物里去,这大黑天的,谁也不敢保证一定是净空环境,况且跑道距离也不允许他正常起飞了。
开加力起飞一般用于紧急起飞,这是没问题的。
收起落架的时候,地面的探照灯光束也急急忙忙的跟着打了过去,于成林的望远镜早已经准备好,连忙看过去,看到后起落架是正常收起了的,可是看不太清楚前起落架的情况。
“洞三拐,通场吧,我看看起落架。”于成林说。
“明白。”
那一边,负责观察起落架的上等兵心惊胆战吓了个半死,他如果再晚几秒钟报告前起落架没放好,李战就完蛋了。他也是委屈的,晚上本来光线就不好,而且前起落架位置的航灯也不是很亮,黑漆马虎的要确认起落架是不是正常放下没有白天那么容易。
塔台的值班人员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应急预案也启动了,救护车消防车洗消车牵引车全部进入了待命位置。
起落架故障这个对身经百难的李战来说,是不太上得了台面的险情的。毕竟摔过飞机跑废过发动机,这个的确太小儿科了。
不过他绝对是当回事的,因为歼-7的气动布局,对主轮迫降实在是没有任何的帮助,哪怕是双三角翼。
“准备通场。”李战报告。
“高度一百,控制好速度。”于成林指令,为了看得更加清楚一些,特意让低空通场。
“明白……咦,怎么全黑了?”
李战的声音从扩音器里传出来之后,塔台有一大半的人都是懵逼的,什么叫全黑了?
“扑街,座舱断电了。”
……
第056章 座舱断电了
“洞三拐,怎么回事?”
于成林抓着送话器询问的时候,齐宏和方成河到了。应急预案一启动,两位首长五分钟之内全部到位。
“没电了,我看不到仪表,启用备份电源,没反应,再启动,还是没反应。”李战显然是一边盲操一边报告。
盲操对任何一名飞行员来说都是基本素质,对李战这种已经人机合一的飞行员来说就更不是事了。常人眼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座舱,每一个开关每一个仪表的位置,飞行员都滚瓜烂熟。手一伸出去,绝对不会超过半厘米的误差。李战更是一戳一个准。
“各系统没问题,都正常。”李战再一次报告。
这是坏消息中唯一的好消息了,只要飞机主要系统正常,飞行员遇到的困难就只是无法从仪表获取飞行数据。然而,在夜里,这已经是相当可怕的情况了。
“应该带把手电上来的,我没办法确定是仪表系统失效还只是单纯断了电源。”李战说。
什么都看不到,也就无从判断,只能感受战机的状态。起码两杠两舵是正常的。
齐宏接过指挥权,扫了眼雷达员递过来的数据,李战的高度在五百米,他果断道,“洞三拐,爬升到三千,航向一百八,巡航速度,听我的指令。”
“明白,爬升到三千,航向正南,巡航速度。”李战复述指令。
什么都看不到意味着不知道自己的高度空速航向,只能凭借感觉来盲操。好在,在断电的前一瞬间,李战对飞行状态是心里有数的。
齐宏的指令非常的合适。
飞行员在天上,周遭都是黑暗,时间一长就会失去空间感,对空速极快的战斗机来说,仅仅五百米的高度,等到凭借地面灯光恢复空间感的时候,差不多是坠毁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