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战指了指机翼下的挂架,道,“搞好点,别打不出去。”
“大队长放心,绝对没问题的。”苗雨挺着胸脯保证。
李战微微点头,打量着037,感慨着说,“这个飞机是我的难兄难弟了,一起经历了不少事,他硬是扛过来了。你们发现没有,垂尾发动机和副翼,几乎后面一部分都是换过的。”
“看到了,发动机很新,型号也不是歼七乙型用的那种,听声音能听出来,比歼七乙型用的好很多。”苗雨说道。
037号战机的传说早就传遍全团了,没谁不知道这架战机曾经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经历了那么多险情,什么座舱断电起落架卡住发动机舱着火等等,全都是世界性特等险情。
偏偏就扛过来了。
反而服役半年的101号歼-8fr给搞散架了,直接从编制里除掉。有时候这种事情还真的讲不清楚,总而言之,能撑到最后的才是好机。
李战就站在那里看机务组忙活着。
挂弹是最严肃的工作了,每一个步骤都必须严丝合缝,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一个动作都不能错。左右机翼各两个挂架都挂上了多管火箭发射器,用的是7管的90毫米口径火箭弹,四个发射器一共装载28枚火箭弹。如果再挂上两枚霹雳格斗导弹的话,也算是武装到牙齿了。这款火箭弹主要是对地对海攻击的,还有一款57毫米口径的,主要是空对空,用火箭弹打飞机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机腹下的重型挂架挂了一个副油箱,这是短腿七的常态了,哪怕e型已经进行了增程改进。
苗雨手里拿着引信启动器,向李战报告,“报告大队长,弹药挂载完毕,请检查!”
李战接过苗雨递过来的检查单,很仔细的检查了战机的状态,尤其是机翼挂架下的火箭弹发射器。确认无误后,他签字,苗雨随机小心翼翼地逐个打开火箭弹的引信。
先挂发射器,然后往里面塞火箭弹,完成之后,逐个激活火箭弹的引信,如此才算是完成全部的挂载工作。不启动引信,火箭弹打出去就是个铁疙瘩,和枪支一样,有个保险开关,只有开启了开关,引信才会正常工作。
李战再一次逐个检查了火箭弹的情况,确认无误,登机。
他请求滑出的时候,二大队的四架歼-7乙型接连起飞开始他们的实弹射击训练。从二师移交过来的二十四架歼-7e配给了狂魔大队十八架,另外六架则交给了三大队,替换掉了他们的六架歼-6普拉斯。反而是二大队还需要继续使用歼-7乙型。
薛向东在塔台指挥,其他团领导全部都要参加实弹射击训练。狂魔大队这边除了李战要结合低空突防来搞实弹射击,其他人全部和二大队一样进行普通的实弹射击训练。
整个实弹射击训练计划在一周内完成,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也是101团今年开训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军事行动。
“洞三拐,检查好可以起飞。”薛向东给李战下达了指令。
李战已经滑到了起飞位置,再一次检查了战机的各个系统,回答,“洞三拐检查完毕,请求起飞。”
“洞三拐可以起飞。”薛向东下令。
李战把油门杆推到底,踩死了刹车,发动机转速快速攀升,机身剧烈颤抖的时候,他才果断松开刹车,战机速度越来越快,轰鸣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外场。抬前轮,拉起,后起落架离地,李战紧接着就收起落架,战机呼啸着小坡度爬升。
开回熟悉的歼-7e感觉完全的不一样,李战能够明显的体会到e型和乙型之间的区别,首先动力的区别很大,e型更有力,给人的信心更足,其次是e型用的是双三角翼气动布局,虽然只是比三角翼气动布局多了一条折线,但在同等速度下能够获得更多的升力,滑跑距离缩短了不少。最后就是操控方面的顺畅感是更加的明显的。
其实三百师装备的歼-7g型更好开,可惜哪怕是二手货也轮不到七十三师,而是移交给济空某师了。
靶场设在北库山脉东南侧的大漠深处,场站早就派出了一个排的部队设置好了靶场,并且在规定的位置进行了警戒。实际上那一片是无人区,历来都是部队的实弹射击的区域,连动物都没一只。
李战要沿着北库山脉向西南方向突防,然后在27号雷达站的探测范围内转向东南直扑靶场。他定下来的标准就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把暴露的时间压缩,不给27号雷达站锁定的机会。
27号雷达站一早就严阵以待了,技术参谋渠红波几个人在巨大的压力下跑了一个多月,跑地空导弹部队,跑各分站,跑实际地形,想方设法提高探测率缩短锁定目标的时间,等的就是今天。
他们要雪耻,就必须发现李战然后完成锁定攻击程序,并且要在李战射击之前完成,否则并无很大意义。
这对27号雷达站来说非常的艰难,他们已经领教过李战低空突防的能力。上一次开的是歼-7乙型,现在开的是低空低速性能更好瞬时盘旋能力更好的歼-7e型,无疑又给27号雷达站增添了难度。
因为这意味着李战可以用更低的高度飞行。
李战没有上高高度,而是以低高度直接进入了北库山脉。从他进山的那一刻起,北库这边的雷达就看不见他了,只能通过李战按照时间节点通过地标来判断他所处的具体位置。
上一次27号雷达站还能看到李战,现在则干脆什么也看不见了,连李战是什么时候起飞的都不知道。这又是贴近实战化的一个细节,李战千叮万嘱薛向东绝对不能向27号雷达站透露起飞的信息。
连基本的参照都没有了,渠红波等人只能瞪着眼睛找啊找,所有雷达都打开了,也没能发现任何可疑的目标。
过去一段时间里,27号雷达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赫赫有名的西部基干预警雷达站居然没办法发现目标,那么这个基干预警雷达站有存在的必要吗,还是国防防空预警网络的基干站吗?
上级领导机关下了死命令,必须要解决探测空白区问题。毫无疑问,李战上次那么一突,让北库山脉变成了27号雷达站的探测空白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空白区到底是否存在,引发了上级领导机关的思考,领导会举一反三地思考,其他雷达站是否也存在如此致命的探测空白区?
101团搞的这么一出低空突防就像是勇敢说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小男孩,带出了一个众人难以接受的事实。对全军雷达部队的影响肯定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且会是深刻的。
空防一体,航空兵部队和地面防空部队都属于国土防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属空军作战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这个方面看,“228”课题影响的不会仅是航空兵部队的组训方式,同时也会促进其他部队反思现在的作训方式是否依然符合新时代军事斗争环境下的要求,是否符合训练实战化的要求。
具体到27号雷达站,渠红波等人没有拿出应付低空突防的手段吗?
曾经使用老式米波雷达探测到号称隐身杀手的f-117的雷达人不是白给的,手握世界先进水平雷达装备的27号雷达站拿出了好几套应对方案。
渠红波马上请示了副站长王东阳,申请出动机动雷达分队。几道命令下去,在北库山区待命许久的数台机动雷达车迅速进入预定的位置,几乎同时打开了雷达,覆盖了固定雷达站探测不到的地方。
使用机动雷达进行补盲早都不是什么新鲜手段了。
就等着李战钻进来了。
第157章 速度这么快这是什么鬼?
利用机动雷达进行补盲是最好的办法,作为应急手段,补盲雷达不止用于国土防空,更多的用在战区防空。
李战同样在思考27号雷达站会使用什么方式来干他,不过他思考的重点在于27号雷达站会怎么样来缩短锁定攻击的时间。光探测到是没有意义的,你看到了不代表能击落,你得发射对空导弹。
直到起飞他也没想明白27号雷达站会怎么样来做,但是使用机动雷达进行补盲这个方式,他肯定是猜到了。雷达部队有专业的补盲雷达,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研发出来的。
北库山脉的平均海拨高度在二千米以上,三四千米的高峰不少,一二千米的丘陵也比较多,落差是比较大的,因此形成了许多险峻的深邃的峡谷。李战选择的路线是根据实际的地形特点,在第一次突防路线的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这个优化不是使飞行变得简单,而是提高了难度,目的是可以以更低的高度来飞行。
从探索战术这个方面来看,李战此时的角色是战术试飞员,他要把山区低空突防的极限飞出来,至少要无限接近极限,他的极限、战机的极限、战术使用的极限,可以理解为山区低空突防战术的包线。
把包线飞出来,以后组训才能有天花板标准线,这是极其重要的。
所以,他飞得更低了。
因为地球曲率的关系,雷达很难发现远距离上低高度的目标,那么,在27号雷达站出动了低空补盲雷达之后,更低的飞行高度还有意义吗?绝对是有的,别忘了山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