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空军向攻防兼备转型,海航的岸基战斗机部队的生存空间会逐渐受到挤压,未来的出路是那些在沿海的海军场站都要变成海军陆基航空站,为舰载航空兵部队提供后勤支援保障。
空军要出海海航就得上舰了。
没准以后老陆突然要列装固定翼攻击机的话,空军怕是都要出海了……
毕竟老陆铁了心要干一件事情这么多年以来还从来没有不成功的——人家可是连战略导弹部队都要收入自己的炮兵部队序列中的猛人啊!
后来取名叫“第二炮兵部队”才算是安抚好了老陆那帮老将们,第二炮兵第二炮兵,听上去还是炮兵嘛,是炮兵就归我们陆军,也算是给陆军老大哥面子了。
(我猜的,别当真。)
陆军列装攻击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多年前陆航成立老陆的老将们就口水人家空军的强-5(为什么不叫强歼-5),理由很充分啊——指挥起来顺手。当年的指挥机制还没现在这么便捷简单,空地协同作战训练是值得上大新闻的科目,而强-5强击机干的就是支援前线战场地面部队的活,一般是要靠前部署,讲究的是提供及时高效的对地火力。把这样一种飞机纳入陆航编制没有什么不对的。
这可踩到空军的尾巴了,登时跳着脚说老大你这是要搞第二空军那还要我们空军干什么全给你好了!
空军的反应很大,加上作为老大哥的确要有大局观,此事这才作罢。不过当时空军那些直升机差不多全给陆航搜罗走了,连人带机带场站,甚至十几年后这样的事情还在持续,整团整大队的拿笔一划——归老陆了!
很多飞行员的军装都来不及换穿的还是空军飞行服臂章清清楚楚的写着:空军航空兵部队!
所以说这种压力的一层往一层传下来的。空军生怕老大哥发飙赶紧的多方示好然后赶紧的加强对地打击训练往“能独立进行战役”的方向努力,空军有伞兵部队啊!海军这边以前是最受气,航空兵依附空军,陆战队干脆是老大哥看你日子的确不好过直接划了一个师过来(164步兵师),总之日子忒惨了些。
这几年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上层启动了可能会持续半个世纪的大造舰计划,那船是一批一批的换,到后面干脆连下水仪式都简单搞搞赶紧的拖走腾出船坞。借着这股风海军开始发力,也要往“能独立进行战役”的方向发展。
陆军老大哥就在风中凌乱了,都他妈能独立进行战役了还有我的戏唱吗?
得,你们都要往外发展是吧,那老子我深耕地面重型机械部队装备六十吨主坦十吨量级武装直升机的那种、发展轻型快速战斗部队能在一天之内战斗推进五十公里的那种,诺大国土还是得靠我来保卫!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具体到一件兵器的用途有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恰恰歼-16是空军、海军都十分急需的打击战机,是“能独立进行战役”战略中相当重要的战术兵器。
言归正传,李战是不太清楚上层的战略思想的,他的能力限制了他只能在战术范围内思考问题。他可能会是优秀的空军战术家,但不一定能成为军事战略家。一些战术并不稀奇更不是什么奇谈怪论,毕竟前面有人趟过河,所以许多人是懂得相关的战术理论的,但是从理论走向实践,十有八九会在半路上阵亡,李战恰恰是能够很好的把一些许多人做不了的战术很好的运用到了实战当中。
“一分钟后进入橙色空域。”陈飞提醒李战。
用颜色来给威胁区域划分等级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参照天气预警信号体系,由浅色到深色,红色为最高威胁区域,而橙色仅次于红色。
李战稳住了飞行姿态,“一分钟后进入橙色空域,明白。”
“前方有重要海况,拉高飞行高度。”陈飞说。
李战缓缓拉杆抬起机头增加升力面战机满满爬高,最后在海平面两百米高度平飞,“两百米,准备进入橙色空域,开雷达,准备武器系统。”
“明白,准备武器系统。”陈飞迅速操作起来,按照标准程序打开火控、给导弹通电,然后开始等待。
在两百米的高度开雷达有意义吗?显然是有的,因为此时他们面对的橙色空域的威胁来自于海面。
第483章 钻地打击
因为是“嘎叽嫩”,所以对抗双方基本上都很清楚对方的情况,一些情报信息干脆就是唾手可得。“武夷山”很了解“捕鸟笼”,后者也很了解前者。
比如李战知道捕鸟笼地空导弹部队在南面的一个小岛上有部署雷达站,搜索范围不大,但足以提供两百多公里的预警距离。
李战要让机载雷达锁定小岛雷达站,打掉了它就等于踹开了捕鸟笼地空导弹部队的南大门,这一次攻击必须要做的,而且在攻击之前绝对不能暴露自己的方位,有可能的话还要争取让小岛雷达站无法向捕鸟笼地空导弹部队的战情指挥中心报告。
“如果有电子干扰能力就好了,歼十六很适合做电子战机。”李战念及此感慨着说。
陈飞笑着说,“可以写进试飞报告里,以试飞机组的名义提出建议。”
“计划是这样的。”李战说,感到比较轻松。
雷达显示屏闪了一下,继而亮点稳住了,李战和陈飞都看到了,陈飞说,“哦,有目标信号了,机载雷达的下视搜索能力挺强的。”
李战迅速核对目标方位信息,道,“确认了,是小岛雷达站,我们应该还是安全的,准备发射吧。”
“明白,开始锁定。”
确认目标决定是否攻击以及攻击哪个目标是前舱飞行员的事,完成攻击则由后舱飞行员进行。
陈飞娴熟的执行锁定攻击程序,只是一个模拟攻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操作即可。但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陈飞需要需要火控系统锁定目标,完全模拟导弹飞向目标击中目标。发射的是反辐射导弹,为了提高精度载机雷达最好对目标保持照射。
小岛雷达站没有丝毫的防备,他们接到了上级的命令,但是不认为“武夷山”会冒着接近台风圈的危险从他们这个方向进入。因此,该值班的虽然都在值班,但是没有人把这件事情放在心里。
只不过又是一次例行的对抗演练罢了,而小岛雷达站只不过是“强网”雷达系统的补盲站,从来都不在重点关注的序列里。
雷达站不是战机,在没有雷达告警的情况下并不知道已经被反辐射雷达锁定,而当雷达操作员发现海平面有一个小亮点一闪而过的时候为时已晚——导弹已经命中了目标。
歼-16在两百米的低空发射反辐射导弹会导致导弹射程急剧下降,最远有效射程仅有五十公里,没有俯冲带来的动能完全依靠火箭发动机的推动高速飞行。因此李战他们是在距离小岛雷达站二十公里的时候发射的导弹,也就是说就算一发射就被探测到,目标也只有不超过一分钟的反应时间——每小时能飞两千公里的高速反辐射导弹加速飞行击中目标也许仅需四十多秒的时间。
而雷达操作员发现导弹踪迹的时候其实他们已经被击中了——对于时速高达两马赫的高速反辐射导弹来说五公里只是一眨眼的距离。
当值班指挥官接到上级通知己方已经被“武夷山”摧毁时,他整个人是懵的,就好像听到了天底下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李战在小岛雷达站上空急速左转向东北,同时打开加力迅速爬升。歼-16的双菊花大张着喷射出淡蓝色的尾焰在夜空中制造出了人工流星雨的天文气象。
不过李战有一点希望落空了——小岛雷达站已经接入了“强网”雷达预警系统,有自动上传目标信号数据的功能。换言之,在最后一刻小岛雷达站探测到了“武夷山”后,在短短的几秒钟系统就自动把相关的信号数据上传到了战情指挥中心。
尽管无法形成跟踪,但是“武夷山”的作战意图已经暴露了。
郭泰接到报告之后顿时暗道一声糟糕,南边是防空的薄弱方向,大部分的“爱国者”和“天弓3”都部署在西边,无论如何也照顾不到数百公里外的南边。而在南边这个方向只有一些老旧的“霍克”防空导弹阵地,那些老玩意儿恐怕都追不上新式战机。
战情指挥中心里顿时慌乱起来,猝不及防的情况下各个部门连忙的调整部队部署,可是他们发现如果“武夷山”直奔山脉中的战情指挥中心的话,其实再怎么调整也没有意义了。哪怕把最近的机动防空单元调回来也来不及了。
在这种情况下,郭泰连忙的把在西面海域上空警戒巡逻的第二批模拟f-16a/b布洛克20战机调到南面去,试图从空中对“武夷山”进行拦截。
“武夷山”正在直奔藏在了山脉里的战情指挥中心。
目标方位参数十分详细,爬升到六千米后恢复平飞,李战在导航仪里输入了数据确认了要打击的目标,说,“准备零号弹药,三分钟后开始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