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

第591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在意识到左发供油出问题后,李战就减少了左发的供油压力,这么做可以避免出现喷射到发动机燃烧室里的燃油因为不完全燃烧而出现喘振。细节上的选择体现出的是飞行员的经验,从逻辑上来讲当发现发动机供油压力不足的时候应该尝试加大压力,也就是油门深一些,但是从实践上看这么做通常会导致更严重的灾难。
如果油路破裂导致的供油不足,加力供油压力会加剧这个情况,最终导致油路整个断裂甚至引起发动机火灾。无论哪一种后果都比供油不足更严重——供油不足情况下发动机至少还有推力。
正是有着丰富的险情处理经验,李战才能在发生问题的第一时间进行了最及时最正确的操作。在和福指的对话中似闲庭散步,给人感觉就像是被蹭破了一点漆那么点事故,但是在汇报过程中,李战已经噼里啪啦的完成了应有的操纵动作。
福指的值班指挥员看着雷达显示屏行代表着“武夷山”的红点以每小时两百八十公里的速度向西飞,而另一个显示屏上显示的是实时的气象云图,台风圈的边缘已经扫到了“武夷山”。
值班指挥员神色凝重地呼叫李战,“武夷山,你们已经进入了云墙区外围,注意气流变化,你们距离海岸线三百公里,能调整航向到360吗?”
360度是正北。
李战回答,“恐怕做不到了,我的右发只能保持慢车,飞机勉强能保持航向,我现在什么都不能动,完毕。”
“做好弃机准备,是否明白?”值班指挥员得到了空司值班室的指示,很果断的给“武夷山”下达了明确的指示。
李战说,“我们已经做了最坏打算,完毕。”
福指马上向军区值班室汇报情况,几分钟后军区值班室启动了应急预案,海空两路的搜救部队接到了命令,海上搜救分队马上开始行动往“武夷山”所在的方向走。要知道他们是要冒着台风的威胁往台风区域航行,以求一旦“武夷山”弃机后,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两名飞行员救起来。
就在此时,一名气象参谋跑过来向值班指挥员报告:“报告!地方气象部门发布了台风橙色预警信号,台风命名也确认了,叫萨娜,有可能在未来十二个小时内影响我东南地区,中心风力预计会达到十五级。”
“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值班指挥员的神色更加的凝重了。
几个小时之前一切都还没有很糟糕,甚至根据当时的云团分析可能就是个十二三级的小台风,登陆之后风力会减弱,有个十级十一级阵风就算是不错的,没想到仅仅几个小时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
不过这对驻扎东南地区的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了,十四五级台风也就顶多算是强台风,没十七八级的风力根本不足以让东南地区的人们正视。
从位置关系上看,“萨娜”号台风是在抄“武夷山”的前路,如果不是“萨娜”号台风的移动速度只有五十公里每小时,“武夷山”绝对是凶多吉少的。现在“武夷山”起码还有二百八十多公里每小时的空速,方向和航向抵消了一些,但总是跑得比“萨娜”要快。
然而这对“武夷山”来说已经很具威胁了。
李战感觉到战机姿态越来越不受控制,整架飞机在上上下下忽左忽右的抖动着,是强大而紊乱的气流在作祟。
最要命的是向心力在增强——仿佛有一只大手拽住了战机慢慢的用力往风眼里拖。
李战忍不住说道,“我进去云墙区了,向心力很大,一点也不像是十一二级的小台风,福指,气象报告有更新吗?完毕。”
这边福指的值班指挥员正准备通报最新的天气情况,闻言立马说道,“武夷山,天气发生了很大变化。强对流的影响下台风又发展了,地方气象部门已经正式确定为今年的一号风球,命名为萨娜,中心风力达到了十五级,所以你必须想办法脱离云墙区了,完毕。”
李战却是没有惊慌失措,又问道,“萨娜的移动方向有变化吗?有没有更准确的预测?我这么飞恐怕是没机会看到海岸线的,完毕。”
“暂时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做好随时跳伞的准备,海上搜救分队已经出发了。”值班指挥员说道。
“明白。”
李战深深吸了一口氧气,道,“我得下到三千米了。”
值班指挥员一惊,说,“这样一来你就没有什么余地了,你现在空速只有两百八。”
空速不够的情况下越要保持高度,就算出现最坏情况也能滑翔得更远,离海岸线越近获救的几率就越大。别以为跳伞了就能生还,底下可是距离海岸线三百公里的茫茫大海,这又是黑漆马虎的凌晨,搞不过就喂了鲨鱼。
“但是三千米的气流相对稳定。”李战说。
云墙区三千米到四千米这个空域层里情况相对好一些,气流相对稳定侧风风力相对小。最厉害的是云墙区的上部和下部,飞机在那里就跟猪肉在搅拌机里一样。
福指的值班指挥员最终批准了李战的请求。
第489章 向北转进的“萨娜”
狂风暴雨之中,1616号歼-16战机在黑暗中飘摇着摇晃着,密密麻麻黄豆一般大小的雨点砸在座舱玻璃上的声音甚至很清晰。
李战眼前晃动不已,他需要用一只手撑住玻璃盖才能看清楚仪表台上的飞行数据。飞行轨迹显示战机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了“萨娜”的云墙区,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将战机往风眼里吸,甚至李战怀疑海面上已经有多股龙卷风产生。
与福指的通讯预料之中的中断了,福指那边只能通过雷达信号掌握1616号歼-16的情况,此时福指已经完全解除了作战状态,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1616号歼-16战机安全返航。此时大自然的威胁比对手的威胁来得更加严重,而任何一次恶劣天气中的飞行都能够得到珍贵的数据,这对部队未来复杂气象条件下作战训练非常有益。
李战想到好处,莫名的高兴起来。
穿越台风圈的机会可不多,一般情况下上级不太会批准这样的飞行,除非是协助国家级科研课题搞气象研究。但就算如此也不会派战斗机,平直机翼的使用桨叶发动机的飞机更适合。
当然,除了李战会在这种危机四伏的紧急情况下想到部队未来复杂气象条件下的作战训练外,其他人关心的只是他是否能够安全飞回来。
今年这一号风球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冷暖空气对流带来的影响比预计的还要严重,侧面说明了现代技术对天气的预测依然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
如果有人问哪个航空保障部门最重要,飞行员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气象部门,唯有该部门负责的方面是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以及不可抗力的。飞机只要上天就必须和天气打交道,从某种角度来讲飞行员和农民伯伯是同一种人——都是靠天吃饭的。
越了解大自然就越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生存。如果能在敌人飞行不了的天气下飞行,意味着己方掌握了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这对作战来说意义多么重大的可想而知的。
因为是实战试飞,所以1616号歼-16机身上额外安装了许多传感器,以求更多的采取到飞行过程中的数据。与性能试飞不同的是实战试飞情况下战机会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作战背景下进行作战活动,所遇到的情况会是多样化的复杂化的。
张崇明甚至说过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战机在极限状态下的飞行数据,那些数据太重要了。
后舱的陈飞却是再一次嗅到了死亡的气息,自从两年多以前摔了一架歼教-7,他就再没有过这样的感觉。上一次险情发生在顷刻之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甚至来不及害怕,被动的接受了一切。这一次却是不同,是半主动地往台风圈里冲。
也许上级调自己过来和李战搭机组是因为自己的抗压能力比其他人要强一些,毕竟和李战这种名声在外的当代优秀革命军人在一起工作心理承受能力稍差一些都会濒临崩溃的局面。
李战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操纵战机比想象中要轻松许多。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很好的平衡掉了侧风、气流的影响,甚至在感知到尾舵异常之后也自动地对战机的其他控制面板进行微调以适应新的情况。
电传操纵系统比之于机械操纵系统的先进之处通常被认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让战机永远在包线里面飞行。
打个简单的比方,李战在驾驶歼-7的时候始终需要有一只手握住操纵杆,如果不这么做飞机姿态就会改变,如果你放任不管飞机的姿态会超越包线造成坠机事故,但是如果开歼-10或者歼-11这些三代机,如果你不动操纵杆飞机会保持原定的姿态飞行,你不需要担心飞机的姿态会超越包线。
“使用电传操纵系统”被视为三代机最大的特征,也是界定二代机和三代机主要条件。
歼-16的电传操纵系统是从歼-10系列所使用的那套玩意儿发展来的,比su-30kk所用的那一套不知道先进多少,而且据说得到了四代机的一些技术支持,在航电方面有不少的后发优势。
客观地说,沈飞厂生产的所有空军战机里,歼-16的电传操纵系统最为先进,甚至比歼-15还要先进。一些分析认为歼-16之所以历经十多年的研发才拿出原型机来,原因在于研发过程当中不断的使用了新技术,比如从四代机项目溢出的先进座舱技术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