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复飞也想到了,眨着眼睛看李战。
李战一笑,道,“不愧都是当过团长的人,我这点小心思瞒不住了。”
唐磊磊就糊涂了,这打的是什么哑谜?
“两位团长,两位师兄,我想向陈总申请做暗舱飞行的训练,当然要以暗舱飞行为基础做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所以必须要向司令部提交相关报告了。我初来乍到没什么分量,所以希望你们二人也能参加进来,一起签字。”李战道出了目的。
张雪阳和曹复飞对视一眼,前者无奈地说,“老李,这是好事啊,没说的,我参加。”
“老李,我也没问题,你这是给我们表现的机会啊。”曹复飞笑道。
唐磊磊明白了,举了举手,“一哥,我也签字。”
李战嘿嘿笑着说,“可得想好了,签字了就是探索小组成员了,出问题了大家都是要承担责任的。”
“你不用说了,我曹复飞不是瞻前顾后之人。”曹复飞果断地说道。
当过副团长的人哪能想不明白这些关节,决定了自然就是有心理准备的。
张雪阳严肃地说道,“上级要求在航母入列之前具备上舰能力,为了达到这个最高要求,再大的牺牲我认为都是值得的。”
看着张雪阳义无反顾的神情,李战对他的原有印象彻底改变了。
富二代也是人,富二代同样有为革命工作献出生命的精神,归根结底穿了这身军装大家都是同一类人,不管你以前是什么人。
暗舱飞行试验小组就在这么成立了,四人联合撰写了申请报告附带分析建议,正式提出了利用暗舱飞行这个科目来加以改进作为着舰降落的基础辅助训练内容。
老陈头等作训指挥员们看到报告后眼睛都是发光的,反应和张雪阳等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办法的时候一模一样。经过仔细的分析研究后大家认为这个办法可行且极具可操作性,尤其是不占用两个训练区,而且可以使用歼-11a机型进行训练,解决了当前训练资源紧缺的问题。
报海司批准总部备案后,暗舱飞行作为实机飞行之前的一项基础训练内容被确定了下来。
接到命令后,唐磊磊笑着说,“目测一哥的第二个二等功到手了。”
李战说,“二等功是我的短板。”
一边喝水的张雪阳和曹复飞直接把水喷了出来。这话听着就气人!什么短板,立功能和“短板”搭配使用吗,你语文水平比步枪的还差!
“不过如果真能立功,应该是第三个二等功了。”李战又补了一句。
唐磊磊不觉得有什么好诧异的,他早都习惯了。
曹复飞的震撼是最强烈的,他眨着眼睛问张雪阳,“老张,你立几次功了?”
“两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张雪阳嘴角抽着,道。
曹复飞默然,继而说道,“我就一个二等功,三等功两次。”
张雪阳也眨着眼睛说,“我们这样的算是立功较多的了,好多干部都没二等功,一等功更不用说了。”
“老李身上的一等功跟不要钱一样,你这运气也太好了吧,怎么每次都能遇到立功机会?”曹复飞纳闷极了,都是革命军人差距咋这么大呢。
李战笑道,“以后你们的机会也会多的。”
一想到未来要在一百米跑道上进行飞行工作,两人都深刻地体会到了李战这句话的含义……
第520章 暗舱飞行
往后机会真的会多起来,别说上舰后,就说现在正在进行的训练都比正常的飞训更加的危险。立功机会通常存在于危险之中。
准飞鲨们对“谈笑之间灰飞烟灭”的理解与普通人不一样——要么是敌人,要么是自己,永无第二种可能性。
暗舱飞行试验小组正式成立了,李战、张雪阳、曹复飞和唐磊磊四人组成第一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把路子走顺了把训练方式最终敲定了,随后就会正式列入飞鲨部队的基础训练当中。
李战首先带着地勤人员在跑道中间段作业,自南往北开始,第一千米开始到第两千米这一千米的长度归他们,正好避开了第一训练区和第二训练区,但是安全起见三处是不能同时起降战机的,所以还是要岔开时间来,不过这样的结果已经比常规训练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确定了阻拦索区域的位置后,在两侧部署了红外感应器,一侧发射红外线另一侧接受红外线,部署四组用于模拟四道阻拦索,哪一组的红外接收器存在信号中断,证明尾勾勾住了哪一道阻拦索,大大节约了重新部署模拟阻拦索的时间。
作为必要的补充手段和后备系统,两侧同样安装了高速摄像机,用于对战机触地时候的连续拍摄,就像体育田径竞赛终点两侧位于终点线延长线上的高速摄像机。这套光学裁判系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可以通过拍摄战机后起落架着地位置以及滑行距离来推算出尾勾触地的位置,也就是说尾勾的战机同样可以用于训练。
除此之外光学裁判系统还包括能够将战机决断高度之后到完全停止的整个过程全境拍摄下来的摄像系统。
在两套系统的支持下,能够保证训练结果百分之一百的准确。由于这两套系统理论上的恢复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暗舱飞行训练理论上可以持续不断地进行,效率非常高,只要飞机够用的话。
飞机够用吗?
除了歼-15,其他的要多少也没多少,但是飞鲨训练是当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海司一道命令下来,海空雄鹰部队派了三架歼-11a重型战斗机一口气转场抵达了沃土飞训,加上有具备了上舰能力的037号歼-7eggh轻型试验机,暗舱飞行有了四架飞机,基本上具备了“人歇机不歇”的连轴转训练能力。
包括塔台指挥人员在内的所有地面相关部门人员分成两班全部就位,相关系统经过二十四小时的反复测试之后,宣告所有准备工作完成。
李战第一个吃螃蟹。
暗舱飞行员试验小组第一次飞行,气象部门特意挑了一个“黄道吉日”,安排在了傍晚五点开始,这个时候太阳还未下山,地面人员有不错的能见度,又不会对飞行员造成很大的影响。
李战挥别了三位战友来到了停机坪,037号歼-17eggh已经整装待发了,厚厚的帆布遮盖住了座舱盖以及前挡风玻璃,一辆牵引车已经在机头位置就位。按照规定验收了飞机后,李战登上飞机,机械师和他一道接通无线电和氧气面罩,检查航电系统状态,确认无误机务人员,座舱盖缓缓关闭,李战顿时完全看不到了外面,而座舱里里是夜航状态,仪表台的灯光和其他位置的显示灯,都让他有在黑夜里飞行的感觉。
严格按照塔台的指令飞行是暗舱飞行最重要的原则,失去了外界的参照,飞行员必须无条件信任塔台的指令以及仪表数据。
“洞三拐,双手双脚脱离接触,确认回答。”老陈头亲自指挥以示重视。
李战确认双手双脚都接触到操纵介质,马上回答,“洞三拐脱离接触确认,完毕!”
“前往起飞线,等候下一个指令。”老陈头随即道。
“明白。”
牵引车开始把307号歼-7eggh往跑道中段的起飞线拖,在起飞之前飞行员不得对飞机施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