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

第776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我的要求你们一定要打出飞鲨部队的水准来。”李战扫视了大家一眼,“军中不少人对我们飞鲨部队是颇有微词的,占用了非常多的资源却迟迟不见明显进展。原来我认为他们这么看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舰载战斗机的使用难度,这一次出去招飞跑了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任何相关部门对我们飞鲨部队都是无条件的支持。这让我感触很深。我想,我们必须要以百倍的努力让飞鲨部队形成战斗力才对得起那么多人的支持了。”
李战没有展开讲,在座的除了韩红军其他的几位级别要么比他高要么和他平级,杨帆和顾明牧都是当过副团长的人,都是中校副团,平时是给别人做思想工作的,用不着李战开启政工小能手模式。
“实施阶段是24日凌晨4时开始,也就是说开打就是跨昼夜。除了韩红军驾驶的歼-11b需要返航补充油料之外,其他人都是空中加油后继续滞空为海上特混舰队提供空中掩护,计划持续到下午14时,时间很长,成达、杨帆、顾明牧这几天要休息好。”
李战继续说,“我驾驶老飞豹负责空中摄像和侦察引导,所以你们的作战指挥由部队长负责,部队长接受预警机的指令然后指挥你们作战。除此之外,几个备降机场的资料要抓紧时间熟悉,尤其是几个沿海的民用机场的情况。韩红军返航补充油料的机场定在大场站,你重点熟悉大场站的情况。”
“明白!”韩红军重重点头。
演习海域位于黄海和东海交际海域,距离飞鲨部队驻地沃土海军飞训基地足足有一千公里,因此飞鲨小分队要保证在演习海域上面待够十个小时估计要经过两次空中加油才能完成。
距离演习海域最近的是以下海市为中心的城市群,那里有大量的机场,军用的、民用的、军民合用的足有几十个,是长三角城市群机场最集中的区域。所以参演的空中分队所有的备降场都放在了该区域,参演的海军岸基航空兵部队也是出动这个区域内的部队。
“今明两天完成准备工作,22日开始拉流程、搞模拟攻击、空中加油训练,23日战术准备,24日凌晨开始实施。时间比较紧张,手上有其他事的全部放到一边,全力招呼这次实弹演习。”
李战合上笔记本掷地有声地说道。
“是!”大家起身立正回答。
他们心里都憋着一股气,实际不止他们,所有关注时事新闻的人心里都憋了一股气。区域拒止作战是前几年提出来的新的作战概念,通过一定程度的打击来达到震慑敌人进入某个海域,既控制了冲突的规模也能达到战术目的。
实际上这个概念非常的像围点打援战术,只不过采取“区域拒止”这样的表述显得温和一些,没有“围点打援”的战争意味那么重。
起初李战对“区域拒止作战”这个概念并不以为意的,认为海军就是赶时髦跟着外面学了个新想法。深入研究了之后发现要达到区域拒止作战目的并不容易,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比围点打援要难得多了。
下手不能轻,轻了达不到“拒止”这个目的,可是又不能重了,太重了就有可能造成交火规模失控。
相当的考验部队的战术能力。
第640章 豹子来了,牛上校也来了
在李战的强烈要求下,他的无线电呼号终于改了——愤怒的老豹。
情报通讯部门取无线电呼号的水平真的让人不忍直视,保安一号保安二号这得多土啊,真不如兵们自己给自己的取的呼号。不过演习的通讯方案都是统一制订统一实施的,兵们没办法改。
李战要求改呼号的理由是他要执行测试新型侦察吊舱、对岛屿打击、演习摄录这几个毫无相干的任务,理所应当要有与众不同的呼号。演习指挥部同意了。
老飞豹过来了,新型侦察吊舱也过来了。
先看老飞豹。
戴文明带着李战熟悉老飞豹的情况,前者下部队前五年开的都是老飞豹,可谓经验丰富。
老飞豹和新飞豹最明显的外形区别就是座舱的前挡玻璃,老飞豹还是经典的三块式,新飞豹则是顺眼得多的整体式。整个外形上看新飞豹也比老飞豹整洁了不少,气动外形稍稍有一些变化。
当然,在开了那么久的三代机后,李战也有些怀念使用三块式前档玻璃的老机了。037号歼-7eggh原来就是这样的前档,还有那架让他开散架了的101号歼-8fr。
然后就是经典的上单翼气动布局,粗大的机身呈方形,两侧是硕大的进气口,进气道往后逐渐收入机身和两台斯贝发动机连接起来,看上去还蛮和谐。不过单垂尾布局让这款战机少了一些霸气。
如果是双垂尾,机翼向两侧拉直,进气口再切成菱形,妥妥的米格-25既视感啊!
李战一度认为当初设计飞豹的时候参考了米高扬的设计思路。不过飞豹和米格-25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战机,前者是战斗轰炸机,后者是高速高空截击机。但是飞豹的高速性能不弱的,能飙到一点七马赫,丝毫不弱于许多第三代战斗机。
当然,就算借鉴了设计思路也很正常,苏联的图-160和美国的b-1如果刷同样的涂装停放在一起,资深军迷恐怕也要花上点时间才能分辨出来。
“这老飞豹有年头了,是第一批,再飞几百个小时该大修了,很皮实,就是外形粗糙了些。”戴文明拍着疤痕明显的前起落架说,那些疤痕不是受伤留下的,而是常年的风吹雨打再加上海上盐分的腐蚀,哪怕机务保养精细也免不了落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就好比人的皮肤,再怎么保养岁数到了也得出皱纹。
李战爬上座舱伸着脑袋往仪表台看,哭笑不得,“部队长,这座舱都赶上原版的歼七了,不至于破成这样吧?”
“到了大修送回厂家直接做改进了,现在就将就用,能开就开吧。”戴文明站在另一头看,有点小尴尬,摇头说,“九师也太不讲究了,真给我发个破烂过来。”
李战说,“破点就破点吧,问题是这玩意儿能连上侦察吊舱?”
“这个你放心,绝对没问题。”戴文明说,“具体操作等技术人员到吧,明天就该到了。走吧,上去飞一圈。”
说着就钻进了后舱,李战则进入了前舱。飞豹只有前舱有飞行操纵系统,后舱坐的是武器操作员,没有办法在前舱失能的情况下操纵战机。这一点也成了军迷们诟病的原因。
但是大家都承认的一点是,在当年通街都是歼-7、歼-8甚至歼-6的年代,一款完全自主研制的具有部分三代机功能的新式战机的出现,对部队、对国人的意义十分重大。
当时空军看不上飞豹,千万别以为当时穷成那个样子的时代里空军就会降低指标要求,七十年代的时候空军就敢提出研制歼-9,其指标性能在今天看来都是先进的,可见空军那颗要做全球最强空军的心是多么的坚定不移。
因此,当时飞豹项目面临着夭折的危险,关键时刻是缺乏远程空中对海打击力量的海军下了订单,开启了飞豹服役并且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顶起海军唯一空中远程打击能力的责任。
早期的飞豹使用的是原装的斯贝发动机,后期生产的则使用斯贝发动机的国产化型号涡扇-9。这款发动机最大的特点就是省油,所以飞豹拥有与su-27系列战机一样强悍的作战半径和最大航程。
高达1700公里的作战半径对海军航空兵来说简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在短期之内无法获得歼-11战机的情况下,飞豹是唯一的、最好的选择。
飞豹使用的斯贝发动机比不上al-31f,但是胜在省油、故障率低,用在一款主要用来对地对海打击的战机上面是合适的。当然,尽管那么多年的宣传里都说飞豹是歼击轰炸机,并且部队也经常用飞豹来进行空战训练,但是都改变不了飞豹空战能力弱鸡的事实。
未来歼-16服役后,飞豹会被逐渐替代掉,而歼-16战轰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直接导致了飞豹c型被束之高阁,这方面李战在长飞厂有过一次辩论。
起飞的时候李战就明显感觉到飞豹的推力和歼-15存在很大的差距,滑跑距离更长,机动性很弱。他规规矩矩地在本场上空飞了半个多小时熟悉了操纵,然后转向出海在渤海上空做了一系列的标准飞行动作。
两个小时飞行下来找到了感觉,到了这个时候李战才稍稍有了一些信心。接下来还要携带侦察吊舱进行第二次飞行,以求做到得心应手。
李战滑行回到停机棚的时候,远远的看到一个熟悉的倩影。等下了飞机看清楚了样子之后惊讶万分——那倩影竟是牛军。
“师兄!”牛军一身沙漠迷彩作训服挂着总部臂章踩着迷彩胶鞋迈着大长腿过来,笑着向李战敬礼。
李战连忙还礼,一边摘下飞行头盔一边诧异问,“你怎么来了?你不会就是厂家的技术人员吧?”
“当然不是,不过我是总部的技术人员,负责新型侦察吊舱的验收测试工作。”牛军得意一笑,指了指那边放在推车上的新型侦察吊舱。
李战无奈一笑,自语道,“真是阴魂不散啊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