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

第828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急个锤子哦,安逸哈!”这是训斥他人的。
不多时,陷入人民群众汪洋大海里的航司地服小姐姐们终于可以松了口气,呼吸都顺畅多了呢。
候机厅的秩序很快的就恢复了平静,大家都在耐心地等着,有的打起电话来给老婆说老婆我遇到空军搞训练了,什么,我看不到空军的飞机啊,傻婆娘那是咱们老百姓能看的吗懂不懂保密,别瞎问啊,等着吧,今天来不及就改签呗无所谓。
有的则跑道边上去伸着脖子往外场看往天上看试图看到一架让人热血沸腾的新式战机。一个必须要承认的事实是,自从四代机首飞后,人民群众的自豪感更强了,底气足腰杆子硬走路都带着风。
一两万人的航站楼一下子全都恢复到了平常的状态。
李战并不知道为了确保他不会在空中受到非自然因素的任何可能存在的干扰,地面部分已经做了大动作。同时为了提高迫降的成功率临时征用了三流机场的所有跑道。
成洛马机场只有一条跑道,没有其他选择。而三流机场有两条跑道,空间更大余地更大。就算是滑到滑行道甚至平行公路也比冲出外场来得好。三流机场还有一个优势——李战转弯过来之后是要先经过三流机场才能回到本场的,也就是说三流机场更近一些,尽管只有十几公里。
李战以超音速的姿态一头扎进了高原山区那台宽度达百余公里的积雨云里。底下是平均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最高峰接近六千米,也就是说进山后李战只有两三千米的高度了。
这样的高度对正常飞机来说是有很大机动余地的,可是对于一架动力系统失灵且保持着每小时1988公里空速疾飞的飞机来说就是一种噩梦了。
能见度瞬间降低,李战不得不开启雷达对前半球进行扫描,以求提前获知前方情况提前做出规避。在飞机出现失灵状况的情况下他不能把所有的信任都放在高度仪上,必须要综合各方面的数据做出准确的判断。
进山不久李战就明显感受到了颠簸的强累,气流非常乱,飞机超音速飞行的晃动比音速以下更加剧烈,甚至遇到强侧风的话整个飞机的姿态会被破坏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李战右手稳稳的小幅度掰操纵杆,同时小心翼翼地蹬舵,施加力气非常谨慎。他要做到保证飞机姿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转弯,因此操纵幅度必须要控制在很小的量之内。
这是他为什么完成掉头需要多飞一百公里的原因。另外他还要考虑到燃油的情况,使得他不得不在两个因素之间做一个平衡,而且这个平衡必须要十分精准,否则就会出现燃油耗尽却飞不到机场或者燃油没耗尽飞过头,两种情况都会倒是迫降失败。
地面的努力还在继续,易小易建议临时征用三流机场还有一层用意——李战多了一个距离不远的可以选择迫降的机场。
陈铭举一反三,马上联系方圆五十公里内的所有机场,空军的地方的,只要能起降战斗机的都进行了联系。最后通过军区空军值班室迅速完成了临时的征用。
这个时候陈铭稍稍放心了一些,他呼叫李战,“洞幺!我们临时征用了本场周边五十公里内的所有机场,方圆五十公里机场为你开放!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任何机场进行迫降!记住了,你要先回到第二试飞空域确认情况才进行迫降!”
李战明白陈铭的用意。
因为有着先进的实时监测设备,许多试飞数据是会实时传输回地面的,现在已经不再需要依靠飞行员用脑子记录数据回到己方反馈给技术人员了。因此试飞员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保住飞机保住试飞数据以身涉险。
先回到第二试飞空域确认,一旦出现其他故障,李战就必须弃机跳伞。那里都是农田,也不会造成地面的人员损伤。这是最后方案里最好的一种。
问题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
在得知有更多的迫降机场可以选择之后,李战本人也是稍稍松了口气的,他早已经把区域内的地形什么的记住了,很清楚那些机场的位置。当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三流机场都是最好的选择。
可是,他似乎没有机会如此顺利地飞出那一大团高原积雨云了。
第679章 看我如何狠狠拉杆
“嘟嘟,嘟嘟,嘟嘟……”
姿态感知告警系统在鸣叫,战场态势感知系统也在发出警告。
一阵强劲的侧风掀翻了01号黑丝地,飞机横着翻了几圈随即机头猛然向下坠,李战用力握住操纵杆蹬住舵面。他没有急着拉杆抬机头,空速太快了,稍大点动作都会出现超大过载,飞机会有空中解体的危险。
他只能先顺着机头的方向飞,然后慢慢的改变机头的指向。刚才机头猛往下坠的时候机身已经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了。要知道这可是每小时1880公里的超音速啊!
又一阵急促的告警声响起来,李战迅速一看,前方出现了强大的雷达反射信号,是一座高峰。
他顾不上许多了,在短短的两秒钟时间里把除了减速伞外的所有减速手段都用上了,用力的向后拉杆抬机头,同时冒险加大了向左转弯的角度!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向着空中解体的方向发展。
与其撞山死不如与心爱的01号黑丝带一起在空中划为零部件。
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困难,从开飞机的第一天起他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生命的准备,没有这份坚决他不可能扛得住那么多险情的遭遇。将毕生的精力甚至生命献给国防事业是他的理想。
李战的努力是有限的。
飞机的空速实在是太快了,各种减速手段效果很不好,转弯和抬机头的效果也不好,超音速状况下飞机向前的惯性实在是太大了。尽管李战已经竭尽全力,他甚至恨不得把电传系统拉报废掉,可是飞机斜向下急速飞行的姿态没有得到很大的改变。
地面监视雷达一下子失去了01号黑丝带的信号。
陈铭看到心顿时就沉了下去,包冠华看到也淡定不能了,拳头都握紧了起来。其他人更是停下了手里的动作站起来盯着雷达显示屏看。
“洞幺,听到回复,洞幺!”陈铭呼叫。
01号黑丝带没有回复,因为通讯系统失灵了。尽管李战能够确定操纵系统没有失灵,但是同样也隐约感觉到飞机的响应是出现了一些迟钝的。
连锁反应出现了,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
李战连启用备份系统的时间都没有,此时飞机已经坠入了群山之中,高度剧降的情况下许多高耸入云的山峰挡住了雷达探测信号。进山后民航班机一般是不会被允许下降到六千米以下高度的,通常需要在八千米以上进行飞行。
01号黑丝带仿佛置身于永远飞不出的积雨云当中,李战看不到外面的情况,只能根据飞机姿态和飞行数据来判断状况。从发突变到撞山李战最多最多只有三秒钟的时间。
在这三秒钟里他完成了十几个操纵动作,01号黑丝带大侧滑迎上高山,骤然增加的空气阻力使得空速骤然下降。李战只能冒着飞机解体的风险这么做,这个时候就更加顾不上发动机会不会因此报废了。
发动机最怕的四种情况中,大侧滑是排在前面的。这种姿态下的飞机等于是用蛮力去和空气阻力对抗,正所谓力量有多大反噬就有多厉害,为了维持空速,发动机就要继续做工,最终进入高负荷运转状态。
空速在瞬间跌到了亚音速,机身机翼发出非常刺耳的声音,飞机的姿态终于被遏制住了,为了减速他甚至连起落架都放出来了!
最终01号黑丝带的起落架擦着山上的树稍过去,机腹朝着山,机身倾斜九十度飞出了相对于山峰的平行线——撞山危机暂时解除了。
此时李战把白森森的牙齿一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冒险到底。因为他非常清楚此时是在山间的浓雾之中,雷达的防撞预警一直在响,说明前方一定是各种障碍,这片的地形比北库山脉的复杂多了!
他把减速伞放了出来。
巨大的阻力再一次让空速降了下来,随即减速伞很快的在巨大的牵引力下自动断开,飘荡着往后飘去越来越远。飞机的空速在这个时候骤降到了每小时六百多公里,让李战获得了更多的反应时间。
使出浑身解数规避前方障碍的同时不断的向后拉杆,此时最重要的是爬升高度,一定要彻底解除撞山的危险。在山中浓雾之中驾驶着一架出了严重故障的飞机,别说返航迫降了,能不能出山都是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