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李易点点头,算是给了回应,不过他心里想的却是曹操那个枭雄。
袁术笑了,在他看来,李易是也不看好汉室了。
袁术又问道:“以云龙看来,当初十八路诸侯中,最后哪位能够成事?”
“唉!”
李易简直无语了,你袁术抱着传国玉玺问我这个问题,真的合适么?
别说李易了,就连旁边杨弘都感觉有些脸红啊。
袁术却是浑然不在意,哈哈大笑道:“看来云龙心中已经明白了,为何还要犹豫不决?”
说话间袁术已经再次握住了李易的手腕,这次很用力,声音中也带着几分铿锵:“云龙允文允武,可上阵杀敌,也能观星望气,如此才干,乃是世间罕见,恰恰正值如此乱世,也是大丈夫建功立业之时,云龙若是急流勇退,且不说世人是否耻笑,我只问你,你如何对得起鬼谷二字?”
李易暗暗汗了一把,他忽然有一种曾经自己忽悠旁人时的恍惚感,或者说,这年头上位者们忽悠人差不多都是一个套路。
对于袁术的话,李易无法作答,因为他可以允许自己做低姿态,甚至是以附庸的身份与刘表袁术这些人周旋,但让他喊大哥做小弟却是受不了的,哪怕暂时的也不行。
这些人可不比董卓,杀董卓有功,反噬他们且绝对要背上背叛之名的,这是李易无法承受的。
于是,李易低着头拱拱手,表示很惭愧。
李易的这种态度,袁术也是头疼,只能继续道:“想我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如今天下群雄之中,论及威望,无人能与我袁家相比,如今,袁某得了传国玉玺,被天意钟爱,成就大事指日可待,而云龙早早就与我袁家交厚,若是有意相随,袁某定然不负,愿许下九卿之位,云龙以为如何?”
袁术这话说的是半真半假,李易刚刚表现出的观星望气的本事,如果将来真能在这方面对他有实质性的帮助,一个九卿之位袁术是舍得的,可如果李易只是个二把刀子,那就另说了。
袁术觉得自己很大方了,李易却是暗道一声小气,哪怕是画大饼,也得给个三公啊,大将军之类的才行啊。
虽然心中腹诽,但袁术说了这么多,李易也知道自己应该表态了,他的目的是在不投入袁术麾下的前提下得到袁术一定程度的信任,适当清高一下可以,但无转折死硬到底的话,鬼知道袁术在耐心消磨干净之后会做出什么事。
李易轻轻叹了一声,目光悲悯的看着屋顶,片刻后又望向袁术,低声道:“承蒙使君看中,易感动莫名,其实,易心中也明白,如今的天下,除非高祖光武在世,大汉再难维持,而天下之中,最有望一扫乱世者,只能是河北袁将军或者使君。”
袁术脸上笑容一僵,眼中闪过一丝带着冰冷的意味。
袁术知道,论交情的话,他那个便宜哥哥其实与李易更好一些。
当初在盟军大帐中,袁绍对李易一直比较客气,没有因为出身轻视李易,至于袁术,两人则是根本没有任何有助于增进友谊的互动,以至于袁术之前与李易拉进关系,其实都是借用袁家本身,还有袁绍的关系在行事。
所以,李易犹豫的态度,让袁术不得不怀疑,李易是惦记着想投奔袁绍那边。
袁术正猜想着,李易又道:“不过,今日见到传国玉玺在此,易更是知道,某些结果已经早早注定,不同的不过是过程罢了。”
袁术的眼神顿时温和了许多,李易这话已经是承认他了。
不过,紧接着却听李易又道:“只是袁使君虽然盛情,但易终究只是凡人,做不到明心见性,明明知道应该随使君建功立业,奈何心中却是不想再争斗了。”
袁术的脸上的表情开始变得有些扭曲,这特么的自己说了老半天,甚是李易都承认他说的很有道理了,可这家伙还是拒绝了。
这李易到底想干嘛?
李易看了看袁术的表情,知道他气的不轻,歉然道:“使君如今乃是扬州牧,既然使君心有大志,之后兵锋方向无非就是荆,豫,徐三州之一,易虽然不想牵涉进天下大势之中,但使君对我盛意拳拳,易却无以为报,心中甚是愧疚,思来想去,唯有一事或可帮到袁使君。”
“何事?”
袁术已经预感到李易要说什么了,不过鉴于之前李易连续让他失望,他非得让李易亲口说出来才能安心。
“使君如果有意入主荆州,那时易若是还在南阳任上,愿意出奇兵,抄袭刘表后路,助使君一战拿下荆州!”
“云龙此言当真!”
原本袁术对李易是有些抱怨的,可听到李易忽然表态愿意助他拿下荆州,顿时就兴奋了。
说起来,袁术拉拢李易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想顺利拿下荆州,如今李易虽然不肯投靠他,但答应了帮他取荆州,就接过来看,其实是差不多的。
“自然是真的,只不过”
“不过什么,云龙有何要求尽管开口,但凡袁某能够做到,绝无二话!”
李易说道:“以德报德,以直报怨,我在荆州连续两次险些横死,易虽然不愿再打打杀杀,可若是就此将那些仇怨一笔勾销,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甘心的!”
袁术恍然,李易这是想报复刘表与蒯良了,几乎没有半点迟疑就一口应道:“云龙尽管放心,只要拿下荆州,我将那两家尽数交于你处置!”
袁术对此是可见其成的,虽然他跟刘表不对付,但也知道刘表名声很好,杀这样的人有损名望,既然李易愿意,就让李易去做刽子手好了。
“多谢使君!”
“当是袁某谢你才是!”
袁术少见的放低姿态,道:“既然如此,云龙何必苦苦坚持,入我麾下,将来封侯拜将光宗耀祖,哪里不胜过那闲云野鹤?”
之前袁术在一番交流后确实是有了收李易做部下的打算,但这个想法并不强烈,直到李易在荆州的事情上表露态度之后,袁术的这个想法才坚定了下来。
毕竟不管哪个上位者都喜欢那种有本事,但没有太大野心的下属,用着放心啊。
对于袁术那还算是走心的话,李易却道:“易无意那些纷争是一方面,另外,易能为使君所做的,也只有这荆州之事,此外,便再也帮不上使君什么了。”
袁术不解道:“此话怎讲?”
李易犹豫了一下,道:“若是使君不介意,且容易为使君剖析一二。”
“甚好,袁某洗耳恭听!”
李易用酒水在几案上画了画,道:“天下虽大,但以如今形势,使君只要占据荆扬二州,实则半壁江山已在手中。”
“这是为何?”
李易伸手在几个图形上点了点,道:“听闻豫州刺史周昕与河北袁将军有旧,不知与使君私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