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李易对蔡瑁的好感多了一些,知道他还是分得清轻重的。
因为,李易心中虽然从未想过动伏寿的位置,可实际上,李易也动不得她。
伏寿原来可是要入宫的,结果阴差阳错嫁给了李易,这件事情让许多心向汉室的人都是感到非常不满的,只是当时事情源头在董卓那边,而李易又是有功之臣,这事也就没法提了,否则天子的脸面挂不住。
可李易要是敢把伏寿降为小妾试试,分分钟就要被朝廷栋梁们的口水给淹死。
李易接着往下看,并没有发现蔡瑁直言今后会支持他如何如何,不过李易也可以理解,且不说这年头的人含蓄,只是蔡瑁就此就许诺什么的话,他蔡家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别忘了,之前蔡瑁虽然对李易态度亲密,可实际上还是打着脚踩两只船的主意,现在能在信中明确表示可以接受让蔡玉跟随李易,这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当然,因为事情关乎刘表,蔡瑁在信件中也只是说让蔡玉以瞧病的理由留在宛城,且不必着急回来,因为刘表的结发妻子快要不行了,大概就是最近一两个月的事情了。
看到此,李易暂时收回目光,向蔡玉确认道“州牧妻子可是病重?”
蔡玉理所当然的点头道“是啊,不过因为过年要喜庆一些,所以这个消息知道的人还不多,但我还是打听到了。”
蔡玉的样子先是有些骄傲,大概是因为自己消息灵通吧,不过旋即就有些不好意思的补充道“我担心之后兄长会趁机将我嫁出去,但我可是你的人了,所以就早早的就跑来宛城见你了。”
李易顿时恍然,然后赞赏的看了蔡玉一眼,虽然蔡玉算不上聪明,但不得不承认,她来宛城的时间选得很好。
早在李易来荆州之前,就有消息说蔡家将与刘表联姻,但那只是传闻罢了,谁都没有确切的消息,所以对蔡玉影响不大,可一旦两家真的开始运作这件事情,到时候即便知道李易也参合了进去,但两家人哪怕只是为了脸面,还能让蔡玉说走就走?
所以,蔡玉此时暴露了两人的关系虽然不在李易的计划之内,但时间上真的是刚刚好。
李易心中感叹傻人有傻福,但蔡玉见李易一直瞧着她看,还以为李易是见识到了她美貌之外的聪明机智,心中不由得越发欢喜。
李易再次看向书信,剩下的内容大多比较含糊,零零碎碎说的一些襄阳的事情,不过有一件事却让李易很是在意。
蔡瑁在信件末尾提到,前些时候南郡太守蒯良动用了许多的人手,或明或暗的到处宣扬你离弄出的那三篇启蒙文章,且言语之间极为推崇,愣是在短短时间之内,给李易在南郡那边经营起来了好大的名声。
年前霍峻投奔李易的时候,李易就知道自己的名声在南郡忽然高涨,虽然这是好事,可李易却非常纳闷,因为南郡那边情况明显是有一只无形的手在幕后推动,而李易也不是那种别人给他点好处,就以为对方是好人的萌新,当即就对幕后之人的身份进行推断。
然而结果却让李易感觉不可置信,因为他发现有能力做到那些的,唯有南郡太守蒯良。
但蒯越可是派人刺杀过李易的,虽然蒯家后来有派人送东西示好,李易也是笑呵呵的收下,但那些表面上的客套根本不能掩盖两家其实是敌非友的本质。
于是,李易就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蒯良有那个能力,却没有那么做的理由,除非蒯良是想捧杀他。
但捧杀也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啊!
像南郡那边的事情,虽然名声这东西是虚的,但那三篇文章却是实实在在,没有半点虚假,要说这也是捧杀的话,李易会忍不住怀疑蒯家人的脑袋集体秀逗了。
然而蒯家人显然不可能那么蠢,李易后来也就渐渐的否定了原本的推论,认为背后另有其人,却不想蔡瑁却是在信中证实了这件事。
这其中原因李易想不明白,一时间不由陷入了沉吟,而蔡玉发现李易忽然不管她了,不由好奇的往信上撇了一眼,奈何匆忙之间也看不清楚,只能问道“你为何皱眉啊,是兄长他说什么不好的话了么,你不要担心的,我已经决定了,这次来完成,我就不走了,哪怕是兄长来抓我我也不回去!”
思绪被蔡玉这孩子气一般的话语打断,李易也不脑,笑着解释道“放心,你兄长他已经不反对我们的事情了,只是暂时还不能对外声张把脸,至于我皱眉,却是因为别的事情。”
蔡玉顿时喜上眉梢,暗道自家兄长果然还是疼爱自己的,不过看到李易的眉头依旧皱着,也不好表现的太高兴,毕竟女儿家是要矜持的,只是她只憋了一会,就忍不住问道“是什么事情为难呢,我也是知道许多消息的,或许能帮得上你也说不定。”
李易并没在意蔡玉的话,不过想到这事虽然很多疑惑,但也不算太过重要,便满足她的好奇心,大概的说了一下,却不想蔡玉只是眨一眨眼睛,便脱口到“这件事情我知道呀!”
第343章 安置
听着蔡玉的话,特别是其中理所当然的语气,让李易不由得微微一怔,旋即一脸的狐疑,摆明是不大信蔡玉有那个本事。
蔡玉倒是没有太过注意李易的神色变化,只是以一种很随便的口吻说道:“蒯家的那两人我都见过,还是好几次呢,每次两人都是笑呵呵的,张嘴就是夸人,不过我可没有被他们的花言巧语迷惑,一眼就看出来了,蒯越那人表里不一,乍一看很和气,其实背地里心特别黑,我见他都有点怕。”
李易忍不住想笑,但蔡玉说的也不差,刘表初到荆州的时候,蒯越给刘表出过毒计,杀了不少的人,因此虽然他名声很大,又身居高位,但确实是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而在此之外,李易心中也有了一些别的猜测。
蔡玉在李易眼中是少女,可按照这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老姑娘了,而造成这个状况的,很可能是那些门当户对的世家不大愿意娶她,毕竟蔡玉过去肯定是要做正室的,各方面要求比较高,而蔡玉似乎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至于说家世差的,蔡家又不乐意,所以才会磨磨蹭蹭,最后不得不在利益面前互相妥协,选择了刘表这个“大龄男”。
蔡玉可不知身边一脸笑眯眯的男人正在心里如此编排她,还温柔的看了李易一眼,说道:“那个蒯良虽然年纪大点,但给人感觉软绵绵的,一副很小心很好欺负的样子,连我都不怕他。”
这回李易就直接摇头了,他没见过蒯良,不过也知道蒯良名声甚好,没什么黑历史,再加上又是蒯家家主,如果说他内外如一,确实和善,的确有可能是真的,但要说这样的人好欺负,那就是开玩笑了。
蔡玉的话还在继续着:“所以呀,事情就很明显了,你那么厉害,将来肯定是要做大事的,可蒯越那家伙胆大包天敢派人刺杀你,只能说他的脑袋坏掉了,但蒯良不傻啊,他怕你将来连带他一起报复,干脆就向你卖好了,叫我说,你现在就给他去一封信,表面上说蒯越那事就不跟他们计较了,然后我再叫上我家兄长,咱们三边一齐动手,先刘表给干掉,等你坐上州牧后,再摆个鸿门宴,和我兄长一起再把蒯家给干掉,到那时候哼哼,我的计谋你感觉怎么样?”
李易刚开始觉得蔡玉说的理由虽然不大可能,但逻辑上多少还是有一点的,可听到后面的“计谋”,就让他忍不住冒汗了。
这姑娘明明看上去蠢蠢的,可为什么借刀杀人,过河拆桥这种东西会说的这么顺啊。
于是,李易在她额头上轻轻点了点,半是敲打,半是提醒的说道:“你应该听说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道理,所以我们行事啊,未必要处处光明正大,但必须占据大义,必须要能够在道义上站得住脚,这些是事业根本,也是立身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够长久,否则真像你说的那样,我们纵然进了襄阳,但世家必然离心,百姓同样人心惶惶,那时我们就成了坏人,迟早会被群起攻之,所以,以后不准说这样的傻话了知道么?”
蔡玉也不傻,听出了李易的教训之意,乖乖的点头没敢反驳,而李易见她听话,也就没继续在这方面多想,至于蔡玉之前给出的关于蒯家的说法,也被李易下意识的以“事情不可能这么简单”的缘故给抛到了脑后。
之后李易拿着信件仔细看了两遍,确认没什么疏漏之后,想了想,便让蔡玉代笔,给蔡瑁回了一封信,他也没有明说什么,只是言道蔡玉身上的非是急症,需得每日细心调养才行,所以可能要在宛城多留一段时间,而李易作为南阳地主,保证会好好照顾蔡玉,让蔡瑁尽管放心就是。
说完这些,李易斟酌了一会,又让蔡玉加上一点,说他过年在往扬州路途之中,见到有许多黄巾余孽作乱,且异常勇猛,而蔡瑁身为荆州军师,请他加强襄阳武备,小心防范。
这个事情李易说的含糊,但蔡瑁只要能品出一些意思,在将来肯定会收缩己身势力然后尽量集中在襄阳,这样的话,将来等袁术发动第一轮攻势的时候,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的减少蔡家势力的消耗。
如此,蔡家那边暂时就不用多关注了,而蔡玉被李易安抚下来之后,也很是乖巧,两人又说了会儿话,伏寿便遣侍女来唤两人去用饭,李易自然应允,顺便也看看蔡玉的表现,发现这妮子虽然还与众女有些疏离,但也没多少敌意,毕竟在蔡玉眼中,她可是李易心里最喜欢的,貂蝉什么的,不过皮囊罢了,不足为虑。
李易也乐得如此,暂时就这么哄着蔡玉,等她将来明白过来之后,想来那时的蔡玉大概也能有“一笑而过”的心境了,纵然没有,那时候的李易也不怕她偶尔闹腾一下,权当给生活添加一些调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