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之前也说了,袁术也邀我共同起事,我也答应了下来,其实却是与奉先差不多,不过想趁机谋求一些好处罢了,只要别真的帮助袁术,最后自然名利双收。”
高顺一听,既然李易也打着同样的主意,自然就没什么好担心了。
不过高顺却不知,虽然都是忽悠袁术,但李易这边却是根本没从袁术那边拿走任何的实际好处,但吕布只要拿了袁术的钱粮,这事就有的扯皮了。
高顺又问:“既然如此,那么奉先该如何谋划兖州,如果无故对曹操动兵,这岂不一样会坏了名声?”
李易轻笑道:“如果袁术起事,朝廷必然命附近州郡征缴,以曹操之前战功,必然在列,然而,一年辛苦征战过后,你觉得曹操再出兵可能性有多少?”
高顺想了想,摇头道:“不好说。”
李易伸出几根手指,道:“以我估算,扬州一旦有变,曹操出兵可能大约会在五成左右,毕竟,若是不闻不动,有失人心。”
高顺点头,这点头乱归乱,可汉室还是很有号召力的。
李易继续道:“然而奉先一旦落脚东郡,以曹操必然试探奉先意图,恕我直言,虽然奉先勇武当世无人能及,但麾下缺少智谋之士,而曹操本身智谋不俗,且身边多有善于谋划之人,想来纵然无法探得奉先具体谋划,但猜测奉先大致意图,却是不难。”
高顺在战场上见过曹操,两人之间甚至还有一箭之仇,但要说具体了解,真心不多,所以,对李易的话非常重视,不由忧心道:“这对奉先岂不是不利?”
李易却摇头道:“非也,曹操若是不知,奉先还如何行事?”
高顺顿时一脑袋的问号,李易见状,心中难免会有些优越感,同时还有点担心,这么早的让吕布与曹操争斗,吕布会不会速败,然后被曹操一口吞下?
心中虽有疑虑,但李易却是继续为高顺解释道:“曹操知道奉先来意不善,必然多加防范,如此情况,纵然扬州有变,曹操也不敢出兵,否则后方空虚,一旦被奉先所夺,将成无根浮萍。”
“那时奉先只要不要落人口实,不给曹操先行动手的机会,然后静观其变,只等曹操久不向扬州动兵,然后就可催促曹操发兵,若曹操依然不动,就向朝廷上奏,直言曹操与袁家交厚,暗通袁术为由,图谋不轨,然后对其发难,若是奉先调度妥当,凭借此举,或可一举将曹操拿下,然后掌握兖州!”
“之后等此事传回朝堂,无论朝堂主公奉先所言是否相信,但袁术作乱,东南半壁烽火,无论真想如何,为了大局考虑,天子必定承认奉先做奏之事,然后顺势任命奉先为兖州牧!”
听着最后“兖州牧”那三个字,莫说高顺心中一阵火热,就连张辽也有些着急的看着李易,倒不是张辽有什么别的想法,而是他也被说动了,既然兖州牧到手如此容易,李易何不自己另外谋划一番,如此轻易的就“送”给了吕布,实在是太亏了。
李易无视了张辽的眼神,向高顺笑问道:“伯平觉得这番谋划是否可行?”
高顺深吸一口气,对着李易一拜到地,顿了顿,这才轻声道:“襄侯之前就与我等恩惠,今日又助奉先谋取兖州,这份恩情,叫我等如何承受啊!”
李易哈哈一笑,将高顺扶了起来,道:“伯平说这话就见外了,而且实不相瞒,奉先若是事成,其实也是帮我出了一口恶气!”
“哦?”
高顺抬头疑惑道:“曹操与襄侯有仇怨?”
李易轻哼了一声,道:“曹操此人无礼,新年之时,曹操遣使者来访,却是对我妻妾言语无礼,虽然将那使者杀了,我心中却是气愤难平。”
李易是有意提起自己与曹操的小摩擦,毕竟曹操也是个会算计的,再加上吕布的心情,这件事若是被别人告诉吕布,说不定吕布会以为是自己故意挑拨他与曹操争斗,虽然在大局上影响不大,但终究多了一个变数,还不如主动说出来的好。
“竟然还有这等事,襄侯放心,若有机会,奉先必然为襄侯出了这口气!”
高顺会意的点头,却并没怎么往心里去,毕竟这点小矛盾,实在算不得啥大事,不过高顺紧接着却是想到了当初自己还想让让李易做吕布女婿的,现在看李易对家中女子态度,实在是可惜了。
李易拱手道:“如此我就在这里提前谢过奉先了。”
高顺摇头,道:“哪里,是我等谢襄侯才是。”
李易微微一笑,目光转向张辽,道:“若非奉先割爱,不得文远相助,我又岂会有今日?所以,为奉先谋划一个兖州,全属分内之事,所谓谢字,却是无从谈起。”
之前感动的是高顺,但一转眼,这回就轮到张辽了。
虽然自觉李易把自己与一个兖州相比,其中水分颇大,但张辽心里还是暖烘烘的,毕竟天下间恐怕再也找不出一个比李易更加重视他的人了。
不过考虑到高顺在场,张辽不好说什么抛头颅洒热血的话,只是向李易重重的一抱拳,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360章 高顺又想保媒
高顺看着张辽,心里是真的羡慕。
因为各种变故,不同于原本历史上被吕布所不喜,高顺如今乃是吕布麾下最为信任与重视之人,但即便如此,高顺也只是比之前多带了一点兵马罢了,平日里除去巡逻练兵,偶尔管管军纪,再无其他事情可做。
而且,因为吕布的重视,其他同僚对于高顺还明显有了疏远。
反观张辽,人家在李易这边是真真正正的被重用,精神饱满,前程光明,大事上还有李易做主,哪像是他和吕布,在长安有问题解决不了,还得千里迢迢来南阳找李易问计。
这一对比,差距真心太大了。
不过高顺是个极为忠义的人,虽然羡慕张辽处境,却从未有过改换门庭的想法,心中感慨过后,便说道:“文远遇到襄侯是文远之幸,奉先回忆昔日之事也有说过,文远跟随襄侯,他虽有万般不舍,但对文远前程有益,所以从无后悔!”
“奉先雅量,唉!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奉先,说起来,我虽然与奉先相识,却未能一睹奉先在疆场上驰骋,这一直是我心中遗憾啊。”
李易嘴上唏嘘这着,可对于高顺的话,他心里是压根不信。
两家交情虽然不错,但吕布对张辽的事情绝对满是怨念,当初也就是拉不下脸来与李易争吵罢了。
似乎是有默契,两人都没有就张辽的事深入往下聊的意思,很快,李易便转回之前话题,说道:“兖州之谋,我暂时能想到的只有这些,剩下的,就只能凭借奉先自己决断了,不过,希望伯平转告奉先,到兖州之后千万多思慎行,需知曹操此人善于计谋,或诈,或骗,或是其他,总之千万不要被其手段蒙蔽。”
“是。”
高顺应了一声,忍不住问道:“那曹操当真这般厉害?”
之前李易不止一次对曹操有赞许之言,高顺自然也上了心,这才有此一问。
高顺之前是没怎么把曹操当回事的,毕竟曹操在兖州虽然打了好几场胜仗,但曹操并没有遇到什么厉害人物,那些兵马也多是乌合之众,获胜乃是应有之事。
反观曹操在兖州之前的战绩,被高顺阻拦过,甚至差点射杀曹操,随后又被李易与郭汜打败过,真心比较一般,与将来的威武霸气相差甚远。
李易下意识的就要称赞曹操,但转念一想,万一把吕布吓到,不去兖州可就坏菜了,便转口说道:“奉先长于兵事,曹操善于谋略,两人各有所长,谁能提早应对,便是先占了三分胜算。”
高顺重重点头,将这话记下,随后不知想到了什么,又问:“之前襄侯说曹操不去扬州,让奉先以此为借口发难,可如果曹操向扬州发兵了,奉先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