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喏!”
郭嘉应下,同时又看来了荀攸一眼,这几天他可是听李易说,这位荀攸也是一位当世少有的大才,是以,郭嘉对其也是非常好奇的,而李易所谓的说事情,其中有一半的意思,应该是要给这位大才一个安排了。
几人入府,早有人安排好了饮食,典韦去巡视周围安全,只剩下李易与郭嘉荀攸三人,再加上也不是什么正式场合,也没有太多讲究,三人便围在一起,一边享受酒肉,一边说话。
垫了垫肚子,李易将刘表的两封书信拿出来,等两人看过后,李易直接看向荀攸,道:“如今天下不宁,先有董卓之祸,今又有袁术之乱,河北战事不休,中原暗流涌动,易虽然出身平凡,却想在这乱世中,以荆州为根基,成就一番事业,保全百姓于乱世,先生以为如何?”
荀攸放下酒杯,看着李易的眼睛,微笑道:“荆州乃天下州郡之首,襄侯更是当世人杰,如何不能成就霸业?”
李易也笑了,因为荀攸是主动找上门的,所以他从不怀疑荀攸对他的认可,真正让李易开心的是,他自己说的是事业,荀攸却直接说是霸业,一字之差,意思可是完全不同的。
郭嘉在旁给两人添酒,暗道这位荀攸也是个秒人,不声不响的就把自家主公给哄高兴了。
李易又道:“不瞒先生,易心中有几件事想做,但一时权衡不定,还望先生能参详一二。”
荀攸欠身,道:“攸洗耳恭听。”
李易说道:“第一件,便是如今是否应该对袁术乘胜追击,将袁术彻底扼杀在扬州。”
“第二件,这次袁术来犯,江夏受创严重,百姓需要安定,我却并无头绪,不知该从何处着手。”
“第三件事,袁术来犯之时,荆南四郡,人口两百余万,却始终未派一兵一卒来援,反而拖累刘磐在荆南驻军,防备不测,我既然领征南将军之职,自是气愤,有意发兵问罪,但又犹豫荆州刚刚大战,再发兵荆南太过劳民,百姓心中会有怨言啊。”
“就是这三件事,我迟迟不能做出决定,还请先生教我。”
李易说罢,俯身向荀攸敬了一杯酒,态度很是诚恳。
荀攸先是还礼,然后微微一笑,笑的很开心,因为他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
第424章 话里有坑
对于李易将来的方向,荀攸早就有所猜测,而且,荀攸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与李易的想法较为契合。推荐阅读e
所以,对于李易的这些问题,荀攸并没有真的当做问题来看,而是将这当做李易对他的一次考量与试探。
尽管李易自打第一次见到荀攸就表现出了一种异乎寻常热情,招揽之心显而易见,可荀攸思来想去,觉得李易的态度应该是奔着荀家去的,而不全是针对他个人。
当然,荀攸听说李易有很厉害的识人的本事,他也相信,李易在这方面肯定不差,可要是李易随便瞅一眼就能分辨出深浅,那也太玄乎了。
所以,荀攸决定,今天必须给李易一个非常满意的答案,让李易真正的重视起他这个人来。
拿起酒杯,饮了一口,荀攸抿抿嘴,回味了一阵,然后将酒杯放下,道“襄侯此时若是趁着大胜之势,追击袁术,攻入扬州,虽然失去荆州地利,进兵稍有阻碍,但袁术新败,军心已丧,襄侯全胜不是难事,之后朝廷必然嘉奖,襄侯有此功绩,留名青史乃是必然。”
李易点点头,微笑着注视荀攸,等着他的“但是”。
果然,就见荀攸话锋一转,道“但是,如此一来,襄侯就不能先行稳定荆州,后方容易有变,而且袁术虽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襄侯纵然能胜,但恐怕也要损兵折将,如此,之后襄侯虽然得了朝廷功名,却要让自身根本受损,而如今天下又不算是太平,届时难免会有有心人趁机争夺荆州,真有如此情形,襄侯纵然不惧,但久战之后,军心已经疲惫,再战,胜算实在难以估计。”
李易笑道“先生说的不错,与易不谋而合,还请先生说说第二个问题。”
荀攸道“这件事情倒是颇为简单,襄侯可以以荆州本地德高望重之人担任江夏太守,至于其他地方官员,襄侯也可由其举荐,然后襄侯将之召到襄阳,一一考核任命,如此,众人将感激襄侯提携之恩,百姓也会明白襄侯爱民心意,而且,若是其中有人将来出了差错,将来也方便取代。”
李易心里暗道一声好黑,这般名人们的腹黑程度全都不一般啊。
不过李易本身也是个黑心的家伙,不动声色的点点头,又问“最后一件事呢?”
荀攸吸了口气,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道“既然襄侯欲以荆州为根基,那么,讨伐荆南,便在此时,而且是刻不容缓!”
李易同样神色郑重,拱手道“还请先生教我。”
荀攸道“此番袁术进犯,荆州虽然连败,但袁术来的快,去的也快,荆州并未伤及根本,比如南阳,南郡两地,百姓、官吏全都太平无事,单单这两地,便可再出十万大军,供襄侯趋使,再算上襄阳周遭兵马,足够襄侯征伐荆南所用。”
李易深以为然,其实荀攸说的还是很保守的,不提南郡,单单一个南阳就有人口两百来万,保守估计,李易短时间就能拉起十万兵,而且这还是在百姓生活有顾忌的情况下,真要按照三国后期的那个征兵标准,二十万人也能凑出来。
荀攸继续道“征战之事,除去兵马,然后就是粮草物资,之前袁术虽然连连破城,但除去黎阳之外,其他城池损耗并不算多,而且袁术又是大败而走,不管是原本携带的辎重,还是搜刮的来的财物,种种物资全都来不及带走,全留给了襄侯,再加上荆州其他地方存粮,以攸估算,足够襄侯大军两年到三年之用,而区区荆南,襄侯又何须两年?”
荀攸笑了笑,道“兵马,粮草,全都不缺,剩下的就是民心,恕攸直言,之前刘使君虽然善待百姓,百姓也对其敬爱有加,但刘使君太过温和,不善兵事,百姓也就不愿意为其披坚执锐,而襄侯不同,襄侯先诛董卓,又败袁术,这两人都是威震天下之人,却都非襄侯敌手,所以,士卒跟着刘使君,那是搏命求生,而跟着襄侯,却是建功立业,试问如此情形,襄侯何愁不能聚拢人心?”
“而且!”
荀攸顿了顿,道“之前江夏连败,荆州上下人心惶惶,而襄侯一战定乾坤,荆州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尽皆钦佩仰慕,这才会希望襄侯可以坐镇荆州,庇护荆州。”
“可单单是如此的话,荆州百姓虽然心向襄侯,但短时间内与襄侯其实还有隔阂,毕竟今日襄侯能保荆州,将来他人未必不能,可如果襄侯能够在这时带领荆州兵马,再取大捷,让人心振奋,如此,荆州上下,将来才能真正与襄侯同进同退。”
李易点头,荀攸说的,跟他心中想法差不多,便又问道“若是讨伐袁术,新仇旧恨加起来,荆州青壮定然会踊跃上前,可讨伐荆南的话,这该如何动员?”
荀攸微微一笑,道“这个简单,襄侯只要以征南将军名义,号令荆南四郡太守入襄阳问话,责问他们早先为何明知襄阳危机,却不施以援手,荆南四郡太守知道襄侯威名,再加上刘表亡故的消息传出,他们心中必然畏惧,怕襄侯会趁机害了他们性命,多半不敢前来,如此,襄侯便可以清除内患为由,兴兵讨伐。”
“不过,为求周全,襄侯还可以再下令让每郡出青壮五千,汇合于襄阳,将来跟随襄侯大军讨伐袁术。”
“据攸所知,荆南四郡虽然人口不少,但军力方面,大多稀松平常,守备或许有余,可若是对外派兵,短时间内绝非易事!”
“所以,两道号令齐出,荆南那四位太守必定坐蜡,这时若是真心归附襄侯,且有决断之人,只能亲来襄阳,向襄侯请罪,恳求谅解,这样的人襄侯可展示恩义,笼络其为己所用。”
“至于那些心中忌惮,不敢来的,襄侯可上表朝廷,去其太守之位,同时举荐贤能将之替代,其必然抗命,然后襄侯就可以告诉百姓,大军原本有意讨伐袁术,奈何荆南却有人在背后掣肘,居心不良和,百姓得知必然愤怒,如此,讨伐荆南也就成为了顺应民意之事,而荆南平定后,襄侯也就成为了真正的荆州之主!”手机端
随着话音落下,荀攸算是回答完了李易的问题,又喝了一口酒,然后坐好,等着李易的反应。
李易与郭嘉对视一眼,都是面露微笑。
荀攸的回答,与李易心里的计划基本是一样的,所以,这答案本身并没有给李易太多惊喜,不过,却是得到了两人的认可,主要是郭嘉那边,毕竟李易总说荀攸是大才,但也要让荀攸表示表示,这才能够让人真正信服。
“啪啪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