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一时权衡不定,看向朝臣,然而满堂无人言语,他只能又问王允道:“如此的话,司徒以为何人可为荆州牧?”
不少人下意识的看向了王允,想知道这老头子会举荐谁。
王允轻咳一声,左右看看,轻声道:“辅国将军伏完,可为荆州牧!”
原本一直老神在在,好像朝堂上什么都跟自己无关的伏完顿时睁大眼睛,有些愤怒的瞪着王允,不等天子说话,直接上前一步道:“启禀陛下,老臣年迈,不堪重任,而且老臣与李易乃是翁婿,若去荆州,与李易恐难公私分明,担心会失了法度,反倒是王司徒,虽与李易有旧,但刚正不阿,不会徇私枉法,当为荆州牧!”
小皇帝在上面,原本正为王允提名伏完而感到高兴,毕竟伏完是他亲戚,而且让伏完去荆州,想来李易不会有太多怨言,这样安排挺好的,哪想到伏完反应如此激烈,自己不去不说,反而让王允过去。
王允也没料到伏完反应这么大,他可是听说了,伏完把长子已经送去荆州了,很可能就是想着往荆州伸手,自己的提议应该是顺了伏完的心思才对的。
王允诧异的看着伏完,伏完却不看他,只瞧着小皇帝,等候小皇帝决断。
小皇帝感觉有些不对头,但具体问题在哪说不清,也不敢胡乱开口,便继续看着王允,想瞧他怎么说。
王允迎上小皇帝的目光,一个激灵回过神来,他去了荆州恐怕这把老骨头就要入土了,连忙说道:“老夫德才浅薄,当不得州牧之职,不过既然伏完将军推辞,也罢,老臣可再为天子举荐一人。”
小皇帝当即问道:“何人?”
王允道:“司空府刘繇,天子宗室,才学广搏,品行高洁,素有名望,可为荆州牧!”
小皇帝当即要问刘繇何在,就见朝臣后排有一人站了出来,正是刘瑶。
刘繇拱手道:“启禀天子,之前袁术势大,刘表连败,荆州危难,无人能当袁术锋芒,幸有李易挺身而出,将之挫败,否则大汉半壁危矣。”
说到这里时,刘繇话语中还多是唏嘘,但下一瞬,只听他语气忽然转冷,道:“然而,襄侯有功于社稷,本当封赏,王司徒却从中阻挠,将其另置扬州,反而让繇这身无寸功之人去接掌荆州,呵呵,繇想知道,王司徒如此究竟是何居心,难道你要以私利而不顾天下么!”
刘繇说罢,对着王允怒目而视,作为汉室宗亲,他对李易还是比较有好感的,而且他也的确如王允所说,品性不差,干不出那摘桃子的事。
王允脸色顿时涨红,几欲吐血,他没想到自己连着举荐两人,一个不同意,另一个直接当众骂他,这叫他颜面何存?
“你”
王允咬了咬牙,他不好与刘繇对骂,只能回头看向小皇帝,还要继续说些什么,却听得一声幽幽叹息,王允转头望去,见是大汉的老将军,如今担任太尉的黄埔嵩向他走了过来。
面对黄埔嵩,王允丝毫不敢托大,赶忙向其行礼。
小皇帝对黄埔嵩也是非常敬重,微微弯着腰问道:“不知老将军有何话说?”
黄埔嵩向小皇帝行了一礼,随后却是转头看向王允,说道:“治天下,首当赏罚分明,王司徒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么?”
王允脸红的简直要滴出血来,但又不敢反驳,只能低垂着脑袋。
黄埔嵩叹了口气,其实,他心里也认为李易不适合担任荆州牧,尽管王允别有用心,可王允说的没错,李易的年纪,资历,都不适合担任州牧这样的高官,反倒是王允举荐的人都挺合适的。
然而,心里虽然明白,可黄埔嵩却不得不站出来,找了理由打消王允的念头,因为自黄巾后,先有董卓,又有袁术,大汉真的经不起折腾了。
昨天李易将战报与刘表的辞呈一起送来,这摆明就是跟朝廷要荆州牧的位置,虽然此举似乎不妥,但李易确实有功,朝廷给他一个州牧,也算是皆大欢喜。
可如果朝廷按照王允的意思,把李易的功劳给黑掉,李易肯定会对朝廷失望,对天子失望,再加上他是个年轻人,那些兵马也是李易一手带出来的,天知道他气愤之下会不会自封一个荆州牧来当。
真到了那种地步,朝廷是既丢面子又丢里子,更可怕的是之后还会有其他人效仿,如此天下就彻底乱了,大汉,恐怕也就完了。
看着王允,黄埔嵩失望的摇摇头,然后对着小皇帝说道:“老臣以为,李易可为荆州牧。”
第428章 舍妹就交给襄侯了
转眼又是十来天过去,朝廷的旨意也终于送到襄阳,不出意外的,李易被朝廷加封为荆州牧,假节!
这一消息传来,让李易的心彻底的放了下来,也终于松了口气,再也不用在众人面前装样子玩推辞不受的把戏了。
这些天里,李易可是已经连着推辞了四次,感觉脸皮都有点挂不住了,但架不住襄阳城里官员们的热情,劝他当州牧的人愣是一波连着一波,怎么都停不下来。
当然,真正重要的还是李易至今天开始,真正的拥有了属于自己根基。
得到荆州,于整个天下来说,只是诸多州郡之一,但对于李易的大业来说,却是差不多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因为他已经撑过了早期最为艰难的创业阶段。
而且至此往后,李易已经可以和天下诸侯平起平坐,再也不用像一开始面对董卓和刘表那样,天天装孙子,捧臭脚了。
这种感觉就像是猛虎脱于牢笼,让李易很想仰天长啸。
然而好消息还不止于此,文聘也传回消息,袁术已经彻底退出江夏,残余败兵也基本肃清,如今李易的大军分驻西陵,西阳两县,只等李易发下军令,便可随时收兵。
而且,文聘已经顺利的将黄忠给换了回来,马上就能抵达襄阳。
于是,大喜之下,李易便决定在征南将军府,也就是之前刘表的州牧府,大摆宴席,一来庆祝自己的升任州牧,二则是为战事庆功,至于第三嘛,则是让荆州那些官员吃点定心丸。
宴席之前的种种繁琐,自然无需多提,反正对李易来说,收礼收到手软就是了。
不同于宛城的时候,那时李易虽然凭着从长安带出的财物做家底,短时间内并不为钱财发愁,可因为他管理的地方有限,而且南阳又被袁术祸祸过,李易的财政一直都是入不敷出的。
如今得到荆州,占据襄阳,且不说襄阳城里堆积如山的钱粮布匹,兵戈甲胄,单单是襄阳以及周遭的正常赋税收入,就已经足够应对李易的正常军备开支了。
酒宴开始前,李易让郭嘉宣读了一下朝廷的封赏,麾下将领各个都是一脸欢喜,特别是徐盛刘辟那些人,他们感觉自己就像是做梦一样,跟着李易才几天功夫,自己居然就可以光宗耀祖了,心情激动非常,一个个无不是感激涕零,争前恐后的向李易表着自己的忠心。
李易安抚了自家人,然后目光看向刘表的那些老班底,那些人的脸色都不太好,毕竟听着旁人封侯拜将的,感觉真是相当的糟糕。
李易心中暗笑,清了清嗓子,道:“李易不才,得朝廷看重,被天子厚爱,侥幸得州牧之位,心中确实欢喜,但更多惶恐,因为易自觉年纪太轻,阅历不足,担心将来不能让荆州安稳,有负朝廷重任,有负天子厚爱,而诸位都是荆州贤能,才智远胜于易,是以将来,易还望诸位可以多多扶持,助易治理荆州,李易在此先行拜谢!”
说罢,李易对着以蒯良蔡瑁为首的荆州官员,深深一拜,众人不敢托大,纷纷还礼,蒯良更是说道:“襄侯这次救荆州于水火之中,州牧之位实至名归,而我等亦受襄侯活命之恩,将来为襄侯奔走乃是理所应当之事,襄侯切莫言谢,否则,我等实在羞愧!”
蔡瑁也在旁边附和道:“是极,是极,襄侯执掌荆州,乃众望所归,我等自当为襄侯效力!”
旁人闻言,也纷纷说道:“我等愿为襄侯效力!”
李易笑着示意众人免礼,感慨道:“有诸位如此,荆州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