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李易的心胸,也真的让他们佩服了。
蒯良擦了擦眼角,也对着李易下拜道:“今后蒯家当以主公之事为先,全力辅佐主公安定荆州!”
李易微微一笑,将蒯良扶了起来,道:“既然如此,那我便不客气了,如今江夏遭受战祸,正急需一名德才兼备之人,安抚百姓,恢复生产,我以为荆州之内,唯有先生能当此重任,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蒯良之前就觉得自己可能会被安排去江夏,是以丝毫不觉意外,当即拜道:“今年之内,若不能让江夏恢复,良愿提头来见!”
蒯良这算是立军令状了,李易叫了声好,然后就听蒯良又道:“只是江夏与扬州比邻,袁术虽败,但难免不会出兵袭扰,所以,属下还请襄侯再派一员干将,负责江夏军事!”
蒯良此举用意有二,首先是江夏的确需要一个能打的厉害将军来压阵,不管是针对袁术,还是应对那些想要趁乱谋逆宵小之徒。
其二,却是蒯良想让李易对他放心,表明自己只管民事,不参与军事。
“可。”
李易自然是明白蒯良的用意,轻轻点头,然后目光看向自己左边。
张辽心中苦笑,他知道这人选自己肯定是没跑了,其实他是很想跟着李易去打荆南的,不过对比一下目前还在南阳看家的徐晃,又觉得还算满足,干脆也不等李易发话,便主动站出来,抱拳道:“末将愿往江夏!”
李易轻轻颔首,上前两步看着张辽道:“好,今日起,文远为江夏中郎将,暂且从襄阳调兵五千,到江夏后,收拢张虎麾下兵马,张虎为你副将,然后再征召两万之数,以备后用!”
“末将得令!”
张辽应罢,便要入列,李易却拉住了他,语重心长的叮嘱道:“文远要记住,此去江夏,重在守土练兵,暂时不要主动招惹袁术,另外,闲暇之余要多读些书,也要多向先生请教治民之法,这些将来都用得着。”
“喏,末将记住了!”
张辽重重点头,知道李易这是要栽培他,将来很可能是想让他独当一面的,心中很是欢喜,但同时又有些不舍,毕竟离开长安后他就是跟着李易,现在却是要去江夏了。
李易看出了张辽眼中的意思,笑笑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回去,然后又道:“韩嵩何在?”
韩嵩听到李易喊他的名字,当即起身道:“属下在。”
李易先是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然后道:“蒯良调任江夏,南郡太守空缺,你可能接任?”
韩嵩二话不说,直接拜道:“属下必然不叫主公失望!”
“免礼,起来说话。”
李易抬抬手,道:“那就这样定下了,你三日后上任,带上蔡和、陈生,到了之后让苏飞来襄阳见我,告诉他另有安排。”
李易这么安排,是因为南郡那边比较太平,没什么威胁,安排几个打酱油的过去就好,至于苏飞这人却是有些名气,李易想叫到身边瞧瞧,看他是不是有培养价值。
“喏!”
韩嵩退下,李易继续道:“刘先,之前你为荆州别驾,暂时继续代理,之后另有任命。”
“傅巽,今后你为典农中郎将,与石韬共掌屯田之事,莫要轻视,屯田之事在我心中,乃是重中之重,更干系荆州兴衰,万万不可疏忽。”
“邓羲”
随着一道道任命下达,李易算是将荆州的主要官员大概给梳理了一遍。
就在前几天,李易还觉得自己手下人才济济,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可现在摊子一大,却是马上就有了捉襟见肘之感。
原本李易是想让贾诩来襄阳当他的别驾,也就是荆州的二把手,可南阳作为荆州门户,太过重要了,不让贾诩留在那里坐镇,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好在襄阳这些文官整体素质都不算差,等将来双方建立起信任,或许就能让贾诩回来帮忙了。
这是文官方面,至于武将,李易则是真的有点不够用了。
按照李易的安排,今后张辽坐镇江夏防备袁术,文聘回宛城与贾诩共同镇守南阳,徐晃,黄忠跟着他攻打荆南,等荆南拿下后,让蔡瑁等荆州将领震慑,然后事情还没完,李易还想去徐州参合一脚,那么,留下徐晃镇守襄阳,李易就带一个黄忠去徐州?
想想在徐州那边会遇到的对手,特别是曹老板的华丽阵容,一个黄忠真心不够。
至于麾下其他将领,徐盛是成长的最快的,但如今还没有统领大军的本事,还需要历练学习才能担负重任。
这让李易就不禁想起了魏延,暗暗打定主意,魏延这回要是还敢给他跑,绝对要弄死丫的。
第430章 黄忠的眼泪
酒宴上,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忧愁。
伏德就是其中最为愁的那个。
还是在战前的时候,李易与伏德有过谈话,隐约有将来给他一个太守当当的意思,虽然没说是哪里的太守,但以伏德的年岁和资历,就算是在犄角旮旯里得个太守也不算差。
只是不巧的是,伏德之前往外传出刘表已死的消息,被李易知道了,因为书信是写给伏完的,所以李易没有叫人扣下,但依然让李易非常不痛快。
李易不在意刘表的死讯传出,毕竟这事情瞒不住几天,真正让他生气的是,伏德明明可以用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来形容此事的,可他在书信中给伏完写的,那意思摆明就是在说李易逼死了刘表。
虽然事实差不多的确如此,但人活着多少都要粉饰自己,像李易这种有野心的人更是如此,就说李易身边按些人吧,都非常在意李易的名声,不用李易交代,他们都会主动的去给李易维护。
可伏德是怎么做的,直言不讳啊,可能他自己当时没想太多,但李易却认为伏德其实是到现在都还没明白自己的屁股应该坐在哪个位置。
一个连里外上下都分不清的人,纵然他读书万卷,纵然他学富五车,李易要他能干什么?
看着身边众人喝酒行令,欢欢喜喜的模样,伏德忍不住叹了口气,明明就关系上来讲,这里是他与李易最为亲近,可事实上,他压根就没走进李易的那个圈子里面,不说张辽典韦,就是徐盛都比他受欢迎。
正感慨中,荀攸端着一杯酒来到伏德身边,问道:“今日乃是庆功喜宴,公子脸上为何不见欢喜色?”
伏德早年就见过荀攸,两人的关系虽然寻常,没太深交情,但也算是熟人了。
伏德往李易那边看了一眼,叹道:“为何如此,你又不是不知,何故还来打趣我。”
将伏德语气中似有抱怨,荀攸摇摇头,目露失望之色,低声道:“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话,昔日长安之时,襄侯与伏家,的确是襄侯高攀了,伏家当时看不上襄侯也无可厚非,然如今襄侯已经贵为荆襄之主,可伏家却还在长安艰难度日,二者已不可同日而语,且襄侯得襄阳之后,麾下已经是人才济济,只需三五年时间,以襄侯的英明神武,纵然河北袁绍与襄侯相比,估计也在伯仲之间,你说是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