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684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这”
魏延有些意外,这小半天的经历实在太过坎坷,一会是性命攸关,一会又是接风酒宴,前后落差之大,让他感觉就跟做梦一样。
李易说罢,便径直往前走去,一旁典韦见魏延还在发呆,便推了推他,提醒道:“快走吧,你的事情虽然有些波折,但主公乃是神人,既然主公开口,那就没事了,而且主公对你这么上心,你今后只要听主公的话行事,肯定前途无量。”
“啊,多谢典韦将军提醒。”
听着后面两人的说话声,李易在心里长长的吐出口气。
可能是因为太过年轻吧,仔细了解过后,李易发现魏延身上的问题比他想的还要多,还要严重。
谎称军令,擅杀赵礼,私自任命官员等等,虽然这些事情从表象上来看,都对李易有着非常大的益处,可实际上却意味着李易的退让,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长此以往,是要毁坏李易根基的,李易绝对不能容忍。
特别是得知魏延仗着兵马在手,竟然敢任命巩志代理桂阳太守,李易有那么一刹那,真的对魏延动了杀心。
当然,李易还是舍不得杀魏延的,于是李易就将原本的“吓唬一下”给升级了,一连几次让魏延在生死边缘来回游走,又亲自出面,让魏延看到他那自以为高明的计谋到底犯了多少的上位者无法忍受的忌讳。
这么沉重的大棒砸下来,魏延如果还不能真正醒悟,从中吸取教训
既然秦昭襄王能杀战功赫赫的白起,他李易难道不敢杀一个刚露头角的魏延?
第448章 荆南人事
可能是李易敲打的够狠,也可能是李易对魏延的谈话足够苦口婆心,之后魏延很顺利的就加入了李易的的团队,而且魏延也没有因为之前的事情表现出什么怨恨的情绪,反而主动去找了韩玄赔罪,还向郭嘉致谢,感谢他的指点。
对于魏延懂事的表现,李易很满意,于是他也做出回应,直接就将魏延划到了身边最为核心的小圈子里面。
这圈子看不到,摸不着,但李易的身边人都能感受得到。
众人看到李易对待魏延的态度,聪明人认为李易是真的很喜欢魏延,毕竟爱之深才会责之切,但有些智商不太够的,那脑子就难免跑偏,认为魏延之所以会有如此待遇,很大原因是那位荆南第一美人的功劳。
没错,李易在看到那位原本在若干年后,被赵云“拒女”的樊云娥,李易果断就笑纳了,毕竟他不能让魏延心寒啊,而且郭嘉都把理由给他找好了,李易还客气个啥?
不过呢,李易只是留了樊云娥一晚,第二天又与她说了些话,表示会照顾她家人等等,然后就安排人将樊云娥送回了襄阳。
李易从来不认为接近女色对他的大业有什么影响,除了孔融那个脑子有坑的,他身边不管是蔡邕那样的老学究,还是诸葛玄这样的正直之人,都没在这方面劝过他。
因为大家都看得出来,李易尽管有些好色,但他能够把握好其中分寸,就比如说这次,虽然李易要了樊云娥,但因为正在带兵,于是李易马上就将她送回了襄阳。
由此可见,李易是分得清轻重的,根本不会因女色误事,如此下面人还有啥好说的?
在收下魏延之后,李易紧接着,就对桂阳的人事做出了一些安排调整。
首先,魏延之前任命的那个巩志李易是不可能认的,于是,李易便任命他的大舅哥伏德为桂阳太守,巩志为郡丞,辅佐伏德。
不过李易也不是黑脸不近人情,为了不让巩志有想法,李易又去信暗示巩志,只让他辅佐伏德一年,在桂阳安稳之后,便会调其回襄阳,然后另有重任。
在李易看来,这样就应该足够安抚巩志了,如果他不满足,那这个人就不用留下了,反正魏延在桂阳杀了不少官员,李易不介意再多他一个。
至于说桂阳太守为何会选择伏德,这算是一个折中的结果。
原本的那些襄阳官员,让李易来评价,其中但凡有资格外放太守的,整体素质都是不错的,或许他们单以智谋来论,不能与荀攸,郭嘉这样的智囊之士比肩,可他们精通政务,对于治民很有一套,在这方面所谓的顶级谋士可能还没他们好用。
可是呢,这些人的根基多数都在荆北那边,而桂阳位置略显偏远,让他们过去担任桂阳太守,难免会有冷落之嫌,李易新得荆州,还在笼络人心,此事让这样的人去桂阳绝非上策。
于是,李易就将目光转到了伏德的身上。
之前李易为了防备伏家可能会在荆州摘桃子,早就有了让伏德去荆南的想法,而前段时间伏德受到的冷落,固然是李易不满伏德在信中的不识趣,同时也是李易在借题发挥,故意想找机会敲打一下伏德,为将来任命他做准备。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李易的暗中授意,在荆州的地界上有几个人敢主动去拦他大舅哥的信,这不是找不自在么?
原本李易是等着伏寿给伏德说好话,他就借坡下驴,给伏德一个任命,也哄伏寿高兴,却不想直到他率军出征荆南,伏寿都没开口,这让李易感觉挺亏欠她的,如今正好桂阳那边空了出来,李易就让伏德过去好了。
桂阳那地方让老资历的官员去了是“流放”,但对于伏德这种年轻,且缺少经验的官员,就是历练,李易觉得以伏德本身的才学,还有背后那位岳父大人指点,应该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在任命了伏德之后,剩下的就是军事了。
随着魏延到来,以及金旋北上后,李易在荆南已经是掌握了绝对优势,因此他一点都不着急,先是让徐晃收编了魏延带来的那些兵马,将之消化吸收,然后又等了几天,得到了金旋不战而得沅南的消息,这才下令大军开往武陵,准备一举拿下临沅。
而在这个过程中,武陵太守刘度见李易连得长沙和桂阳,零陵太守金旋也投靠了李易,他自己已经是独木难支,知道坚持下去恐怕难逃一死,再加上他听说李易任命韩玄为今后的武陵太守,于是就给李易送来了降书,承认了之前的错误,发誓今后愿意好好为李易效力,还请李易原谅他。
不过李易在看完信后,直接将刘度的书信一把火给烧了,虽然韩玄一开始也不愿意降他,可韩玄没跟他动武,一直都在自己家里老实呆着,但刘度的表现就太恶劣了,竟然指责他,还主动派兵打下了夷县,这已经超出了李易的容忍,李易必须把刘度干掉,让人知道他的底线是碰不得的。
而且,李易这次带着一两万人在荆南跑了一圈,在长沙桂阳和零陵都没亮剑,现在就剩下一个武陵了,再不见血都没机会了。
可是,不知是不是命中注定李易不会在荆南杀伐,当李易大军即将到达武陵治所临沅的时候,城中有官吏来见,说是刘度已经挂印而去,不知所踪,如今城中官员以及百姓,都在恭候李易的到来。
李易听到这个消息后,有些高兴,又有些无语,他本以为刘度是个狠人呢,没想到这么怂,大战前居然直接跑了。
不过从到来的官吏口中了解了一下临沅的情况,李易就发现刘度的逃跑倒也算是明智。
之前刘度将主力兵马派往了夷县,如今临沅城中兵丁只有三千来人,而且有半数都是新征来的,战力非常稀松,而城中守将则是刘度的一个远房亲戚,妥妥的关系户,根本没多大本事。
而李易的阵容呢?
兵马方面,算上驻扎在沅南的金旋,李易现在足足有三万多人,是临沅的十倍,除非刘度将夷县的人全调回来,否则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然而夷县对面的蔡和也增兵了,虽然李易给蔡和下令,不准他过河,但夷县的刘贤和刑道荣不知道这一点,于是,那八千精锐就这样死死的被牵制在了长江边上,根本不能回援。
再算一下双方的将领,刘度就一个刑道荣能拿的出手,可李易这边呢,徐晃,黄忠,魏延,刘磐,这里头徐晃是受过天子嘉奖的,剩下的三人的名气虽然不够大,可在荆南这块地方上,也绝对算是厉害人物了。
双方实力如此悬殊,刘度的逃跑就不难理解了。
刘度的弃城而逃,虽然让李易有些遗憾,但他整体还算是高兴的,李易依旧坚持着他一贯的原则,能不打就不打,能少死人就少死认,否则李易也不用拐着弯的进军,一点点的给武陵制造压力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