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易脸先是诧异,随后满是期待,道“难道元龙还有妙计?”
“主公过誉,登只是说一些粗浅想法罢了。”
陈登先是谦虚了一下,然后接着道“笮融一死,下邳城内外必定不安,我陈家乃是下邳大族,登又有官身,所以,登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安抚百姓,稳定秩序,并借机控制笮融屯粮之处,诛杀其心腹,而在此之后”
陈登微微停顿了一下,一边观察李易表情,一边说道“之后,家父会请王朗举荐登为下邳国相,任之后,家中会有闲散之人参与商贾之事,并寻衅将糜家商铺逐出下邳!”
应了陈登的讲述,李易眉头先是一挑,旋即就明白了陈登的用意。
陈登这是想要创造出于一个和糜家有矛盾的假象,以此来糊弄陶谦,毕竟陶谦短时间内可能对李易和糜竺放心,但时间长了就不好说了,特别要是李易,糜竺都和陈登其乐融融,陶谦怕是睡觉都不安稳。
但陈登的安排就很好了,只要和糜家在明面有了矛盾,就相当于不给李易面子,陶谦口头可能会责备陈登几句,但心里绝对是乐见其成。
至于说不等李易开口,陈登就自荐下邳国相什么的,李易却是压根没当回事,因为陈登本就是李易心中掌管下邳的最佳人选。
“好!”
将陈登的想法过了一遍,李易非常满意的道“如此甚好,至于糜家那边,你放心,我去与他们说,你尽管放手施为就好。”
见李易这么快就认可了自己的想法,陈登却是拱手问道“下邳国相之事,主公难道就不觉得不妥?”
李易哈哈大笑,拍着陈登的肩膀道“元龙之才不亚于昔日平阳侯,一个下邳国相的位置要说有什么不妥的话,那就是下邳太小,太委屈元龙了。”
陈登闻言,再次向李易拱手,又俯身拜了一拜。
陈登在意的也不是下邳本身,而是李易的态度,如今来,两人交集虽然不多,但李易对他的信任却是分毫不少。
默默在心中记下绝对不能辜负李易的想法,陈登起身继续道“适才襄侯说,要暂回荆州,在我来却是大大不妥,襄侯要取扬州,已是刻不容缓!”
“嗯?”
李易眨了眨眼睛,他的大军已经出来一段时间了,大冬天的也没歇着,所以,对于扬州的攻略,李易自然是想让他们缓一缓的,不料陈登却是建议他现在就动手。
李易着陈登问道“为何?”
陈登伸出两根手指,道“原因有二!”
“其一,下邳与广陵有许多因为战乱逃难而来的百姓,对于这些百姓,地方官府自然要予以安抚,消耗钱粮必然不少,之后送他们回彭城重整家园,又是一大笔开支,下邳与广陵两地少说也要负担将近半数。”
“然而,一旦笮融身死,登与糜竺分别在下邳与广陵就任,这两地钱粮便是襄侯私财,以襄侯私财救济百姓,但百姓却不知襄侯苦心,这岂不是太亏?”
李易忍不住伸手摸了摸鼻子,饶是他脸皮够厚,也被陈登说的有些脸热。
陈登对李易的尴尬时若不见,一脸正气的继续道“所以,与其白白花费钱粮,成就他人名声,襄侯何不干脆在此时出兵扬州,以这些百姓为脚力,为他们发放钱粮,让他们为大军运输辎重,如此,不用额外征召劳力,便可保襄侯大军运输不愁,而百姓们亦无饥寒之忧,将来等襄侯打下了扬州,战事终结,百姓们手中也有了钱财,正好回去彭城安顿,如此一举多得之事何乐而不为?”
“嗯,有些道理。”
李易听了陈登的解释,顿时有些心动了,毕竟打仗是一个花费很大的事情,防守也就罢了,远征的话,十万大军,基本要有十万民夫去保障大军的后勤,这是一件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特别像是李易这样的异地作战,动员徐州百姓给他做搬运工,难度更是大。
现在陈登却是很好的给李易解决了这个问题,免去了动员的辛苦,而且还能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算是将钱财的利用推到的极限,由不得李易不动心。
当然,李易知道,这样安排也是有问题的,因为现在开战,必然会耽误春耕,荆州那边还好,之后徐州,扬州的粮食肯定会吃紧。
这个问题陈登没说,但李易相信陈登心里一定也是清楚的,只是在利弊权衡之后,陈登选择了扬州。
见李易脸似有意动之色,陈登继续道“其二,袁术自襄阳兵败之后,虽然扬州形势大坏,但袁术已经吸取教训,行事收敛了许多,开始约束军纪,禁制官员贪墨,不再视百姓如草芥,不再奢靡无度,就连一度不得重用的孙策也被袁术安抚提拔并委以重任!”
听陈登说出扬州的变化,李易并没有太多反应,毕竟他一直都关注着扬州呢,这些事情他比陈登还要了解,只是,陈登的下一句话就让李易直接便了脸色。
只听陈登问道“襄侯难道不知,勾践灭吴之事?如今袁术虽然不及勾践,却也是痛定思痛,励精图治,再加朝廷又免他罪责,三月之内,陆康必然兵败,然后扬州再无内患,届时襄侯出兵攻打,绝对是事倍功半,而且万一战事不顺,难保不会给袁术可乘之机啊!”
第504章 请战
对于袁术的事情,李易一直都有在意,并没有说因为打败了袁术一次,就把袁术当做了弹指可灭的小丑。
因为李易知道,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人,而且还是一方诸侯,除了极个别的是机缘巧合下成就的名不副实的蠢货,其余大多都是有些真材实料的,就像是袁术,尽管袁术有过一些让人感到窒息的奇葩操作,但就整体而言,袁术或许不够贤明,却也绝对算不上是废物。
所以,李易从没想过留时间给袁术休养生息,但是,李易也有他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考虑,成为荆州牧之后,李易紧跟着就打下了荆南,然后隔了几个月,就来了徐州,安排的非常紧凑,根本腾不出手去对付袁术,只能是等春耕之后,在夏天开始前,才有时间扬州出兵。
这个大方向是李易与郭嘉,蒯越等人一齐定下的,算是最稳,最快的出兵扬州的方式,不想今日却是被陈登给否定了,而且还用勾践灭吴做比,虽然陈登的结论跟朝廷那边的动作有关系,可多少还是让李易产生了一些错觉,仿佛他现在不去打扬州,就真的会出现被袁术逆袭的情况一般,让他心情不由得沉重了许多。
见李易蹙着眉,良久不语,陈登又补充道:“连战之下,于徐州扬州两地的百姓的确是有所影响,但相对于大局,却是利大于弊,还请襄侯三思。”
“利大于弊”
李易轻声念叨着这几个字,他一边无声的告诉自己,当心怀仁慈,不能单纯的以利弊来做为行事准则,可同时心里却还有个声音在不断的重复着陈登的理由,现在攻打扬州,真的是付出最小代价,却能得到最大战果的机会,作为一个一心称霸天下人,叫他如何放弃?
犹豫良久,李易叹了口气,道:“此事干系太大,我虽能一言而决,却不可独断孤行,我这就召集众人前来商议,具体如何,稍后就有定夺!”
“主公贤明,理当如此!”
虽然李易没有直接答应,可陈登说话的时候眼中却是带着笑意,因为他看出来了,李易其实已经有了选择,只是,李易的心里还有个小坎,还需要旁人帮忙再推上一把才能真正做出决定。
当即,李易就让典韦去传令,将蒯越,荀攸,徐晃,黄忠等人叫了回来,众人在一处书房中商议了足足一个时辰,等散会之后,陈登直接就出了城,紧跟着没多久,甘宁也带着从李易亲军中分出来的五百精锐,顺着小路,连夜向下邳进发。
这些事情都是在暗中发生的,外人无从知晓,但在天亮后,李易却是有了明面上的动作,先是派人给陶谦送了一封信,然后就在城中声明,说夏侯渊的残余败兵已经清扫一空,他将在明天启程前往郯县与陶谦相见。
也就是说,李易在见过陶谦之后,就要动身返回荆州了。
得到消息后,兰陵以及附近的不少世家,纷纷叫人前来拜见李易,送些礼物,表达对李易的不舍之情,李易虽然知道这所谓的不舍最多只是半真半假,但还是很好的接待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