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朗惊讶之余,也是疑惑非常,当初他跟吴郡还没丁点关系呢,李易怎么就盯上他了,难道真的是未卜先知?
再想想刚刚李易给自己自己看过的血书,王朗越想越觉得李易不是寻常之人,不然不可能如此占尽先机。
就在王朗心情渐渐平复,要做出回应的时候,一旁的徐庶举杯上前笑道:“王太守将来若与我主结亲,必然富贵非常,福及子孙啊,庶为王太守贺!”
徐庶说罢,其他几人也纷纷附和道:“恭喜王太守!”
“恭喜恭喜!”
听着众人的吹捧,王朗心中微叹,如今大汉已是病入膏肓之相,而李易,却有神鬼莫测之能,大势已经初成,而他面前的,又是如此情形,所以,选择就很明显了。
想到这里,王朗深吸一口气,对着李易一拜到底,道:“王朗碌碌无为之人,年过不惑,无所成就,难得襄侯看中,王朗感激涕零,今后愿以襄侯为主,为襄侯大事尽绵薄之力,还望襄侯不要嫌弃。”
王朗说罢,对着李易再拜,李易哈哈大笑,拉着王朗的手臂,扶他坐了起来,笑道:“能得先生相助,我心甚慰啊!”
其他人也也齐声贺道:“恭喜主公又得贤才!”
李易也不吝惜给王朗戴戴高帽子,说道:“先生本就是大才,今后相处,尔等当多多请教,必有裨益。”
见李易对自己如此肯定,王朗虽然有些飘飘然,但他脑子还是比较清醒的,赶忙摆手道:“襄主公过誉了,主公身边智囊将才,多不胜数,王某庸碌之人,最多不过锦上添花,实在当不得如此赞誉。”
李易笑道:“先生莫要谦虚,我也知道,先生长与文事,但文武之道,相辅相成,让他们多向先生请教,自然是不会错的,而且,这些可都是大将之材,我不单要他们能上马治军,更要他们可以下马治民,如此方能成就不败之师,也可让天下百姓少受战乱之苦!”
魏延等将若有所悟,看着李易的目光中不由多了几分感激,王朗心里也是暗暗感慨,李易果然有人主之相。
想到这里,王朗赞叹道:“主公心胸气度,真英雄也,王朗今后愿为主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哈哈,先生言重了,要知道,两家结亲的事,我可不是说笑的,来来,咱们现在就立个文书。”
李易笑着将王朗扶了起来,见状,其他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毕竟王朗的孙女还没影呢,李易这么干,实在是有些好笑。
不过,王朗却是没笑,更没提那什么结亲的事,而是一脸郑重的对李易说道:“王某既然奉襄侯为主,不敢有所欺瞒,今日便有一要事相告!”
第535章 断贡
王允这忽如其来的话语,让李易与魏延等人都有些猝不及防,再加上王允那明显有些严肃的态度,也让众人意识到,他要说的,多半不是什么好消息。
于是,原本有些欢乐的气氛顿时就多了几分紧张
李易看着王朗问道:“不知先生是有何要事相告?”
王朗看看左右,感觉没有外人,这才轻声答道:“朗在得到天子旨意,任命吴郡太守之时,传令黄门向属下问询了一件事。”
李易微微蹙眉,问道:“什么事?”
王朗顿了一下,轻声道:“问属下,以为谁可为丹阳,以及庐江太守”
王朗说罢,便呼出口气,不再言语,因为他这一句话,算是交了投名状,直接把朝廷给卖了。
而李易听的王朗的话,脸色却是一下就变得无比阴沉。
而典韦魏延等人,更是毫不掩饰的齐齐露出愤怒之色,若非李易没表态,他们怕是已经要破口大骂了。
因为,朝廷做事实在是有些太不地道了。
李易如果顺利打下扬州,之后扬州官场上的位置如何瓜分,李易的人占多少,朝廷的人占多少,肯定是要有一番扯皮的,对此李易和他的部下们都早有所料,而且李易也准备好了,现在还不是他完全暴露野心的时候,所以,适当给朝廷一些汤水,换来朝廷给自己的支持和认可,还是比较划算的。
但是,李易却没想到,朝廷居然如此猴急,连吃相都不顾了,扬州还没打下来的,就不管不顾的,来与他争抢胜利果实了。
之前任命王朗为吴郡太守,虽然朝廷插手较早,但吴郡毕竟是无主状态,李易还能理解,可庐江和丹阳,这地方一个属于袁术势力,一个在孙策手里,李易都还没派兵过去的,朝廷就已经开始考虑这两个地方的太守任命了,也就是说,李易辛辛苦苦打下这两地,好处全给朝廷拿去了。
得亏豫章任命李易下的早,而且袁术还困在寿春,不然李易不难想象,扬州这么大的地方,朝廷那边怕是一个子都不想给他留。
那么他李易辛辛苦苦图个啥,为大汉鞠躬尽瘁?
这让李易有一种被人当凯子耍了的羞辱感。
当然,李易也明白,按照律法来说,朝廷这么干是没问题的,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嘛,可现在是什么时候了,朝廷还这么干,而且目标还是他这个比较亲近天子的地方大员,对此,李易只能说,大汉朝廷这么干,就算是真的忠臣,也会被他们给玩得离心的。
试想一下李易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打下了扬州,结果最后带着自己的部下们回老家去了,不能趁着扬州的空缺给他手下的人加官进爵,你叫他如何服众?
那么,就算李易没有反心,他的部下也会怂恿着他跟朝廷疏远的。
当然,李易可以选择不疏远朝廷,那么,他的部下们就会选择疏远他。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所以,朝廷此举真的是完全无视了李易的利益,也无视了他的感受,完全就是把他当个棒槌在用了。
李易的几个部下起初跟着李易生气,也只道是朝廷想在扬州抢食,可随着李易脸色越来越难看,他们也渐渐明白了其中深意,登时,几人就坐不住了。
“主公有大功于社稷,可朝廷却如此不义,实在是欺人太甚!”
“若非主公,今日朝堂还被董卓把持,这才过几日,呵呵,当真叫人心寒!”
“只要主公一句话,任谁过来,来一个末将便杀他一个,且看朝廷敢让多少人来送死,又有多少人不怕死!”
“末将愿为主公杀敌!”
“末将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