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的,贾诩是好一通抱怨,因为他是真的不想当什么劳什子的扬州刺史,甚至,就连南阳太守他也不想当。
这点在李易的预料之内,因为贾诩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的追求跟旁人不太一样。
对贾诩来说,世上最好的工作大概就是跟在李易身边当个参谋,享受高品质生活,平时逍遥自在,关键时候动动脑子,给李易支个招,这样就可以了,至于当部门一把手,实在不符合贾诩的性格。
对此,李易只能是好生安抚,毕竟贾诩的才能在那摆着呢,而且贾诩这种不想当一把手的性格特别让李易放心,扬州刺史这位置舍他其谁?
而且贾诩也是知趣的,他在信中的抱怨更多的只是让李易知道他的想法罢了,却不会因此就产生懈,更别说撂挑子了。
除去那些抱怨,贾诩还给带来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是关于李易的老熟人张绣的。
长安那边因为缺粮的缘故,李傕郭汜他们不单单是对天子百官以及平民百姓们克扣剥削,就连对他们自家人,也开始下手了。
当初董卓进入长安之后能以一己之力抗衡天下诸侯,固然是董卓本身实力不俗,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董卓借着入主洛阳的风头笼络了一大帮子大小军阀,许以官职,收入麾下,后来又收编了并州人马,这才让他的势力短时间内暴涨,有了抗衡天下的本钱。
董卓留下的人马成分复杂,平时还没什么,现在长安缺粮,养不起那么多人了,李傕郭汜自然就要分个亲疏,对于自家嫡系兵马,依旧好吃好喝对待,但对于张绣,杨奉这些人,待遇明显就下降了。
张绣他们麾下的将士吃不饱,穿不暖,甚至还聚众惹出了一些事端,张绣多次找李傕要粮,但李傕自家粮食都紧张,自然是不会对张绣松口。
在这种左右为难的情况下,张绣便想到了他那个极为聪明的老朋友贾诩,去信向贾诩诉苦抱怨,并问贾诩有什么好的路子,指点一下昔日兄弟。
于是,贾诩毫不犹豫了告诉了张绣,说这件事好办,李襄侯乃仁义之主,张绣只要为李易效力,将来不但吃喝不愁,还能建功立业,光宗耀祖。
张绣自然不会轻易答应,当时李易为了刷名望,逮着张绣各种踩,让他名誉扫地,张绣心里对李易自然有着不小的意见。
不过,毕竟过去这么久了,更重要的是李易的地位来越高,张绣已经有点不敢嫉恨李易了,他更担心的是李易会继续像在长安那样收拾他。
张绣和贾诩说了心中担忧,贾诩表示非常不屑,还骂他小家子气,人家李襄侯乃人中之龙,心胸宽广,海纳百川什么的,早就不跟他计较了,甚至贾诩还信誓旦旦的说用自己的人头做保,一通忽悠之下,总算是差不多说服了张绣。
只是,眼看事情就要拍板,李易却要将贾诩调到扬州,贾诩担心自己离开荆州后张绣就不敢过来了,所以,贾诩便向李易说明了这件事,希望李易可以不计前嫌,书信一封招揽张绣,若成,可再添一员良将。
第586章 袁绍来使
对于张绣这个人,单单就才华来说,李易还是比较欣赏的。
跟着董卓的时候还不明显,再加上张绣上面还有个叔父,那时候的张绣只是以个人武艺见长,但也闯出了一个北地枪王的名号,等到追随曹操之后,张绣在北方战场上的表现就极为出彩了,立下了不少战功。
只可惜,张绣杀了曹操的儿子曹昂,虽然曹操大度没有直接追究,但这件事终究是个隐患,以至于张绣没能绽放更多的光彩便早早亡故,不然曹魏五子良将,未必不能有张绣一席之地。
所以,张绣这人领兵打仗很不错,是个好手,现在有了机会,李易自然是非常愿意招揽的。
至于说两人之间曾经的矛盾,那在李易看来根本不算什么,历史上张绣杀了曹昂、曹安民、典韦,这样他都还能跟着曹操效力,到死也没有做出任何反叛的举动,对比之下李易与张绣之间的矛盾只是毛毛雨罢了。
更何况,张绣从来都没有主动招惹李易,而是李易一直咬着张绣不放,现在张绣已经主动表露了投奔的意思,只要李易点头接纳,最多再给张绣一个台阶,今后两人相处绝对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而且,李易如果招揽了曾经跟他有矛盾的张绣,这也是李易胸怀宽广的表现,方便吸引更多的人才在今后投奔他。
唯一需要李易在意的就是张绣他们的军纪问题。
西凉军的战斗力很强,但军纪也是最差的,当初李易虽然是故意找张绣麻烦,但也是张绣自己确实存在问题,连屠村这种事都做的出来。
李易当了这么久的上位者,再加上如今还是乱世,他自然不会一根筋的因为张绣曾经做过的恶事就将张绣拒之门外,不然天下就没几个可用之人了,不过,这也不代表李易就会选择放任,在今后对张绣严加管束是肯定的。
为了表示对张绣的诚意,李易少有的亲笔写了一封书信,送往南阳,让人转交张绣,表示在张绣入荆州之时,自己会亲至南阳相迎,同时,李易还许诺入荆州后,会任命张济为中郎将,张绣为骑都尉。
李易唯一的要求就是,张绣带来的兵马必须接受李易的改编调整,不能让他们继续率领旧部。
李易相信,张绣肯定会答应他的要求,而且李易也是要让这种事情成为一种惯例和规矩,今后不管是谁投靠他,麾下兵马必须接受整编。
张绣的事情对李易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还要再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有定论,不过,糜竺那边却是实实在在的给李易送上了一大份的惊喜。
糜竺在广陵上任之后,除去治理地方教化百姓,也花了很大力气寻找地方上的有才之士,希望可以向李易举荐,功夫不负有心人,糜竺的确有所收获,比如他这次向李易举荐的两个人才。
一为步骘,一为张纮。
步骘原本是下邳人,在曹操入侵荆州的时候,步骘认为时任下邳国相的笮融才能不足,肯定不能抵挡曹操,便早早的带着族人逃离了下邳,前往广陵落脚,观望形势,如果形势危险的话,就准备继续往南逃遁,远离战祸。
不过,没等步骘继续跑,李易就去了徐州,步骘认为徐州有了李易,曹操就算不败,也难大声,便暂时留在了广陵。
步骘在广陵的日子主要就是耕种读书,拜访当地有才学之人,彼此学习探讨,虽然时间不长,却也传出了一些才名。
糜竺听说了之后,便登门拜访,一番试探之后,认为步骘才学不俗,便在书信中介绍了步骘的情况,向李易引荐。
至于张纮,却是人家本身就有不小的名气,而且张纮年长,有心出仕,糜竺的引荐其中有一半也算是张纮的自荐。
对于这两位的出现,李易自然是非常开心的。
以江东二张的名气,才华自然不用多说,张昭已经在他麾下麾下,如今张纮也出现了,李易自然要让他们整整齐齐。
步骘,虽然名头比二张稍微弱了那么一点,但人家也是江东重臣,并且张纮所学颇杂,看其历史上的表现,既能上马治军,亦可下马治民,虽然单一方面拿出来都不是出类拔萃的程度,但人家胜在全面,李易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全才,甚至,让李易给一个综合评分的话,步骘还要在张纮之上。
张纮家中乃是广陵大族,家中有不少产业,对与张纮李易便回信让糜竺将张纮请到九江,李易自会与其相见。
而步骘这边,李易了解到步骘是因为逃难去的广陵,并且他还有一些族人拖累,如今生活颇为困顿,于是李易很大方的大手一挥,在襄阳给步骘划了个宅子,让他先带着族人先到九江去,今后跟着大军一起上路。
李易对步骘的大方程度让身边荀攸张辽等人颇为不解,想不通李易欣赏步骘也就算了,为何连带步骘的族人也要照顾,荀攸问询李易,但李易对此只是笑而不语,任由他们胡乱猜测。
如此又过了数日,鲁肃从会稽传回了消息。
会稽那边整体顺利,鲁肃最先接触到的是贺家,贺家的表现可谓是“惊喜”,在鲁肃完全表露目的之前,贺齐便主动表示,恳请鲁肃代为引荐,他希望投身李易麾下,为李易效力,建功立业。
对于贺齐的配合,鲁肃自然不会推辞,这件事很轻松的就敲定了,然后贺家可能是为了讨好李易,也可能是为了给贺齐的前程铺路,非常大方的送出了两千精锐家兵,供李易驱使。
贺家的情况,基本是在李易的预料之中,毕竟现在莫说东南,就是整个天下也少有李易的敌手,并且李易还很年轻,名满天下,武双全,在当即乱世之中前程不可限量,所以,这时候贺家要是还梗着脖子跟李易作对,那不是勇敢,而是脑子不正常。
而且,这次鲁肃奉命前往会稽,虽然是传递善意,请当地世家“上船”,这对于会稽世家来说是个机会,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份“最后通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