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字!”
虞翻不禁赞了一声,不是老者的书法有多精妙,实在是老者那一笔一划之中处处透着锐气,锋芒毕露,很是威武,却无嚣张跋扈之势,如此术法乃是虞翻生平仅见。
老者微微一笑,将笔送回,也不多言。
虞翻虽然对老者很有兴趣,但现在却不是说话的时候,点点头,然后走到老者身边的坐席,对着那一脸纠结的中年士,笑眯眯的将笔送上
看到虞翻那边一切顺利进行,蒯越对着李易朗声道:“主公请看,这就是兖州民心啊!”
“唉!”
李易幽幽叹息一声,道:“我只想给百姓安宁,功名利禄本不在意,你们却是罢了,这些事情我不管了,一切都看朝廷,朝廷若予万斤重担,李易自然不敢推辞,朝廷若是不允为了这大好河山,粉身碎骨又如何?”
李易说的大义凛然,但眼中的笑意却是已经有些掩饰不住了,甚至不单是他,他下面的人也有点按奈不住心中的喜悦。
蒯越自制力比较强,脸上除郑重之外看不出其他,再次谏言道:“主公真乃大义之人,只是兖州战乱初定,百姓人心惶惶,政务拖延一日便不知会有多少百姓枉死,而长安路远,消息一来一往,再加上议事时间,怕是要耽误数月之久,百姓也难免遭受数月苦难,所以,为兖州百姓计,属下建议主公暂时代理大将军之职,行使大将军职权!”
李易脸一板,道:“这如何使得?”
蒯越拜道:“此乃权宜之计,了为兖州百姓,还请主公莫要犹豫!”
李易面露为难之色,过了好一会,这才叹道:“算了,就按你说的来吧,不过,若是朝廷不允,我当亲自上长安向天子负荆请罪,届时谁也不能阻拦!”
李易话音落下,众人齐齐拜道:“属下见过大将军!”
听到这一声大将军,李易身形微微一颤,只感觉浑身上下,从汗毛眼到心里,浑身上下都仿佛被春风吹了遍一般,说不出的舒坦。
这时李易真的想要大笑三声,可他到底还是忍住了,没有三辞三让已经很过分了,要是再乐得笑出来,怕是真的要被人笑话。
强忍下笑意,李易喝道:“还未得朝廷任命,不可胡言。”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即便是兖州的官员们也知道,李易的大将军必定会得到朝廷的认可。
现在李易的势力实在太大了,莫说称大将军,换个人就算是称帝也足够了,李易不称帝,无非是担心根基还不够稳固,万一引起下面不满,平添变数罢了。
可称帝对李易来说是麻烦,对朝廷却是致命一击,可想而知,李易一旦称帝,那河北袁绍,益州刘璋,长安的李郭多半不甘示弱,甚至一些阿猫阿狗也会争相效仿,这对大汉朝廷的打击是致命的,长安朝堂有很大的几率直接灰飞烟灭。
所以,李易想当大将军,朝廷固然再不乐意,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不然驳了李易的面子,李易着急直接称帝咋办,哪怕不称帝,真带着十万精锐上长安来一个负荆请罪,谁受得了?
“谨遵大将军令!”
众人齐齐应了一声,然后起身,脸上欢喜之色已经不加掩饰。
李易一脸无奈道:“你们唉,今日我只是想要宴请兖州官员名士,共商安民之策,你们却是这般多事,罢了,诸位,我以清水代酒,敬诸位一杯,还望诸位勿怪!”
说起,李易举起换上了清水的酒盏,众人也齐齐举杯,然后,以蒯越徐晃为首的一批人齐声喝道:“多谢大将军!”
紧跟着,那些被请来的客人们略一停顿,也跟着说道:“多谢大将军!”
李易面露笑意,这次没有继续故作惺惺之态,而是果断将杯中物一引而尽。
其余人见状,同样是一口干,不过明明喝是清水,但入口之后,那滋味当真是酸甜苦辣,各不相同。
第685章 李进
事情到了这里,这场大戏的高超部分就基本上过去了,剩下的,就是虞翻挨个让人们签字联名就好了。
而李易自然也就闲了下来,再也不用端着之前那种很不自在的架子。
李易观察这众人脸上的表情,他发现这件事虽然有些强迫的意味,但是,真正非常抵触的人并没有几个,毕竟兖州有他的强势进驻,总比让吕布和曹操那货无休止的拉锯战要好。
按照李易与他身后幕僚的分析,吕布与曹操的争斗,虽然最初是他为了制衡而进行的算计,但在真的付诸行动的时候,在吕布背后推动的却是兖州地方上许多人的共同意志。
曹操能成为兖州牧,其实是运气好捡了个便宜,别看在后世人眼中曹操很厉害,是响当当的奸雄,可他在当世人眼里却是宦官之后,被许多人瞧不起,再加上曹操在掌握兖州之后,奉行的是强大自身的策略,并不是以兖州本身的利益为主,这让曹操与相当一部分的兖州人之间产生了根本上的利益冲突,而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曹操的手段又颇为强硬,杀了不少有名望的人,于是,兖州世家就想要给兖州换一个可控的代言人了,然后,吕布这个武夫就进入了他们的视线。
然而,人们想的虽然好,觉得有了吕布这个超强打手,以后兖州就可以安然无忧,可战事的发展却是出乎预料,吕布很厉害,但曹操韧性更足,原本应该一战定乾坤的兖州之争居然生生耗了两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兖州百姓固然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但那些世家大族同样损失惨重,莫说经济上的损失,便是因为站队不合适而被杀的破家灭门的也不在少数。
这一场发生在兖州的战斗,不管是对曹操、吕布,亦或者是兖州世家来说,是没有胜利者的。
如果上天给这些兖州世家一个从来的机会,他们百分百不会反对曹操,因为战争实在太残酷了,覆巢之下无完卵,世家门阀又如何?同样不能幸免。
所以,李易忽然的强势介入,虽然出乎预料,也让许多人不安,但对于动荡许久的兖州来说,李易却带给了他们期盼已久的安定,单凭这一点,就足够让许多原本对李易没有好感世家接受他。
至于对那些本就看好李易的人来说,那就更加不是问题了。
观察了一会,李易见虞翻的联名活动进展的颇为顺利,他觉得自己也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就带着自己的左右护法,开始下场与众人敬“酒”,他不是个很高傲的人,之前已经表现了足够的强势,现在自然也要展示自己温和的一面。
连着敬了几人之后,李易便来到了那位名叫李进的老者的面前。
“老先生,请。”
李易举了举酒杯,面露笑容,对于李进他是非常有好感的,毕竟是第一个表示支持他的,而且李进虽然年纪大了一些,但气质却是非常出众的,且与官场中人不同,让李易很喜欢,也很好奇。
“多谢襄侯。”
李进起身与李易碰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老夫家中略有薄财,适才又闻襄侯有意赈济兖州百姓,老夫自觉也应当为家乡父老出些李易,所以,老夫愿将家中存粮,大约不到三万石,尽数赠与襄侯,还请襄侯莫要推辞。”
李易脸上不由出现诧异的神色,李进的手笔实在太大了些,如果示好的话,有之前的站队已经足够了,就算要给粮草也可以,五千或一万足以,太多反而不好,结果李进一张嘴就全送,这是在有些太热心了。
难道老头想攀亲戚?李易很是恶趣味的想着。
似乎是注意到了李易眼中的狐疑,李进苦笑一声,微一躬身,坦言道:“不瞒襄侯,老夫今次受邀赴宴,其实还有一件事相求。”
听到李进有所求,李易觉得这才正常,于是笑问道:“老先生有何要求,尽管直言,若是可以,李某自无不允。”
李易的话语非常客气,但实际上却是啥都没答应,一切全看老头接下来会说什么,李进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七十来岁的人了,风浪经历了不少,并没有面露不愉快,略微想了想,便道:“老夫其实早就听闻襄侯大名,非是市井传言,而是从一位老友口中听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