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化龙

第1039节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最后,李易笑了一下,再次向吕布行了一礼,转身迈出房门,留下吕布一人,以及一桌的残羹冷菜。
李易出门,典韦与许褚看到李易的表情,知道今天的事情很顺利,也不由面带喜色,但同样守在外面的陈宫表情却是颇为复杂,有萧索,也有如释重负之后的洒脱。
李易缓步来到陈宫面前,问道:“奉先伤势颇重,已经决定去荆州修养,不知公台之后有何打算?”
陈宫诧异的看了房门一眼,对于这个结果稍稍有些意外,但他很快就面露释然,以李易的手段,还有吕布的性格,这个结果对吕布来说,大概是最好的归宿了。
陈宫深吸口气,对着李易躬身道:“宫以往自视甚高,认为这天下少有为难之事,然入仕之后放才明白,天下能人异士何其多也,宫不过一愚人罢了,如今再不敢奢求功名利禄,只盼襄侯应允,许陈宫回乡耕读,如此,宫感激不尽。”
李易看着躬身大礼的陈宫,眼中闪过一抹遗憾,但还是点头道:“好,既然公台有此心愿,我自然不会强人所难,不过,将来公台若是静极思动,可往南阳书院一行,或能有所收获。”
“多谢襄侯!”
陈宫再度向李易行礼,然后转身慢步离开,脚步很快,也很稳,似乎是真的舍了他口中功名利禄。
等陈宫走的远了,典韦见李易心情似乎不错,便忍不住问道:“主公,这陈宫在兖州名气不小,军师也对其称赞,主公为何不收入麾下?”
李易目送陈宫的背影彻底消失,这才解释道:“陈宫才干的确不差,然而,吕布能有今日,陈宫可是‘居功甚伟’,我喜其才,却不喜其为人,这点陈宫自己也清楚,而且,与魏续郝萌不同,陈宫是能够左右吕布决策的人,所以,魏续他们降便降了,颜面上还算过得去,可陈宫若是入我麾下,必然被人诟病。”
典韦做恍然大悟状,也不知道是不是完全听懂了,这时许褚跟着问道:“那主公为何提到南阳书院?”
李易目光再度看向陈宫离去的方向,有些惋惜的说道:“乱世出英雄,乱世也埋没英雄,若是陈宫今后能够看得开,静下心来教书育人,虽不能显赫,却于国于民有益,也未尝不能留下美名啊。”
两个保镖对视了一眼,齐齐抱拳道:“主公高义属下佩服。”
李易哈哈一笑,没好气道:“这算哪门子的高义,尔等要拍马屁需多学学仲翔与子翼才是。”
两人嘿嘿一笑,然后典韦忽然想到了什么,又道:“对了,来时军师让我问问主公,与吕家姑娘的事情什么时候办,早早定下,军师那边也好有个准备。”
李易脸色稍稍有些不自然,他虽然脸皮很厚,但也是有限度的,吕玲绮可是他的熟人,想当初他还给小姑娘讲过大闹天宫,结果几年过去,他先是欺负了人家老爹,跟着还要把姑娘娶进门,这事办得饶是李易也感觉脸红。
李易越想越心虚,最后干脆说道:“兖州虽定,但尚有徐州青州大事未了,我当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如何能有时间行乐?那些事情自然要等回到荆州再办。”
“喏!”
典韦记下,一行人便要往回走,却见虞翻找了过来,看到李易,虞翻快步迎上,拱手道:“主公,刚刚斥候来报,江夏太守蒯良已到城外。”
李易顿时眼前一亮,喜道:“走,诸位随我一起迎接未来的兖州刺史!”
三国之化龙
第689章 兖州安排
昌邑城中的将军行辕,虽然已经入夜,可因为蒯良的到来还是再一次的热闹了起来。
虽然还未有正式任命,但消息却是早已经传开,莫说李易部下,就是外面也有人听闻,蒯良将要升任兖州刺史。
事实上,在蒯良入城之前,那些兖州的官员士绅都是对这个消息报以怀疑态度的,因为蒯越刺杀过李易,李易固然可以不计前嫌的重用,但重用也是有限度的,甚至李易其实就是个小心眼,日后清算也有可能,所以,许多人都不认为蒯良能更进一步。
然而,蒯良的到来却是证明了传言的真实性,让那些兖州官员士绅又意外,又敬佩,同时也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既然李易能不计前嫌对蒯家的人如此重用,那么对于他们这些兖州的官员,自然也不可能以另类眼光对待了。
于是,很多人都开始开动心思,想着如何在李易面前表现一二,不过,他们虽然着急,却也只能往后等一等,因为李易正在与蒯良等人商议大事。
一番简单,却又不是热情的接风之后,李易将麾下武聚在了一起,商议之后的兖州布局。
这几天的时间里,众人多少也都有过讨论,虽然最终的安排还未确定,但大概方向已经有了,今天算是借着蒯良的到来,做一个最终敲定。
蒯越指着地图说道:“兖州之后,主公将东进取徐州,然后青州,根据目前消息,徐州人心已经尽在主公,只等主公出马便可收服,而青州虽有袁谭兵马继续征战,但只要主公提兵而去,又有公孙瓒在后拖累,袁绍在青州最多只是试探、争取,真正与主公大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所以,结合徐州青州形势,兖州东线并无太多,所以,除休养生息之外,今后兖州重点当在北线,也就是东郡济北安排防御,之后若是拿下青州,可由此连城一线,防止袁绍不时兴兵南下,搅乱主公布置。”
说到这里,蒯越看向李易说道:“属下与众人商议推演,认为目前在东阿、鄄城、濮阳等地驻军最为恰当,凭借黄河天险,只要万人精锐,再加上些许地方守军,除非袁绍大举兴兵,否则绝对无法跨过黄河一步,只是关于守将人选,我等分歧较大,只能请主公定夺。”
说罢,蒯越退下,而众人全都看向了李易,特别是武将,一个个眼神炙热,要不是今天议事的人太多,否则怕是就要有人主动请命了。
李易知道众人心思,不过,他的注意力只在徐晃与黄忠身上。
之前李易任命了黄忠一个汝南都督,还给他配了俩很优秀的小弟,当时黄忠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站在了交锋的第一线,然后就是打仗立功,试着在将来争一争军功第一,可是,黄忠没想到的是,局势变化太快了,兖州一战而下,豫州前线没几天就变成了后方,他一下就觉得自己没了用武之地。
所以,黄忠觉得兖州北部的防御布置他应该是没戏的,所以表情上难免有些自怨自艾。
与黄忠相反的是徐晃,徐晃觉得李易多半要把他往北边放的,所以心里多少有些激动,可是,当徐晃看向李易的时候,却发现李易总是笑眯眯的,这让徐晃莫名很不踏实,又觉得好事似乎落不到自己的头上。
李易轻咳了一声,众人顿时一静,各个腰板挺直,就跟小学生似的,不同的是,小学生坐端正是怕被点名,他们却是想让李易点上他们。
其实,对于兖州这边的军务,李易早就安排好了人选,按照他的最初设想,曹操会在兖州选择持久战,却没想到阴差阳错的,曹操玩了一波流,一战定胜负,这固然对李易有利,却也让他之前的某些安排失去了意义。
李易走上前,伸出手指在地图上轻轻的划动着,他划动的地方并不在兖州,而是在青州。
今天议的虽然是兖州,但对李易来说,他却是需要对整个黄河南岸的布局有一个大概的全面计划,不仅要在防御上万无一失,还要留下几个能够在对岸咬开缺口的机会,因为黄河可不是那么好过的,强渡必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如果能用巧计在最初打开局面,那自然是最好了。
只是这件事并不容易,袁绍虽然在官渡败给了曹操,可那是从袁绍轻敌大意开始的,现在却是掉了个个,袁绍是处在劣势,是守方,所以,李易虽然全免占优,但要将优势转化为胜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于是,李易再度看向麾下的将领。
徐晃、黄忠,包括远在扬州的张辽,这些都是可以独当一面的帅才,而且因为他的带动,那些人已经成为了天下名将,这是好事,却也有不利的一面,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袁绍必然重点布防,想要突破绝非易事。
李易又看向徐盛、霍峻、太史慈、李通等人,他们同样不差,只是比徐晃他们少了些机会罢了,否则此时未尝不能天下闻名。
只是,这些将领虽然很好,但有一个缺点,那就是过于中规中矩了,防守有余,进取不足,这其实也与李易的培养有关,他就喜欢那些中规中矩的将领,毕竟用着放心。
正思考时,李易的手指下意识继续往下,落到徐州下面的时候略一停顿,然后李易脸上缓缓露出了笑容。
笑了一声,李易转身回到主位,众人精神一震,知道安排要来了。
李易也不墨迹,直接说道:“豫州、兖州,目前以恢复民生为重,特别是豫州,之后难有战事,无需太多兵马屯驻,所以,我决定,豫州政务不变,但豫州军务,暂时归入兖州。”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