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商点头称是,但看了看李易,还是有些不放心,直到陶谦瞪眼,这才有些磨蹭的下了马车。
陶谦对李易苦笑道:“犬子驽钝,让襄侯见笑了。”
李易微笑着摇了摇头道:“使君却是说错了,乱世之中,很少有人能够独善其身,而令郎,正是其中之一。”
陶谦一怔,旋即叹息道:“多谢襄侯!”
虽然有李易这话,让他儿子的保障更多,但想到根本原因是他儿子太无能,对李易丁点威胁都没有,这真的叫陶谦不能不心酸。
李易今天可不是来打击陶谦的,见他心情不好,赶忙拱手道:“这次徐州的事情,多谢使君了,李易非是不义之人,使君还有什么要求尽管开口,只要李某能够做到,绝无二话。”
李易说的客气,也很真诚,陶谦却是摇了摇头,他想要的,李易刚刚已经答应了,至于他自己,一个半截入土的老头子,他还有什么好奢求的?
至于徐州本身,比如善待百姓什么的,陶谦觉得自己讲什么都是多余的,善待百姓这方面,李易比他做的更好。
陶谦沉默了一会,什么要求也没提,只是从旁边取出一个册子,道:“这是徐州五郡六十二县的田地人丁账册,请襄侯收下。”
李易伸出双手郑重接过,然后就听陶谦低声道:“惭愧啊,这还是五年前的账册,后来战祸频发,百姓死伤了不知多少,许多田地也荒废了,这账册已经失了精准,之后只能让襄侯多多费心了。”
李易点头,这些账册对他的用处其实有限,更多的,还是其代表的意义不一般。
“其他书账册,以及近年的往来公,我已命人在府库封存,有兵卒看守,襄侯入城后出示大印即可接收。”
陶谦说着,又将一方印玺捧到了李易的面前,李易知道,这是徐州牧的大印。
“多谢使君。”
李易接下徐州的大印,动作稍稍一顿,然后就轻飘飘的放在了身边。
李易感觉有些古怪,他本以为自己应该非常激动的,毕竟接下的一整个徐州,但事实上,他发现自己竟然没太多感觉。
只是李易没感觉,却不代表陶谦没感觉,交出大印后,陶谦缓缓闭目,脸上悄然多了两行老泪。
李易有些错愕,他并没有想到陶谦会落泪。
李易想劝,但犹豫了一下却没开口,因为他不知道陶谦为何落泪,
事实上,就连陶谦自己也不明白。
权势、名望,亦或者是对大汉的忠诚,甚至是被迫投降李易的屈辱,这些东西陶谦都有,但都算不上不强烈,否则他不可能轻易交出徐州大印。
可陶谦心里就是说不出的难受。
明明一把年纪,经历了无数风雨,早就应该心如磐石,但他的眼泪却怎么都止不住。
本来李易都不打算劝了,但看着陶谦泪流满面,生怕他哭出个好歹来,只能轻声唤道:“陶使君何故如此哀伤?”
第701章 副院长
这一问,一半是做给外人看的,剩下的,则是李易自己心里的疑惑。
陶谦的哭泣自然也被周遭官员和侍从看在了眼里,不过并没有人嘲笑陶谦,他们虽然不明白陶谦落泪的缘由,但近年来陶谦的日子真的挺苦的,再加上陶谦这人虽然让人喜欢不起来,但本人也不是坏人,于是,不少人都对陶谦生出了几分同情。
蒯越本来是想让众人回避的,毕竟这么多人围观对陶谦颜面不好,但考虑到陶谦的身体状况,蒯越又怕他心情起伏太大,万一有个什么好歹,这事肯定要落在李易的头上,于是蒯越便暗示众人别刻意回避,算是给李易做个见证。
陶谦又哭泣了一会,这才稍稍停歇,用衣袖擦拭眼角,李易见状,赶忙将袖中的手帕递给陶谦。
虽然双方关系一般,但一个老人家哭的稀里哗啦,而且很大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李易也不是全然没心没肺。
“多谢襄侯。”
哽咽着说了一句,又擦了擦脸,陶谦苦涩道:“让襄侯见笑了。”
李易摇头道:“从不落泪的多是无情无义之辈,何来见笑一说?”
陶谦抿了抿嘴,半晌后道:“襄侯看法,当真与众不同,唉,老夫是真的老了。”
这次李易没接话,陶谦确实是老了,要不是他的参与,两年前陶谦就应该病故了,能活到现在,陶谦其实还应该感谢他才对。
陶谦轻声说道:“适才落泪,实是情难自抑,可要说为何,原本老夫自己也不知道,直到刚刚,这才终于想明白,老夫这是不甘心啊。”
“不甘心?”
李易皱了皱眉头,他不是很理解这话,他相信陶谦的不甘心不是针对徐州的,那么,陶谦是为什么?
陶谦没有回应李易的问题,自顾自的说道:“老夫治理徐州已有八年之久,自问也算是兢兢业业,开荒屯田,打击盗匪,严肃吏治,然而”
“唉!”
一声叹息,陶谦一脸悲苦的道:“开荒屯田,曾经活民无数,本是我生平最为自得之事,曹然操铁蹄一来,万千良田重归荒野,数十万百姓惨遭屠戮,而我,却无能为力!”
“还有打击盗匪,初时虽有成效,后来却使臧霸割据琅琊,其为祸更甚盗匪,最后吏治”
陶谦顿了顿看向李易问道:“笮融是丧命于襄侯之手?”
李易点点头,这件事初时虽然做的隐秘,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再加上陈登与糜竺那边很长一段时间都有大规模的粮食运送,被陶谦发现端倪,再查出真想也算是很正常的事情。
陶谦的表情稍稍有些扭曲,就在李易以为他要发作的时候,却听陶谦咬牙切齿的说道:“我出兵打击匪盗,每每都要向城中世家求粮,若是粮食足够,纵然不敌曹操,也不至于一败涂地,然而,襄侯只是得了笮融私藏,就拿下了扬州,那么笮融到底有多少粮食?五十万,百万?呵呵这就是老夫的吏治啊,吏治吏治,眼皮底下的都看不见,襄侯你说,老夫是否是有眼无珠?”
李易表情有些不自然,在他看来,陶谦哪怕重用一个只会拍马屁的小人也成,结果陶谦脑子坏掉了,居然重用笮融这个宗教疯子,将下邳的弄得乌烟瘴气,祸害远超寻常贪官污吏,李易到现在都不能理解陶谦当时是怎么想的。
见李易不说话,陶谦只当他是默认了,很是悲怆的说道:“襄侯在南阳一年,南阳百姓就为襄侯树碑立传,襄侯在徐州一战,便有无数徐州百姓在家中为襄侯供起了长生排位,数不清的徐州世家更是争相为襄侯效力,呵呵,当初襄侯入扬州,若是开口,能在徐州带走多少人?”
李易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回答,当时他是完全有能力直接架空陶谦,强势入驻徐州的,只是那样做的影响太坏,后续问题一大堆,李易这才决定暂时放着徐州不管。
事实证明,李易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他放弃了被打烂的徐州,今天陶谦却给了他一个已经稳定下来的徐州。